百年同济百年医学——同济大学百年校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5-22 15:39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 同济医学院 百年校庆 点击次数:

无息的岁月,同济的百年,4月2日晚,在同济医学院学生食堂三楼礼堂,原同济医科大学副校长文历阳教授应邀带着全体师生回眸了百年同济的厚重历史。

一个简短的视频短片开场便为大家粗略地介绍了同济百年的历史变迁——从1907年的德文医学堂到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学们在短短十几分钟内便看到了百年岁月里同济留下的足印。

短片过后,文教授入座,侃侃而谈,介绍了同济的百年历史。

同济百年历史沿革,从上海到武汉

同济医学院前身为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博士(Dr. Erich Paulun)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

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二字从德文“Deutsch”谐音而来。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设医、工和德文三科。

1924年5月20日,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因此,5月20日为校庆日)1927年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1937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法等学院,从此同济成为了一所多学科的综合大学。

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更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主管。

1955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

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吴在德任校长,裘法祖任名誉校长。

2000年5月与原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同济人鲜为人知的8年艰苦工作,确保三峡工程的顺利筹建

简短地介绍完同济的历史,文教授历数了近百年来同济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除了众所周知的教学科研成果,他还告诉了大家很多荣誉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修建三峡大坝,长江上游的十几处原始森林都将被淹没,随之而来的是本来只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将很有可能伴随着逃出的动物威胁到人类。同济人接受了这个挑战——研究清楚哪些动物携带传染源,可能引起哪些疾病,以及对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防治。同济人一干就是8年,他们深入十几处原始森林,数次考察、调研,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反复分析采集的数据及实验结论,就是为了确保所做的工作万无一失。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尽管三峡工程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但这更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安危与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8年不懈的艰苦卓绝的工作与努力后,在三峡大坝的论证会上,我院根据这8年的调查研究结果作了可行性报告,最终,三峡大坝得以顺利的建设,沿途老百姓的安危也有了可靠的保证。

同济的成就和贡献远远不只为三峡工程的8年艰苦工作。至今,已经培养了近7万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同济仍然在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裘法祖,德国星级大十字勋章得主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武忠弼,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桂希恩……他们都是同济人的杰出代表。我院主编参编各种医科教材的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学分制的管理改革备受瞩目,在器官移植领域的领先地位,在超声造影的创新成果,在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尸中找到了血吸虫虫卵并结合古籍的记录,宣告了我们的祖先对于血吸虫的研究远远早于日本……这一个个的成就和贡献形成了独特的同济现象,那就是“教学成果多,科研成果多”。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同济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济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强调多形式、多内容、多角度,并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坚持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丰富的中德文化交流等等都是同济的特色。

同济人的爱国主义传统,书写一个个爱国事迹

新中国的爱国诗篇上,有同济人绘的重重的几笔。

1925年5月,同济人参加了反对英国等洋人和国内反动派迫害中国工人的著名“五卅运动”。运动历时3个月,迫使他们不得不认罪和处罚了罪魁祸首,而且赔偿了中国工人的损失。

1935年下半年,日本侵略者企图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中国***发表声明,号召爱国的学生和同胞们奋起反抗。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多人率先举行游行示威,号召全国响应,形成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上海的学生们立即响应,除在上海游行示威外,还组织南下南京,向国民党反动政府请愿抗日。这时,上海市政府慑于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下令停开一切南下的列车,妄图阻止学生南下。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同济大学工学院的同学们早就学会了驾驶蒸汽机车的本领。于是,载着上海学生的火车在沿途铁路工人的帮助下,直驶南京,与南京学生会合一起,向国民党政府和当时掌握实权的蒋介石请愿,最终使这一卖国罪行未能实现。

在抗日战争年代,同济内迁,但同济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行动也从未中断。爱国主义长期以来都是同济的优良传统,同济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始终高涨。

同济精神,鞭策我们“格物穷理 同舟共济”

同济精神取“格物穷理 同舟共济”八个大字。“格”意在分析,“格物”即透彻分析事物,“穷”取穷追猛打之意,“穷理”即穷尽道理,是对于真理的无限追求;“同舟共济”则是一种大爱精神,互相关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它强调的是一种团队精神,讲求和睦与和谐。同济精神指导我们要爱科学、追求真理,对于现象、本质、道理及规律要刨根究底,不能一知半解,要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并且始终团结一致,风雨同舟,共同济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提高自己。

“爱、正、真、诚、精、博、新、广、雅、美”是文教授送给全体同济学子的十个字。爱国、爱民、爱医学,正直、公正,认真、真实,热诚、诚恳、坦诚,精益求精、精雕细刻,博学多才,讲求创新,胸怀广阔,心境高雅,语言、行为、心灵皆美。最后,文历阳教授用选自他《学习医学,服务人民》这篇文章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在众多诱人的职业中,你选择了医学,自此,一条荆棘丛生却风光无限的攀登医学高峰之路在你脚下延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中蕴含的立足现实、务实求真的寓意应是你整个人生永恒之哲理。医学,神圣而崇高,博大而精深,需要的是淡泊名利、甘愿奉献而不务虚名的高远;需要的是解人于危难,救人于疾苦,悔人于迷茫,助人于孤困的追求;需要的是学而不倦、思而不断、行而不满的执着;需要的是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患者的爱心;需要的是高尚医德、精湛医术、艺术服务的融合。为其如此,今日求知医学的你,才具备了直面人生,笑对人间沧桑的坦荡胸怀,才具备了叩击医学象牙之塔的底气和实力,才能成为受人信赖、得人尊重的“白衣天使”。未来的同道,迈开你的双脚,去跨越医学之路的层层阶梯,展开你的双臂,去拥抱灿烂辉煌的医学明天吧!”

同济精神指导着一批又一批的同济人严谨求实,团结一致,书写同济辉煌篇章。“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快快乐乐生活”是文教授对自己在同济半个世纪学习与生活经历的概括。

年轻的同济人更需做好这十个字,继承同济传统、发扬同济精神、再创同济辉煌。

同济人必将“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世济天下”。


编辑:ache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同济大学生记者团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