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教授讲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8-04-08 22:38 文章来源: 丁香园
点击次数:


郭军教授讲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郭军教授讲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郭军教授讲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Ⅳ期黑色素瘤:靶向治疗是热点

郭军教授介绍了目前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在国内患者中应用的近期结果。

随着对细胞信号传导认识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药物如单抗、反义核酸和激酶抑制剂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尤其是与化疗联合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DNA合成并诱导细胞凋亡,与其他抗癌药联合使用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常规剂量水平治疗患者耐受良好。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与DTIC+安慰剂组相比,DTIC+索拉非尼治疗组患者耐受较好,中位PFS和ORR改善,但OS数据尚无法总结。希望Ⅲ期临床研究能获得较理想的结果。而近期的紫杉醇+卡铂(PC)联合索拉非尼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沮丧。研究共纳入270例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结果显示,PC+索拉非尼组与PC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7.4 周对17.9周(P=0.492),随访6个月的ORR为12%对11%。

目前关于TMZ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黑色素瘤的Ⅱ期临床试验已部分完成。147例可评价患者每日2次口服索拉非尼,每次400 mg。患者被分为4组:无脑转移且未用过TMZ的患者分为2个剂量组即A组(75 mg/m2 ,连用6周,8周为一个周期)和B组(150 mg/m2,连用5天);有脑转移但未用过TMZ的为C组;有脑转移且用过TMZ的为D组。结果显示,TMZ+索拉非尼对于未用过TMZ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而TMZ的剂量和用法似乎并不影响疗效。

 此外,DTIC联合贝伐单抗也可能是较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案;抗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抗CTLA-4)有可能是未来黑色素瘤治疗最有希望的靶向药物之一;细胞周期抑制剂779(CCI-779)是一种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的靶向药物。关于CCI-779,抗BCL-2单抗oblimersen和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的Ⅱ、Ⅲ期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

郭教授还介绍了他所在科室目前进行的索拉非尼+DTIC治疗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情况。研究目前纳入7例患者,其中轻度缓解(MR)1例,稳定(SD)5例 ,疾病控制率超过了80%。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主要为G1/2,可控制。G3/4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8.5%。治疗近期疗效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及长期随访的结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同时诱导其凋亡,直接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郭教授报道了该制剂联合DTIC+福莫司汀化疗方案治疗Ⅳ期黑色素瘤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目前纳入的13例患者中,PR 1例,SD 6例,疾病控制率为53.8%,PFS最长已达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但无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和心电图ST-T改变等该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因此,该制剂联合化疗有可能成为化疗、免疫治疗失败的Ⅳ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