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郭晓蕙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11-16 18:33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采访 郭晓蕙 糖尿病 杭州 2007 点击次数:

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郭晓蕙教授。


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郭晓蕙教授

丁香园:郭老师,您在肥胖和脂毒性领域做了很多研究,现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是很热,能谈谈您的理解么?

郭晓蕙教授:按照以前的理解,脂肪就是一个储存器官,不具备其他功能;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脂肪细胞因子被发现,有很多功能,比如调节脂肪储存,调节食欲,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甚至是调节生长发育等等,其活性的方面逐渐显示出来,这是近年来的一个较大突破。

其次,现在的研究也是逐渐证实,脂肪并非是一无是处的,其实它稳定血脂水平的作用很大,同时,也能抑制胰岛素抵抗。在人类的生长发育和进化过程中,脂肪所起的作用很大,曾有研究显示,脂肪的含量对于胎儿、婴儿、幼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

丁香园:这证实了一个观点,凡事都有两面性。

郭晓蕙教授:任何一个人体器官,都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只不过,有些生理作用我们还没有揭示出来。但是脂肪的两面性是很复杂的,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对胰岛素作用是刺激的,但是有些条件下又是抑制的,这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

丁香园:现在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很多,治疗的新药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前不久辉瑞的吸入性胰岛素还是出了点问题,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什么理解呢?

郭晓蕙教授:糖尿病的治疗现在越来越强调强化治疗,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果能尽早达到治疗目标,就能更多的保留胰岛功能,以后的长期控制就会更容易。这也是UKPDS和DCCT带来的启示。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抵抗是基础,但是等到胰岛功能衰竭,病情就会急转直下,难以控制。所以,研究如何保留更多的胰岛b细胞功能就成了近几年的热点。

传统的降糖药如磺脲类,初期是能改善胰岛功能的,但是此后的b细胞功能是逐年下降的,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会好一些,但是b细胞最终还是会衰竭,所以,现在也有人强调早期就是用胰岛素。但是,不管什么方法,我觉得只要是能降低血糖、减少高糖毒性,就能间接地维护b细胞功能。

丁香园:现在GLP-1的研究很多,您能讲讲您的体会么?

郭晓蕙教授:GLP-1是一种进餐后肠道分泌的激素,依赖葡萄糖浓度刺激胰岛素分泌,血糖不高的时候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并且减少胰高糖素分泌。动物实验证实,GLP-1能刺激b细胞增殖和新生,抑制b细胞调亡,增加胰岛b细胞数目体积和质量,就是使b细胞再生。而且,GLP-1还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缓解糖尿病患者整天饥肠辘辘的感觉,这个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天然GLP-1半衰期短,会被被循环中二肽酶DPP-IV迅速降解。现在开发出来的GLP-1类似物就是抑制了这种酶的降解和肾脏清除,以相同的亲和力结合于GLP-1受体,发挥与天然GLP-1相同的生物学效应,因此可以在体内更持续、稳定的发挥GLP-1样效应。

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也能够提高GLP-1的浓度,但是增加的多是无活性的GLP-1,与DPP-IV抑制剂合用才有意义,可能是一个研究方向。

郭晓蕙教授简介:

郭晓蕙,1956年7月出生,汉族,教授、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1989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获内分泌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10月于日本自治医科大学获日本文部省内分泌代谢学专业甲类博士学位。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和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及脂毒性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机制与防治。承担国家“十五”攻关“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研究”课题;参加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以第二完成人身份参加的“游离脂肪酸在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并获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