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与消化内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古往今来,最爱岗敬业、技术高超、并且把技艺上升到哲学高度的人是谁?答曰:庖丁。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于然,莫不中音;合騞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说明庖丁是一个享受工作的人,而不是象我们某些人一样,把工作当作一种累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说明庖丁对自己的技艺已经上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匠”、“技工”,是把“技”上升到“道”的高度,即使是这样,每当遇到难题时,仍然谨慎小心“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忧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那么做一个医生,特别是消化内科医生,或者消化内镜医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重视“技”,只是去论“道”,只会成为一种“玄学”,我见过很多的医生,他们不了解新的现代医学的知识,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总是和实践脱节,只是重视“技”,而不上升到“道”,只能成为一个“工匠”,只会在疾病和药之间形成机械的问答,而不会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思维的大家……
消化内镜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一种“技”,一种“手技”,做到精通只需要心灵手巧,要上升到“道”,还需要智慧,要在“技”和“道”之间不断的形成良性循环,何其难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但是,“道”是相通的,各行各业、各种知识、各种宗教最后达到的,都是“形而上”,只有在“形”的基础上才能“上”……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要到达“从心欲,不逾矩”的境界,前面的那些努力是必须的,我看到很多的年轻人,不去经历、也不去努力,不去入世,就想到达“佛”的境界,真是缘木而求鱼,水中去捞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的何其明白!试想,如果没有前两种境界,何来第三种?诸君深思之……
编辑:bluelove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于然,莫不中音;合騞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说明庖丁是一个享受工作的人,而不是象我们某些人一样,把工作当作一种累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说明庖丁对自己的技艺已经上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匠”、“技工”,是把“技”上升到“道”的高度,即使是这样,每当遇到难题时,仍然谨慎小心“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忧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那么做一个医生,特别是消化内科医生,或者消化内镜医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重视“技”,只是去论“道”,只会成为一种“玄学”,我见过很多的医生,他们不了解新的现代医学的知识,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总是和实践脱节,只是重视“技”,而不上升到“道”,只能成为一个“工匠”,只会在疾病和药之间形成机械的问答,而不会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思维的大家……
消化内镜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一种“技”,一种“手技”,做到精通只需要心灵手巧,要上升到“道”,还需要智慧,要在“技”和“道”之间不断的形成良性循环,何其难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但是,“道”是相通的,各行各业、各种知识、各种宗教最后达到的,都是“形而上”,只有在“形”的基础上才能“上”……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要到达“从心欲,不逾矩”的境界,前面的那些努力是必须的,我看到很多的年轻人,不去经历、也不去努力,不去入世,就想到达“佛”的境界,真是缘木而求鱼,水中去捞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的何其明白!试想,如果没有前两种境界,何来第三种?诸君深思之……
编辑:bluelove
作者: bashenan0535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