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青年医师迅速成长之我见(4):定位、定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1-08 11:18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神经内科 青年医师 点击次数:

仔细看了战友们的贴子,相信大家的感觉是一样的,丁香园里高手如云!是否可以将多次病例分析的经验互相交流一下呢?到底大家如何定位和定性?我这里抛砖引玉一下,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这对于刚入神经科的新战友更有意义。

定了好多年的位,发现查房时大家的定位越来越粗,这是现代影像发展的结果,以前那种看定位识本事的历史已经不再了。但这只是针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各种各样的核磁发展着,以前看不到的东西现在都看到了;以前认为没病灶的区域现在也都发现了异常。以前教科书说MS是白质脱髓鞘病变,现在看来灰质核团的累及不见的少,轴索的损害不见的少,利用mri transfer甚至发现在视神经脊髓炎的颅脑组织潜在结构异常;以前说TIA没有病灶,现在用DWI发现不仅有,而且比例可以达到50%。我们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看起来一片光明,因为我们有了越来越强有力的武器。但是,对于周围神经肌肉,我们的进步还有限,许多结论还要靠有创检查,尽管现在mri可以观查肌肉,增强像可以看到神经损伤,但是在切实的临床实践中,大家还不大能体会到。所以,我们的周围定位要更加细而不是粗。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哈佛、牛津、霍布金斯提供的病例,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周围定位细到了髓鞘、轴索、神经节,细到了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决不是八股文似的罗列:定位于周围神经。这种定位有赖于医生对神经病理的理解,也直接有助于定性,因为疾病的病损范围有助于对病因的找寻。

下面讨论一下定性。

1、常规:教科书讲的很多了,起病,病程,病情变化,治疗反应等。这里还是要强调病史,这也是我的老板总跟我强调的,他曾经问我:“你观察我的查房时间没有?查体时间越来越少,问病史时间越来越长?”定性的信息决大多数来自于病史,一个神经科医生的思路也体现在问病史上。很难想象没有病史就大谈特谈定性的。

2、还是要注意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大家仔细看principles,会发现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定律:常见病的少见类型要多于少见病的常见类型。至于少见病的少见类型,就更加要罕见了。事实上,哪位医生能自信的说可以鉴别所有的常见病的少见类型呢?这就是我们的误区,尽管提出怪病会一鸣惊人,但决大多数情况下并无意义。我们的掌握重点也是常见病。

3、注意积累“收缩圈”。定性时有一大堆鉴别诊断,这个可能,那个可能,到底哪一个最可能?balor大学的神经科学系最终诊断要求只有一个,最多两个,这体现出了医生对病情的把握。我最反感的分析就是八股文似的说一大堆,全无重点倾向、味同嚼蜡。何谓“收缩圈”?它可以是一个特殊体征,可以是一个特殊影像,可以是一个特殊病史……记得zhaochob兄曾经发过一个贴子,就是有关小脑中脚对称病变的影像,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收缩圈”,一旦我们见到这样的影像,我们就会缩小我们的探索范围。建议大家看一看英文期刊的一些病例查房记录,他们一开始会提出几十条的鉴别诊断,但缩来缩去只剩下一两个,再决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4、重视内科学习。许多神经科疑难杂症到最后都是内科系统病在神经系统的表现,谁的内科功底深,谁的思路就广。脑中风跟着心脏病走,多发硬化跟着免疫病走,多学内科知识有益无害。

5、重视神经影像,以前提过了,不再说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想必大家各有各的窍门,希望能够多交流,共同进步!


编辑:ache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风起的时候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