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后出现下肢功能受限4例报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2-28 16:18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下肢功能受限 截瘫 麻醉意外 麻醉并发症 点击次数:

例1:男性,19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夜间急诊入院,术前询问病史无神经疾患表现和出血史,仅行血液常规和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T 11-12椎间隙穿刺置管顺利,注入2%利多卡因12ml麻醉效果良好,术中因牵拉阑尾有疼痛反应,给予度冷丁50mg静脉注射。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给予硬膜外接一次性持续输注泵,100ml液体内加芬太尼0.4mg、布比卡因100mg,以2ml/h速度持续硬膜外输注,止痛效果良好。

术后6小时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未恢复,立即行CT检查,未见硬膜外血肿、气肿,脊髓未见异常,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脊髓功能未见任何恢复,损伤平面在T 2-3水平。

神经营养药物、激素等持续治疗3天后行腰穿,脑脊液清晰,常规检查正常。CT检查见脊髓T2节段偏右侧有梗塞灶,诊断脊髓梗塞,初步考虑为脊髓血管畸形。继续治疗1个月左侧肢体感觉恢复,肌力3级。右侧无任何恢复。再次CT检查发现梗塞灶已经软化。

例2:女性,24岁,因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无异常。拟行硬膜外麻醉,背部可见手术疤痕,询问知在其12岁时候曾因背部血管瘤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术后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无异常。选择L 2-3间隙硬膜外穿刺,皮下出血较多,穿刺不顺利。改在L 1-2间隙穿刺也不顺利,仍有较多出血,但穿刺成功进入硬膜外腔后未再出血,顺利置入导管。2%利多卡因分次注入共18ml,麻醉效果良好,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未恢复,在术后20小时行CT检查,发现硬膜外腔内血肿形成,范围在T12~L5,压迫硬脊膜囊。麻醉后24小时转诊到上级医院,再行MRI检查证明为硬膜外腔血肿压迫。麻醉后30小时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术中见硬膜外腔有许多排列紊乱的静脉血管,结合幼年时期的背部血管瘤病史,初步诊断为硬膜外腔血管畸形或血管瘤,硬膜外穿刺置管损伤血管导致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术后继续给予激素等治疗,但下肢神经功能一直未见任何恢复。

例3:女性,45岁,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切除术。术前血液常规、血凝等检查未见任何异常,无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异常病史,无麻醉史。L 2-3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腰麻用0.75%布比卡因2ml,此后用2%利多卡因维持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给予硬膜外持续输注泵止痛,100ml液体内加布比卡因150mg,芬太尼0.4 mg 和氟哌定5mg,速度2ml/h。术后第一天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基本恢复,能在床上活动下肢,无明显麻木感。术后第二天早(麻醉后39小时)查房时发现病人下肢运动无力,感觉迟钝。神经科会诊诊断为横断性脊髓损害,损伤平面在L1水平,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椎管内无血肿等异常。给予激素等治疗未见任何恢复,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呈迟缓性截瘫。转神经科继续治疗,6个月后运动功能所恢复,下肢肌力2级,感觉功能部分恢复。1年后下肢肌力恢复到3级,2年后在扶持下可蹒跚步行,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期间曾发生多次尿血,可能为长期导尿致泌尿系统炎症。

例4:女性,24岁,因宫外孕急诊入院。术前仅检查血常规,除贫血外(Hb80g/L)其他未见异常,无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病史。L 2-3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硬膜外穿刺置管顺利,腰穿顺利,见脑脊液滴出后注入0.75%布比卡因2ml。平卧后麻醉平面在T12水平,分次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15ml,但是麻醉平面无明显升高。耻骨上横切口切皮时仍疼痛,给予度冷丁、氟哌定合剂辅助镇痛下完成手术。

术后持续硬膜外泵注镇痛,80ml液体内加度冷丁200mg和布比卡因150mg,6小时后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但感觉下肢轻微麻木,未做任何处理。术后18小时病人下肢感觉迟钝和运动无力并逐渐加重,查体T12以下横断性脊髓功能障碍,双下肢肌力减退,感觉丧失。立即拔出导管停止硬膜外镇痛,予激素等治疗。但脊髓损害无恢复并继续加重,26小时查体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CT检查发现L 1-5节段硬膜外腔大量积气,硬脊膜囊受压,脊神经根水肿明显,脊髓无异常改变。

34小时后转上级医院行MRI检查,硬膜外腔气肿完全消失,但是神经功能无任何恢复。甲基强的松龙800mg/天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连续3天无任何改善。行腰穿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压力低(25mmHg),压颈试验阴性,提示脑与蛛网膜下腔不通畅,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继续治疗30天,双下肢用力可见股四头肌肌束轻微抽动,但下肢不能运动,感觉完全消失。



编辑:ache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xiuph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