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近年来,胰腺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T)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本病多数为良件。可发生于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其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性与胰腺黏液囊性肿瘤(MCT;包括黏液囊腺瘤和黏液囊腺癌)有所不同,恶性程度较胰腺癌低,手术切除后预后佳。本症的名称以往十分混乱,如黏液性胰管扩张(MDE)、胰管内产黏液肿瘤等,近来逐渐统一为IPMT。
IPMT好发于老年男性,多数病人有长期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30%一80%)或类似慢性梗阻性胰腺炎的病史表现。其他症状包括体重减轻(46%)、厌食(20%)、脂肪泻(17%),黄疸及呕吐的发生率为10%;也有部分病人无特殊症状,肿瘤只是无意中发现;部分病人的实验室检查可发现cAl9—9(20%)和cEA(15%)升高。IPMT的临床诊断仍有一定困难,通常从初次发作至确诊长达40个月,ERCP是常用的有效诊断手段。
影像特点
●乳头开口增大像:表现为主乳头或副乳头开口显著扩大,见于80%的病例。
●黏液像:乳头开口处可见黏液或胶冻状液体流出,在扩张的胰管内亦可见絮状物或不定形的充盈缺损影,发生率为84%。
●胰管扩张像:发生率为100%,通常为整个主胰管全程重度扩张,而没有明显的狭窄或梗阻可以解释这种扩张,有时分支胰管亦见扩张,这种情况占64%;36%的病例表现为局限性节段性胰管扩张。在囊状扩张的胰管段内常可见黏液影。部分病人可见类似慢性胰腺炎的胰管表现。
●乳头状结节像:88%的病例在主胰管内可见小的乳头状隆起阴影,位置固定,面高低不平,多位于胰头部。
●恶性像:如发现胰管内附壁结节较大(>10mm)、存在主胰管狭窄或有胰腺肠瘘.肿瘤侵犯胆管,则高度提示肿瘤恶变。
注意事项
●发现乳头开口增大,有黏液性物流出时,一定要显示胰管,并应尽量显示胰管全程。
●有时胰管内充满黏液,显影不佳,可将导丝插人胰管尾部,再在导丝引导下用气囊清除部分黏液,然后用气囊阻塞胰管远端进行造影。
●注意观察胰管扩张的程度、范围和形态,有无合并狭窄和受压移位;注意辨认是否存在附壁结节及其形态;注意有无胰腺炎的表现。
●怀疑IPMT时,均应行胰管内细胞刷检查脱落细胞或行定位活检,必要时还应考虑EUS、IDUS或经口胰管镜检查、也可收集黏液做有关免疫学检查,这些对于确立肿瘤的性质有所帮助。
●应参考其他影像检查,尤其注意胰腺实质的变化,可以帮助确立诊断。
以下图片为最近的检查中发现的一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以下为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充满黏液:
编辑:bluelove
IPMT好发于老年男性,多数病人有长期的复发性急性胰腺炎(30%一80%)或类似慢性梗阻性胰腺炎的病史表现。其他症状包括体重减轻(46%)、厌食(20%)、脂肪泻(17%),黄疸及呕吐的发生率为10%;也有部分病人无特殊症状,肿瘤只是无意中发现;部分病人的实验室检查可发现cAl9—9(20%)和cEA(15%)升高。IPMT的临床诊断仍有一定困难,通常从初次发作至确诊长达40个月,ERCP是常用的有效诊断手段。
影像特点
●乳头开口增大像:表现为主乳头或副乳头开口显著扩大,见于80%的病例。
●黏液像:乳头开口处可见黏液或胶冻状液体流出,在扩张的胰管内亦可见絮状物或不定形的充盈缺损影,发生率为84%。
●胰管扩张像:发生率为100%,通常为整个主胰管全程重度扩张,而没有明显的狭窄或梗阻可以解释这种扩张,有时分支胰管亦见扩张,这种情况占64%;36%的病例表现为局限性节段性胰管扩张。在囊状扩张的胰管段内常可见黏液影。部分病人可见类似慢性胰腺炎的胰管表现。
●乳头状结节像:88%的病例在主胰管内可见小的乳头状隆起阴影,位置固定,面高低不平,多位于胰头部。
●恶性像:如发现胰管内附壁结节较大(>10mm)、存在主胰管狭窄或有胰腺肠瘘.肿瘤侵犯胆管,则高度提示肿瘤恶变。
注意事项
●发现乳头开口增大,有黏液性物流出时,一定要显示胰管,并应尽量显示胰管全程。
●有时胰管内充满黏液,显影不佳,可将导丝插人胰管尾部,再在导丝引导下用气囊清除部分黏液,然后用气囊阻塞胰管远端进行造影。
●注意观察胰管扩张的程度、范围和形态,有无合并狭窄和受压移位;注意辨认是否存在附壁结节及其形态;注意有无胰腺炎的表现。
●怀疑IPMT时,均应行胰管内细胞刷检查脱落细胞或行定位活检,必要时还应考虑EUS、IDUS或经口胰管镜检查、也可收集黏液做有关免疫学检查,这些对于确立肿瘤的性质有所帮助。
●应参考其他影像检查,尤其注意胰腺实质的变化,可以帮助确立诊断。
以下图片为最近的检查中发现的一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以下为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充满黏液:
编辑:bluelove
作者: peace199701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