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专题:一种臭氧应激诱导的新型哮喘模型的建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9-07 14:18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哮喘 气道上皮 臭氧 应激 动物模型 点击次数: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理学系(410078)
向 阳 刘 持 谭宇蓉 刘惠君 秦晓群

    哮喘时气道上皮损伤和脱落是哮喘的一个重要病理学特征。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上皮在气道疾病尤其是哮喘中的作用已经形成新的认识,即支气管上皮通过分泌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主动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和重塑过程,并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表现如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密切相关。本实验采用上述原理,以臭氧应激损伤动物气道上皮细胞,建立哮喘动物模型。

    实验选用雌性、清洁级、6~8 周龄BALB/c 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臭氧应激组。应激组动物置于40cm×30cm×25cm 塑料箱内,2.0ppm 臭氧与新鲜空气混合导入箱中,臭氧应激4天,每天30min。正常对照组于相同环境下吸入新鲜空气。于末次应激后12h 检测气道阻力(RL),动态肺顺应性(Cdyn),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分类,总蛋白含量测定,肺、支气管病理切片等指标证实模型的可靠性。理想的哮喘动物模型至少具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两大特点。气道阻力增加是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阻塞发生在较大支气管时更为明显。而大多数研究报告认为,哮喘发作期间动态顺应性常见下降,且呈明显的频率依赖性,与小气道阻塞相关。本实验利用Buxco 小动物呼吸功能检测系统检测小鼠的气道反应性,结果发现:(1)测定模型组的气道阻力(RL)在组胺激发前后均高于对照组,而动态肺顺应性(Cdyn)在组胺激发前后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臭氧应激所致气道上皮损伤可明显增加气道反应性,并导致大、小气道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气道阻塞及肺功能下降。(2)模型组小鼠气道呈变应性炎症反应,并且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肺动静脉周围水肿及呼吸性细支气管阻塞,符合哮喘的病理学形态。

    综上所述,用臭氧连续攻击4 天可复制成哮喘小鼠模型。经气道阻力、动态肺顺应性、肺泡灌洗液内细胞及病理一系列检测证实哮喘模型的成功,可用于实验研究。与传统的OVA 致敏的哮喘模型相比,本模型的着眼点在于气道上皮对气道免疫、炎症和重塑反应的调控。GINA 方案曾明确指出,支气管上皮功能不良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IgE 介导的机制同等重要。因此,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研究是揭示哮喘发病机制的新途径之一,应予关注。本模型方法操作简便可行,建模周期短,为哮喘机制特别是气道上皮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手段。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