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复合体的靶标感知模式和效应模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11-01-05 02:36 文章来源: 美国GeneCopoeia(复能基因)
关键词: GeneCopoeia RNAi 点击次数:

当RISC复合体与小RNA分子的向导链结合之后,它又是如何发现靶标mRNA的呢?绝大部分RISC复合体与靶标mRNA之间的结合能(binding energy)都来自于小RNA分子种子区的核苷酸。看来RISC复合体之所以能够被靶标识别并结合主要是因为RISC复合体在通过小RNA分子5'端种子区与靶标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之后表现出来的对ssRNA具有固有的、非特异性的亲和力。但是,靶标的可结合性是直接与其降解效率相关的,这说明RISC复合体并不能够打开RNA分子的二级结构。

在细胞内,mRNA分子均与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s,RNP)结合在一起,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因此mRNA分子的可识别性还会受到几种RNA结合蛋白的影响,因为这些蛋白有可能会遮蔽mRNA分子的结合位点或者打开mRNA分子的二级结构。因此,RISC复合体的作用似乎就是根据结合的靶标而定的,它的作用模式不仅会受到靶标mRNA分子上用来与小RNA分子结合的位点结构的影响,还会受到与每一个Argonaute蛋白结合的RNA结合蛋白的影响。比如,在动物体内,miRNA至少可以通过作用于靶mRNA3'端非翻译区里的结合位点的三条各不相同的途径来沉默基因表达,即切割mRNA靶标分子、抑制mRNA靶标分子的翻译表达,或降解mRNA靶标分子。不过,对于每一个单独的miRNA-mRNA沉默复合体来说,由抑制翻译和直接降解而造成的基因沉默效果并不相同。此外,最终的沉默效果可能还会受到其它能够与靶mRNA或RISC复合体发生相互作用、抵消miRNA的蛋白质的影响。这样,每种组织因其所含蛋白的不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调控结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