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心脏病学会“青年杰出研究奖”获得者:张庆勇博士【丁香园专访】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9-28 18:09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张庆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欧洲心脏病学会 青年杰出研究奖 丁香园专访 点击次数:

【编者按】:2006年9月2日至7日,由世界心脏联合会(WHF)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同主办的第16届世界心脏病大会(WCC)暨欧洲心脏病学会2006年会(ESC 2006)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我国学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张庆勇博士是本次大会唯一一位入选并获奖的亚洲青年学者,同时也成为我国第一位在欧洲心脏病年会上获得“青年杰出研究奖”的青年学者

丁香园采访了获奖者张庆勇博士,通过采访,希望可以让您对欧洲心脏年会多一些了解,对张庆勇博士多一些了解。更希望这次采访能够带给您一些科研方面的启示,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张庆勇博士简介】:

张庆勇博士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绝非偶然。在同样的研究领域,张庆勇博士早在2004年首次参加“全球第一届心血管药理和临床试验”大会,就获得了由世界心脏病联合会(WHF)、国际药理协会(ISCP)、香港心脏专科学院(HKCC)共同颁发的“青年杰出研究奖”。2005年他又获得了香港大学医学院“最佳论文奖”。近年来他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已发表包括SCI、IM等收录的论文近10篇。

张庆勇博士1999年师从著名心血管专家,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陈君柱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跟随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葛均波教授,在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从事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在中山医院的两年时间里,他不但完成了博士课题的研究,而且对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变化等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在这一领域内有所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张博士以“访问学者”身份,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心脏中心深造。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师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方面,国际最为著名的华人心脏病专家刘柱柏教授和年轻的学科带头人谢鸿发教授,从事干细胞对治疗终末期心衰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及生物起搏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玛丽医院心脏科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将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医学中心,而且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之多已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可。2003年该中心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Lancet》上的论著,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据悉,今年关于干细胞治疗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将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N Eng Med J》上。在刚刚出版的心血管顶级杂志《Circulation》上,发表了该中心关于生物起搏的实验研究成果。通过在该中心两年的潜心研究,不但使张博士的科研思维更加严谨,而且拓展了研究思路,令其研究开始真正同国际接轨。

张庆勇】: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医师。主要从事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2003-2005 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心脏科从事干细胞治疗终末期心衰,以及心脏生物起搏器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简历】:
1. 1990.9-1995.7 山东济宁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 学士学位
2. 1995.7-1999.7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医师
3. 1999.9-2005.7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研究生 博士学位
4. 2001.9-2003.8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5. 2003.8-2005.8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 高级访问学者
6. 2005.9-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医师

发表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0余篇,其中SCI 收录2篇,IM 收录2 篇,国内核心期刊5篇。

主要论文如下:
1. Bioartificial sinus node constructed via in vivo gene transfer of an engineered pacemaker HCN Channel reduces the dependence on electronic pacemaker in a sick-sinus syndrome model. Tse HF, Xue T, Lau CP, Siu CW, Wang K, Zhang QY, Tomaselli GF, Akar FG, Li RA. Circulation. 2006 Sep 5;114(10):1000-11. Epub 2006 Aug 21.
2. Mast Cell Contributes to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after 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 Qing-Yong Zhang, Jun-Bo Ge, Jun-Zhu Chen, Jian-Hua Zhu, etc. J. Histochem. Cytochem. 2006; 54(5): 515- 524
3. 急性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中肿瘤坏死因子及内皮素的异常与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张庆勇 葛均波 朱建华 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 2006 Jul;34(7):635-638。
4. Effect of acute 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 on microvascular injury and myocardial endothelin-1 levels Qing-Yong Zhang, Jun-Bo Ge, Jian-Hua Zhu, etc. Zhejiang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05 Nov;34:538-41, 546. Chinese
5. 来氟米特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颜彦 王翔飞 张庆勇 等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 2005;13(4):432-434
6. 罗格列酮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 颜彦 王翔飞 张庆勇 等 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2(5):601-603
7. 冠状动脉阻抗参数对微栓塞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价 张良慧 葛均波 钱菊英 张庆勇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4;84(2):578-582
8. 经导管急性微血管栓塞对冠状动脉血流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张良慧 钱菊英 张庆勇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11(3):117-119

获奖情况】:
1.2004.10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on First Global Conference on Cardiovascular Clinical Trials and Pharmacotheraphy
颁奖单位:世界心脏病联合会(WHF)&世界药理协会(ISCP)
2.2005.4 Best oral presentation Award form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Hong Kong University
颁奖单位: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
3.2006.9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on WCC & ESC 2006
颁奖单位: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丁香园专访

1、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本次大会的背景和历史?

欧洲心脏病学会是世界心脏病学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机构。成立于1949年,第一届年会于1952年召开,目前已经举办20届,现由24个欧洲成员国单位组成。其年会是世界心血管领域的最高级别会议,是医学信息最活跃的集散地。每届年会学者聚众,专家云集,汇集了心血管疾病最先进的诊疗技术、最新的临床发现和学界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已成为是临床医生提高学术水平、更新知识的重要平台。ESC同美国心脏病专科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并称为世界三大顶级心血管病学会。三大学会举办的年会所涉及研究领域之广、影响之大,以及成果之丰,公认为世界顶级水平。其中,ESC除具上述特点外,它更加注重创新性的临床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每届年会,ESC公布的心血管疾病最新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成果,代表并能引领当今心血管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最新进展。

ESC的广泛影响性,每年吸引着两万多名世界各国的心脏科医生及科研人员参加,其中不乏心血管界的大师、名人和新秀。今年又逢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心脏病大会召开。因此,世界心脏病联合会(WHF)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同举办这次大会。WHF由来自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员组成。可以说本次大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心血管盛会。据统计,今年参会人数大大超过历届,达3万余人,投送的论文数也创历届新高,达10,594份。本次盛会在举办过两次世搏会和一次奥运会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西班牙王后索菲娅特地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词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心血管疾病。她热情洋溢的演讲使本次大会更加引人注目。

每届ESC大会最令人关注的内容之一,就是“青年杰出研究奖”的评选。为鼓励并表彰青年学者在心脏专科领域的研究,每届年会以突出创新为主旨,分别在“基础研究”、“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血栓学”、“冠脉病理生理和微循环学”等五个方面设立杰出青年研究奖,以奖励在这些方面有创新成果的36岁以下青年学者。

在本次大会收到的世界各国的万余篇参会论文中,符合条件的论文2,891份。经专家学者初步评选后,在五个研究方面分别各筛选出4篇最佳论文参加大会评审。评选是由学会专业委员会完成,经各学科专家几近苛刻的评审产生,有权威性。

2、您作为本次大会亚洲唯一一位入选并获奖的青年学者,而且是我国第一位在欧洲心脏病年会上获得“杰出青年研究奖”的青年学者,有何感想?

能参加ESC这样顶级的心血管会议并能大会发言,不但对国内学者来说很难,就是对国外学者来讲,并非易事,而能获奖的学者则是凤毛麟角。所以,对于我来说欣喜是自然的事情,但是细细想来,还是那句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说到能得这样的奖项,也不是偶然。正如在前面提到的,2004年我曾经得到了由ISCP(国际药理协会)、WHF(世界心脏病联合会)、HKCC(香港心脏专科学院)颁发的“青年杰出研究奖”,接着2005年获得了香港大学医学院颁发的“最佳论文奖”。获得这两个奖项的参选论文和本次ESC获奖的论文,都是和微循环有关的题目。

3、您的研究主要是发现了心肌内肥大细胞的聚集和激活有利于心脏内新生血管的生成的现象,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成果以及它的创新之处?

研究成果主要是发现了心肌内肥大细胞的聚集和激活有利于心肌内新生血管的生成。业界熟知,肥大细胞是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炎症细胞。因此,提起肥大细胞人们往往会联系到哮喘等与免疫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关于肥大细胞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较多,而肥大细胞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有文献报道,肥大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其机制可能与肥大细胞促进斑块内的血管新生有关。另有研究报道,检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外周血的纤溶酶(肥大细胞激活释放的一种酶)活性可有助于判断病人的预后。众所周知,血栓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目前广泛开展的心脏介入手术、心脏搭桥手术等,常常出现微血栓导致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病人死亡率极高。即使是成功的手术之后,微血栓导致的并发症也广泛存在,比如病变血管开通后,病人依然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存在等。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并非是手术不成功,而是缺少对微血管的保护,导致部分微血管功能障碍。保持心肌微循环结构的完整性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心肌养份的供应主要是在微血管水平实现的,并且为数众多的微血管起到调节外周阻力等重要作用,所以开通大血管并非是万事大吉。多项研究,包括目前较为公认的干细胞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有效性方面,认为促进损伤心肌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并提高心肌的收缩功能。该实验通过建立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期微循环功能的评价,发现肥大细胞的聚集和激活可以促进损伤心肌内的血管新生,而新生成的血管对维持心肌微循环的功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该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微血栓可以导致微循环功能的破坏,影响心肌的功能;微循环的破坏可以通过促进新生血管来代偿;肥大细胞可以促进心肌内的血管新生。这就表明,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对微循环的保护,尤其是介入手术中和后对微血管功能障碍要有足够的认识。另外,该实验为寻找改善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方法,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当然,对于临床上导致心脏微血管破坏的疾病,尤其是所导致的术中微血栓形成,致使微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发生的防治,还需进一步研究。

4、在科学研究中,您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又是如何克服的?

我是95年大学毕业,1999年考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硕博连读。说到做科研,也就是从2001年起,我十分清楚的记得2001年10月16日我到了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师从葛均波教授,开始微循环方面的研究。因为,此前我从未接触过做课题的事情,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对如何写综述、写标书、设计课题等真的是一无所知,好在勤能补拙,通过我的学习和老师的帮助,我很快能够对如何做课题有了认识,并且在心血管研究所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博士课题的研究。此后,我去了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从事干细胞方面的研究,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对微循环方面的关注,并且利用节假日回来探亲的时间,不断完善博士课题的内容,期间没有任何经费支持,我就用自己的钱来做,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5、您认为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这个奖?

我想是天道酬勤吧。我对做课题是十分投入的,除想尽办法拜访名师外,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持续不减的热情,不管是有时课题做不下去而此时你又不被别人理解的时候,还是自认为意义非凡而别人给泼冷水的时候,坚持,只有坚持。有人说,一个选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现在觉得这话有它的道理。大学期间我十分热衷于社会工作,是我们班的班长,后来做到系学生会主席。到了浙大读研,我通过竞选,成为了新浙大医学院第二届研究生会主席。所以很多我的同学、同事都认为我不是做学问的人。可是,我对做学问的人非常非常仰慕,我觉得能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能在国际大会上交流个人的观点是何等荣耀的事情。而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一个全面的医生,既能看病救人,同时也能做好科研,有所建树。可以说我从大学毕业起就为实现这个理想在奋斗,不管是到浙大、复旦,还是港大(香港大学),苦苦探求,算算也有11年了,期间失去了很多,我和妻子99年结婚,由于我的东奔西跑,我们可以说始终是牛郎织女的生活,而所幸的是这种生活,在去年我回到上海的时候结束了。在更为现实的职称问题上,我现在还是住院医师,和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一样,干同样的工作,而我的同学很多人都已经是副高了。所以,有时候想想也很失落,但是我并没有任何的怨言,也不会影响我为实现自己理想的热情,我相信我的努力不会白费。

6、在获得此项殊荣的同时,您想要感谢哪些曾给予您帮助的人?

您问我最想感谢的人,我想说是我的妻子韩爱华博士,没有她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走到现在。在我失落的时候,她为我打气;在我想放弃的时候,她鼓励我;在我困惑的时候,她坚定我的信心。此外,我真心的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也许不会有这样的与丁香园战友进行交流的机会。

最后,感谢丁香园。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与丁香园的战友共同分享这份喜悦和体会。丁香园一直是我所信任与欣赏的论坛,我希望在这里可以与众多战友进行交流。同时也祝愿丁香园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编辑:西门吹血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