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片会 > 腹盆腔巨大肿块
腹盆腔巨大肿块
发布日期: 2006-09-16 12:57 文章来源: 丁香园 点击次数:
盆腔肿块
卵巢
网友[luyaod]:
考虑:卵巢囊腺瘤。理由如下:
1、患者中老年女性,发现腹盆腔包块;
2、超声下包块特点:巨大,呈多囊改变,囊壁厚薄尚均匀,所见切面未见壁结节,囊内均匀低回声;CDFI:囊壁见少量静脉血流信号;腹腔少量腹水。
鉴别:
1、囊腺癌:
支持点:中老年女性,腹盆腔巨大包块并腹水。
不支持点:其他恶性征象不明显。
结论:不能排除囊腺瘤恶变。
2、包裹性积液:结核?手术后粘连?其他炎性包块?结核性腹膜炎有相应症状,典型征象是腹壁粘连严重,液性暗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腹壁及液性暗区内可见散在高光点(钙化)等等。此例不像。手术后肠系膜粘连,首先要有手术史,其他诸如肠梗阻症状等等,需提供相应详细病史才能明确。
3、盆腔皮样囊肿(是一种由单一胚层演化而来的畸胎瘤):该肿瘤多发生在人体的中线部位,如为上皮来源,可表现为囊性结构,内部为均匀回声的囊液,但是否能像本例一样出现巨大单囊并多个小囊改变?但是畸胎瘤如此巨大,而且发病如此晚,可能性应该不大。
网友[fenghaha]:
1、病史:患者,女,50岁,发现腹部肿块就诊,查体可见患者腹部彭隆,如孕7月大小。
2、超声表现:
1)腹盆腔见一巨大囊实性肿块,上界平剑突,下界平耻骨联合,左界达左侧腋后线,右界达右侧腋中线,后缘达脊柱前方,肿块的左上部以多囊为主,囊壁光滑,囊内部可见大量分隔,未见明显乳头状突起,囊内见细密点状回声,其余部分为回声均一的巨大囊性区,内容物浑浊,肿块边界比较清楚。
2)子宫未见明显异常,宫内见节育器回声,双侧卵巢未探及。
3)肝周见少量腹水,子宫与囊性包块之间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重要信息,有鉴别诊断意义)。
4)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丰富血流信号 ,仅可见散在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可于囊内分隔上探及静脉血流频谱。
3、分析:
1)患者,女,50岁,发现腹部肿块就诊,查体可见患者腹部彭隆,如孕7月大小。
患者50岁,腹部肿块,如孕7月大小。肿块巨大,可以考虑来源于盆腔的囊性占位、腹腔积液、腹腔囊性占位等。
2)腹盆腔见一巨大囊实性肿块,上界平剑突,下界平耻骨联合,左界达左侧腋后线,右界达右侧腋中线,后缘达脊柱前方,肿块的左上部以多囊为主,囊壁光滑,囊内部可见大量分隔,未见明显乳头状突起,囊内见细密点状回声,其余部分为回声均一的巨大囊性区,内容物浑浊,肿块边界比较清楚。
可以考虑的诊断有:来源于卵巢的巨大囊腺瘤、盆腹腔结核性积液、其他原因引起的盆腹腔积液。肿块内部许多分隔,不太支持单纯性积液,更支持囊腺瘤或结核性积液。
3)子宫未见明显异常,宫内见节育器回声,双侧卵巢未探及。
卵巢未探及,更加支持占位来源于卵巢的可能性大。
4)肝周见少量腹水,子宫与囊性包块之间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重要信息,有鉴别诊断意义)。
肝脏周围的腹腔积液清澈,明显不同于囊性包块内部的回声,考虑来源不同。
子宫与囊性包块之间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重要信息,有鉴别诊断意义)。此处积液与肝脏周围积液回声相同,不同于囊性包块内部回声,没有弥漫分布的点状回声。支持包块来源于卵巢的可能性,不支持盆腔结核性积液。
5)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丰富血流信号 ,仅可见散在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可于囊内分隔上探及静脉血流频谱。
支持囊性肿物的可能性,不支持结核性积液(结核性没有血流信号)。
4、诊断:
1)盆腹腔巨大不纯囊性占位(考虑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可能性大)
2)盆腹腔积液
3)宫内节育器
5、鉴别诊断:
结核性腹腔积液,分析中已经叙述,不再重复。
网友[灵丹2003]:
诊断方面:
1、50女性,盆腔巨大囊性肿瘤,定位首先考虑来源于卵巢;定性应首先考虑囊腺瘤。
2、囊内分隔较多且稍厚,各个子囊囊内透声差且不均一,倾向于粘液性囊腺瘤并部分子囊内有出血的诊断;部分分隔纤细,也不排除浆液性囊腺瘤恶变并部分子囊囊内出血的可能。
3、良恶性分析:囊肿如此之大而腹水较少,不支持高度恶性肿瘤,即使有恶变也应该是近期的事;如图所示,分隔交叉处的实性部分提示有恶变可能,如能测到动脉频谱更加支持恶变诊断。
现在正式公布病理结果!
如此之大的多囊性病变,最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首先是浆液性还是黏液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粘液性囊腺瘤仅次于浆液性肿瘤,两者均由卵巢表面上皮发生。与浆液性肿瘤不同的是,粘液性囊腺瘤向宫颈内膜上皮分化,瘤体为多房,多为单侧发作,最大可长至直径50cm。好发年龄为30~50岁,也可见于2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恶变率为5%~10%。而浆液性囊腺瘤肿瘤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多数为单房,体积一般较粘液瘤小。20%累积双侧卵巢(有时报告达50% )。多发生于30~40岁的生育期妇女,少见于绝经期妇女,偶可见于婴儿。恶变率为35%。
2、本例图象上看,基本可以排除浆液性肿瘤,那么黏液性囊腺瘤中,其为良性?交界性?或是恶性呢?
本例支持良性黏液性囊腺瘤的特征为:
(1)肿块巨大,多房,囊壁薄,内透声差。
(2)肿块内无明显乳头状物及实性结构。
(3)无明显转移征象。
本例患者出现少量腹水,可能为肿块压迫下腔静脉或少量渗出或部分小囊破裂(可有或无临床症状,本例无症状)等原因。只有大量腹水时才应考虑恶性的可能性大!至于本例患者的血流频谱,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当粘液性囊腺瘤囊内分隔较多时,可为低阻动脉血流(与恶性卵巢肿瘤频谱相似)。
3、除妇科肿瘤外,我们还应想到来自于腹膜后肿瘤的可能性,腹膜后粘液性上皮性肿瘤,包括良性、交界性、恶性,与发生于卵巢的相似,此类肿瘤非常罕见。多见于女性。发病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性腺下降时由腹腔上皮衍化而来,或粘液上皮化生而来。
4、由于腹膜后囊腺瘤非常罕见,至于如何鉴别,可能还是要等到最后病理!
总之在一个疾病的诊断中,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次才是少见病、罕见病,良恶性的鉴别除观察直接征象外,间接征象有时显得更为重要!
手术所见:
腹盆腔见咖啡色略粘稠液体约200ml,左侧卵巢巨大肿块,双侧达肋缘,占据整个盆腔,内呈多囊,部分囊液为淡咖啡色粘液,部分为淡黄色粘液,吸出囊液量为13000ml,囊壁光滑,未见乳头状突起,左侧输卵管、子宫、右侧附件外观正常。
病理结果: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左附件)
编辑:西门吹血
考虑:卵巢囊腺瘤。理由如下:
1、患者中老年女性,发现腹盆腔包块;
2、超声下包块特点:巨大,呈多囊改变,囊壁厚薄尚均匀,所见切面未见壁结节,囊内均匀低回声;CDFI:囊壁见少量静脉血流信号;腹腔少量腹水。
鉴别:
1、囊腺癌:
支持点:中老年女性,腹盆腔巨大包块并腹水。
不支持点:其他恶性征象不明显。
结论:不能排除囊腺瘤恶变。
2、包裹性积液:结核?手术后粘连?其他炎性包块?结核性腹膜炎有相应症状,典型征象是腹壁粘连严重,液性暗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腹壁及液性暗区内可见散在高光点(钙化)等等。此例不像。手术后肠系膜粘连,首先要有手术史,其他诸如肠梗阻症状等等,需提供相应详细病史才能明确。
3、盆腔皮样囊肿(是一种由单一胚层演化而来的畸胎瘤):该肿瘤多发生在人体的中线部位,如为上皮来源,可表现为囊性结构,内部为均匀回声的囊液,但是否能像本例一样出现巨大单囊并多个小囊改变?但是畸胎瘤如此巨大,而且发病如此晚,可能性应该不大。
网友[fenghaha]:
1、病史:患者,女,50岁,发现腹部肿块就诊,查体可见患者腹部彭隆,如孕7月大小。
2、超声表现:
1)腹盆腔见一巨大囊实性肿块,上界平剑突,下界平耻骨联合,左界达左侧腋后线,右界达右侧腋中线,后缘达脊柱前方,肿块的左上部以多囊为主,囊壁光滑,囊内部可见大量分隔,未见明显乳头状突起,囊内见细密点状回声,其余部分为回声均一的巨大囊性区,内容物浑浊,肿块边界比较清楚。
2)子宫未见明显异常,宫内见节育器回声,双侧卵巢未探及。
3)肝周见少量腹水,子宫与囊性包块之间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重要信息,有鉴别诊断意义)。
4)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丰富血流信号 ,仅可见散在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可于囊内分隔上探及静脉血流频谱。
3、分析:
1)患者,女,50岁,发现腹部肿块就诊,查体可见患者腹部彭隆,如孕7月大小。
患者50岁,腹部肿块,如孕7月大小。肿块巨大,可以考虑来源于盆腔的囊性占位、腹腔积液、腹腔囊性占位等。
2)腹盆腔见一巨大囊实性肿块,上界平剑突,下界平耻骨联合,左界达左侧腋后线,右界达右侧腋中线,后缘达脊柱前方,肿块的左上部以多囊为主,囊壁光滑,囊内部可见大量分隔,未见明显乳头状突起,囊内见细密点状回声,其余部分为回声均一的巨大囊性区,内容物浑浊,肿块边界比较清楚。
可以考虑的诊断有:来源于卵巢的巨大囊腺瘤、盆腹腔结核性积液、其他原因引起的盆腹腔积液。肿块内部许多分隔,不太支持单纯性积液,更支持囊腺瘤或结核性积液。
3)子宫未见明显异常,宫内见节育器回声,双侧卵巢未探及。
卵巢未探及,更加支持占位来源于卵巢的可能性大。
4)肝周见少量腹水,子宫与囊性包块之间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重要信息,有鉴别诊断意义)。
肝脏周围的腹腔积液清澈,明显不同于囊性包块内部的回声,考虑来源不同。
子宫与囊性包块之间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重要信息,有鉴别诊断意义)。此处积液与肝脏周围积液回声相同,不同于囊性包块内部回声,没有弥漫分布的点状回声。支持包块来源于卵巢的可能性,不支持盆腔结核性积液。
5)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丰富血流信号 ,仅可见散在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可于囊内分隔上探及静脉血流频谱。
支持囊性肿物的可能性,不支持结核性积液(结核性没有血流信号)。
4、诊断:
1)盆腹腔巨大不纯囊性占位(考虑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可能性大)
2)盆腹腔积液
3)宫内节育器
5、鉴别诊断:
结核性腹腔积液,分析中已经叙述,不再重复。
网友[灵丹2003]:
诊断方面:
1、50女性,盆腔巨大囊性肿瘤,定位首先考虑来源于卵巢;定性应首先考虑囊腺瘤。
2、囊内分隔较多且稍厚,各个子囊囊内透声差且不均一,倾向于粘液性囊腺瘤并部分子囊内有出血的诊断;部分分隔纤细,也不排除浆液性囊腺瘤恶变并部分子囊囊内出血的可能。
3、良恶性分析:囊肿如此之大而腹水较少,不支持高度恶性肿瘤,即使有恶变也应该是近期的事;如图所示,分隔交叉处的实性部分提示有恶变可能,如能测到动脉频谱更加支持恶变诊断。
治疗方面:
无论性质良恶,手术是肯定要做的;但如此大的肿瘤,手术切口可能要很大,即使利用术中抽液的方法来减小手术切口,一旦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术中还是需要扩大切口。
如果术前超声下穿刺抽液:第一,囊液化验、找瘤细胞可起到初步诊断,判断预后,指导确定治疗方案的作用;第二,如果囊液内找不到瘤细胞,也不能排除恶变可能,手术还是要做,但经过穿刺抽液,肿瘤体积明显变小,如果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就有可能缩回盆腔,这样手术就有的放矢了;如果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者亦能做到心中有数。
现在正式公布病理结果!
如此之大的多囊性病变,最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首先是浆液性还是黏液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粘液性囊腺瘤仅次于浆液性肿瘤,两者均由卵巢表面上皮发生。与浆液性肿瘤不同的是,粘液性囊腺瘤向宫颈内膜上皮分化,瘤体为多房,多为单侧发作,最大可长至直径50cm。好发年龄为30~50岁,也可见于2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恶变率为5%~10%。而浆液性囊腺瘤肿瘤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多数为单房,体积一般较粘液瘤小。20%累积双侧卵巢(有时报告达50% )。多发生于30~40岁的生育期妇女,少见于绝经期妇女,偶可见于婴儿。恶变率为35%。
2、本例图象上看,基本可以排除浆液性肿瘤,那么黏液性囊腺瘤中,其为良性?交界性?或是恶性呢?
本例支持良性黏液性囊腺瘤的特征为:
(1)肿块巨大,多房,囊壁薄,内透声差。
(2)肿块内无明显乳头状物及实性结构。
(3)无明显转移征象。
本例患者出现少量腹水,可能为肿块压迫下腔静脉或少量渗出或部分小囊破裂(可有或无临床症状,本例无症状)等原因。只有大量腹水时才应考虑恶性的可能性大!至于本例患者的血流频谱,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当粘液性囊腺瘤囊内分隔较多时,可为低阻动脉血流(与恶性卵巢肿瘤频谱相似)。
3、除妇科肿瘤外,我们还应想到来自于腹膜后肿瘤的可能性,腹膜后粘液性上皮性肿瘤,包括良性、交界性、恶性,与发生于卵巢的相似,此类肿瘤非常罕见。多见于女性。发病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性腺下降时由腹腔上皮衍化而来,或粘液上皮化生而来。
4、由于腹膜后囊腺瘤非常罕见,至于如何鉴别,可能还是要等到最后病理!
总之在一个疾病的诊断中,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次才是少见病、罕见病,良恶性的鉴别除观察直接征象外,间接征象有时显得更为重要!
手术所见:
腹盆腔见咖啡色略粘稠液体约200ml,左侧卵巢巨大肿块,双侧达肋缘,占据整个盆腔,内呈多囊,部分囊液为淡咖啡色粘液,部分为淡黄色粘液,吸出囊液量为13000ml,囊壁光滑,未见乳头状突起,左侧输卵管、子宫、右侧附件外观正常。
病理结果: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左附件)
编辑:西门吹血
分页:
[1 ]
[2]
网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