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吾教授接受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9-09 01:21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邓伟吾 丁香园通讯员 现场采访 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杭州 点击次数:

邓伟吾教授接受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

以下是主要采访内容。

丁香园:您对于本次大会的整体印象?
邓伟吾教授:这次学术会议从学术角度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大会报告比较着重进展,分学组的内容则比较深入,涉及很多具体专业,如哮喘、COPD、肺栓塞、肺部感染等。在林江涛教授做的新哮喘指南报告综合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且和以前相比有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是个亮点。肺炎也有进展,但是在这次的会议上讨论的不是很多,可能和大会的侧重有关。其他分学组的研究也将要学习这个模式,在综合国内经验的基础上多些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翻译或者参照外国指南居多。

丁香园: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邓伟吾教授:就这次大会来看,呼吸生理方面的内容偏少,有一个会场开展了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的讨论,因为这个对重症病人很有用。最近阶段对于基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多了,而对于呼吸病理生理的研究则少了,但实际上这一块研究在临床中,尤其是重症病人抢救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丁香园:您如何看待现在的医疗现状?
邓伟吾教授:现在确实有些不好的方面,但是回头看一下,其实还是在不断改善之中。对于医患关系,关键是要看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而且对于大环境,需要大家看得更远一些,看到“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大趋势。就拿我们那一代来比较,现在压力大成绩也大,机会更多了。大家会觉得我们现在老一辈的人谈问题脱离实际,但是请大家换位思考,如果你们回到我们所处的那个年代,那时各方面的条件比现在要差很多,“读书无用论”很流行,读和不读感觉都一样,但是十年以后差别就出来了。“风物长宜放眼量”,所以请大家还是要看得远一些。


邓伟吾教授

  邓伟吾,男,1935年生。博士生导师,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至瑞金医院工作至今。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肺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理事,中国防痨协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荣誉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哮喘全球防治项目(GINA)顾问、亚太地区呼吸病学会(APSR)委员、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会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肺科杂志》、《国外医学呼吸分册》及《临床内科杂志》等20多种医学期刊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等。

  邓伟吾教授长期从事呼吸系疾病和结核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肺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对肺部感染性疾病、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和康复治疗;创建了呼吸重症监护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睡眠监测实验室、纤支镜室。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肺部变应性疾病》,《实用临床呼吸病学》,并任《临床内科学》,《呼吸监护和治疗》等书的副主编,参加撰写《临床治疗学》,《现代急诊内科学》,《内科理论与实践》等学术专著20多本。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卫生部课题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1项,其中“危重哮喘对CO2适度增高性通气治疗和呼吸动力监测研究”获1998年市科技成果奖。“阻塞性和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基础和临床研究”获2003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睡眠呼吸障碍基础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获200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15名。1987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特别是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役中,邓教授以其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不怕牺牲的精神和行动获2003年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及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作者: jurgen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