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09-11-09 14:18 | 文章来源: 丁香园 | 点击次数: |
十月的阳光灿烂明媚,十月的秋风清爽怡人,十月的收获丰硕实在,十月的聚会其乐融融。2009年10月31日,正逢祖国60华诞的喜庆日子,我国胸外科人齐聚羊城广州,共同庆祝“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开展15年总结及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恩德斯医学科学技术奖评奖委员会以及广州医学院主办,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强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协办,共有来自日本、台湾和大陆各地的200余名胸外科、呼吸内科等医学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会主要的内容是:总结胸腔镜开展15年来的教训、经验,规范胸腔镜目前的开展并指引今后的发展。作为我国微创胸外科开拓人之一,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做了大会致辞。他说,我国胸腔镜事业经启蒙,成长,到逐步成熟已经经过了15年的历程。这15年是摸索进步,积累经验的过程。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最早开展胸腔镜手术的单位,最初仅仅只能开展单一、容易的手术,而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已经成为全国胸腔镜手术开展数量最多的单位,基本上各种胸外科疾病都可以通过胸腔镜手术进行处理。通过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这个缩影我们对我国胸腔镜事业的发展满怀信心;更重要的是,有了这15年的探讨,胸腔镜事业今后的发展才有了基础和方向。所以,今天会议希望能够对15年的发展做一总结,也规范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更有利于今后我国胸腔镜事业的发展,造福医患,造福社会。
大会共分5部分来完成会议内容。其中,总结部分包括: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开拓/创新/交流 来自日本神奈川癌症中心的Haruhiko Nagayama教授介绍了日本肺癌的现状及治疗情况;来自宝岛台湾和信癌症医院的刘家全教授讲述了胸腔镜在台湾肺癌治疗的现状。两位学者的介绍给了各位与会同道国际性参考。
2、当代中国代表性的微创肺叶切除术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何建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刘伦旭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王群教授别介绍了各自单位胸腔镜肺叶切除情况。这3家单位都是我国最早开展胸腔镜手术的单位,目前各自的胸腔镜水平也具有相当的地区代表性,故他们的发言能够使与会同行清楚了解我国目前微创肺叶切除情况。
3、微创胸外科热点话题 JTD(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s)杂志编辑汪道远博士从一个编辑角度,通过回顾、分析大量的国内外报道,讨论了肺癌根治术中,传统开胸手术与微创开胸手术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争议,他认为目前微创开胸手术在淋巴结清扫的数量、质量都可以达到肺癌根治术的要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介绍了肺癌分期的新方向;上海胸科医院的赵晓菁教授则分享了最新的有关机械手臂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使用的经验。
4、成功经验分享会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1994年开始就举办国家级的微创胸外科培训班,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5年,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愈600名胸外科医生。正式这些经过培训的医生,为我国胸腔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积累的很多实用、有效的经验。深圳市人民医院的王正教授、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玳宣教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罗宜人教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蒲江涛教授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难忘经历。
会议有关“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规范化”讨论最后进行。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支修益教授、卫生部内镜考评委员会办公室石国华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胸外科分会副主席委员刘德若教授、北大医院胸外科主任刘桐林教授就中国内镜培训中心分级制度的建立、中国胸腔镜医生的培训规范方法、中国胸腔镜医师资格免考条件等问题,与在座与会人员进行了广泛讨论,得到热烈响应,并出台了《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我国胸腔镜事业发展至今,迫切需要总结,规范,并指引今后的发展方向。相信通过我国胸外科学者的不懈努力,我们会在这个收获的秋天之后,再次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