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位心病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6-01 14:52 文章来源: 麻醉疼痛专业讨论版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 右位心 先天性心脏病 非心脏手术 麻醉 点击次数:

网友[lwwoney]:

患者女,27岁,57Kg.已婚未生小孩。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院,拟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

患者自述仅能从事轻劳动,稍重体力劳动如快速上楼,跑步,挑担即胸闷气促感觉非常辛苦。无端坐呼吸,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偶尔平卧时需要垫较高的枕头才能入睡。曾有“支气管炎”病史,用药不详。对青霉素过敏。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查体患者皮肤粘膜未见异常,无发绀体征。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小腿轻微水肿(手指按压凹陷不明显)。右上肺及肺底呼吸音几乎不可闻,左肺满布湿啰音。右位心尖博动位于右锁骨中线内侧1cm,未触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音低钝。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胸片示:右位心,右侧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增厚粘连。心电图示:右位心,59次/分,窦性节律。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液生化凝血未发现异常。腹部B超未见脏器转位。患者以穷困为由拒绝做CT,心脏彩超等进一步检查。

病人入室血压125/95mmHg,心率58次/分,SPO2%98.诱导缓推芬太尼0.2mg,然后缓推丙泊酚(没有依托米酯)30mg时心率降至43次/分,血压110/85mmHg,立即给予阿托品0.3mg静推,心率上升至75次/分后继续缓推丙泊酚40mg,然后给予万可松6mg,插管顺利,插管后血压125/85mmHg,心率85次/分,SPO2%100.给予IPPV方式通气,潮气量550ml,呼吸次数12次/分。气道阻力17cmH2O.(无呼末CO2监测,汗~~~),异氟烷吸入维持。CO2气腹压力控制在8mmHg左右。气道压力上升至19cmH2O,将呼吸频率更改为15次/分,气腹后心率上升至95~105次/分,血压经异氟烷控制在95~105/55~65mmHg之间。为维持血压的范围异氟烷手术大半程时间一直在vol%:5%的最大值,氧气2~2.5L/分。手术40分钟结束。快速冲管高流量O2洗肺彻底吸痰后拔管,病人清醒,自述呼吸十分辛苦费力,喉间发出高亢的哮鸣音,并且SPO2由100%开始逐渐下降,给予高流量纯氧面罩通气,给予地米20mg静推,氢化可的松100mg静滴。辅助呼吸5分钟后吸空气SPO2稳定在98%左右,自述呼吸困难减轻,返回病房。

网友[yyxxll22]:

我们开展腹腔镜系列手术已10年,各种腔镜手术几万余例。但从未做过“右位心病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可见此类病人的罕见。
就本例病人而言:
1。诊断右位心应该是明确的,同时合并右侧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增厚粘连(积液,粘连的原因?)。且从病史中看,患者仅表现为单一的心脏右侧转位,却没有合并其他组织器官的畸形,却是万幸。
2。术前访视病人时,可证实心功能为2—3级,右肺感染。
因此,我认为“以气腹对此病人严重的影响为由起初不同意手术采取腹腔镜方式”没有充分的理由。
腹腔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简要说表现在3个方面:
1。膈肌上抬,胸腔压力上升,使潮气量等下降,肺的顺应性改变。
2。胸腹腔压力的改变,使回心血量的下降。
3。气腹时间延长时,腹膜吸收CO2,使血CO2分压上升。
其中1,2项很模糊,难以数值化的做出评估,加上病人自身的生理调节作用,使气腹对机体的影响更加复杂。于是对那些病人能做腹腔镜手术,那些不能很难作出准确的评价,只能凭靠临床经验。我们做过年龄>70岁,心功能>3级的病例行腹腔镜手术约100余例,死亡2例(1例胆漏后继发感染死亡,1例腔镜下斜疝修补术后再发另一侧嵌顿性疝,手术后多器官衰竭死亡),无1例发生腹腔镜术后因气腹改变导致心肺功能衰竭致死【资料整理中,未公开发表,请勿引用!】。因此我们对腹腔镜手术的范围大多不加限制,同时临床中我们反而发现,腹腔镜手术由于开放性创口较小,腹腔、盆腔内的手术多在无菌器械下完成,术者只要手术操作准确,规范,出血相对较少,因此术后恢复具有显著性的改变。——对腔镜手术,我们对微创的认识不应局限在皮肤表面切口的大小上!!!
至于腔镜手术的麻醉特点,谈点自己的心得:
1。麻醉诱导遵从平稳的原则,该病例诱导过程令人不放心,就算是异丙酚的诱导使循环波动,心率改变如此剧烈也很难说得过去!
2。气腹开始时间应在麻醉诱导平稳后进行,气腹前可预防性采取头低脚高位,适当增加补液速度;气腹开始后,呼吸机机控的潮气量可略为增大,机控呼吸频率可增加3-6次/分。

网友[lwwoney]:

对于yyxxll22所述:“我认为“以气腹对此病人严重的影响为由起初不同意手术采取腹腔镜方式”没有充分的理由”的看法我有不同意见,我之所以认为此病人不应采取腹腔镜手术的方式是有充分依据的。
关于腹腔镜气腹对机体内环境特别是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的研究有很多了。丁香园归档库里也有相应的整理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51&id=425018&sty=3&keywords=%B8%B9%C7%BB%BE%B5%C2%E9%D7%ED
1. 此病人的病史表明,呼吸系统是存在较严重疾病的“右肺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右上肺及肺底呼吸音几乎不可闻,左肺满布湿啰音”。可见右肺功能是差的,那么气腹减少了胸肺顺应性,而且功能残气量的减少和肺脏通气血流的重新分布将使得气腹带来的CO2的影响较正常人显著的多,CO2的排出是非常受限的!CO2清除率应该也较低。这也是由术中心率血压上升的程度可见,气腹后为了维持血压的范围异氟烷的浓度是很高的,长时间一直在vol%:5%的最大值,氧气2~2.5L/分。苦于没有更进一步的监测,比如动脉血气分析,ETCO2的监测来确知CO2在体内的值。而且在气腹CO2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中(CO2-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心包气肿,支气管内插管,气栓,误吸等等)此病人的肺部情况将导致并发症比健康人的后果严重的多,往往是致命的。
2. 此病人的心功能2~3级,由于经济原因(外科的因素也有),CT,心脏彩超等等心脏的进一步检查没有做,那么究竟有没有除了单纯的右位心以外的心血管畸形也是不得而知。依据气腹造成的心脏前负荷降低,后负荷增高,心脏输出量减少等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对此人的心脏是个严峻的考验。
3. 以上2点阐述的风险如果能相当部分的减少,比如不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那么对病人来讲不是更好么。如果剖腹做,那么我可以选择椎管内阻滞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的方式,对病人来说可能更好些。
4. yyxxll22以 “我们做过年龄> 70岁,心功能>3级的病例行腹腔镜手术约100余例,死亡2例(1例胆漏后继发感染死亡,1例腔镜下斜疝修补术后再发另一侧嵌顿性疝,手术后多器官衰竭死亡),无1例发生腹腔镜术后因气腹改变导致心肺功能衰竭致死【资料整理中,未公开发表,请勿引用!】。因此我们对腹腔镜手术的范围大多不加限制” 的证据来表明此右位心(非完全诊断),肺部疾患病人不采取腹腔镜术式的理由不充分,做腹腔镜也无多大问题观点我仍然不能赞同。
yyxxll22所描述的病人没出现问题,能说明这样的情况是绝对适宜的安全的么?如果自己接触的事情就能说明问题,就能完全指导自己对病人的工作,那么平时个人的工作中有大多数罕见的病例或者说大部分的并发症都不会遇到那么说是不是不承认了呢?那么我们经常看全球的文献是为了什么?看医学杂志的目的是什么?看医学专著的目的是什么?
这里还牵扯到另一个问题:难道说表面上看起来没问题,病人没出现危险,那么就OK了么?病人的机体内在的影响又知道多少呢?如果我们都是仅仅在于表面现象而对内在的影响,潜在的预后不研究,那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等基础研究,那些在分子水平的研究都有什么意义?我们作为真正的医生,就应该充分为患者考虑,应该以专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仅仅从表面现象来评定,或者说仅仅从局部的现象,来评定工作的可行性,实在是太大的肤浅,实在是江湖游医或者说和少数看了几本书就和医生争论医疗方案的病人家属差不多了。我们是专业的,就应该遵循探寻本质的原则。我先前就在丁香园这里发了一个帖子做了个比喻来说明这样的问题。请参考: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51&id=3716979&sty=1&tpg=1&ppg=3&age=0#3716979

网友[walkmanyp]:

右位心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二,单纯右位心不会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和症状。但右位心常与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同时存在,也可合并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或其他内脏转位。所以右位心可分为:
  (1)单纯右位心(真正右位心或镜像右位心):即心脏大部分位于右胸,心尖指向右前方,但各心腔间的左右关系基本维持正常,其他内脏并无转位,心脏和大血管的位置如正常心脏的镜中像,即左右心腔倒置。在镜像右位心中Ⅰ导联各波形态均倒置,即P、QRS及T波均倒置,Ⅱ与Ⅲ导联,aVR与aVL导联波形互换,V3R、V5R导联波形类似正常时的V3、V5导联,代表左室波形,V2和V1导联代表右室波形。右位心伴内脏正位时,P电轴仍在0-90度范围,其中右旋心Q波仍出现在Ⅰ、V5,左心前导联出现进行性QSR幅度降低,伴L-IGA时Q波出现在V4R~V6R。
(2)右位心伴有其他内脏转位:其他内脏转位,心脏也随之转位,这时心尖向右,而为右位心。但各心腔与大动脉的关系正常,为“镜影”转位。
  (3)假性右位心:心腔与血管的位置关系仍正常,可因肺、胸膜或膈肌的病变,使心脏向右侧移位。
  单纯性右位心不引起明显的病理生理变化的,往往于体格检查时才发现。所以右位心的人不一定易患心脏病,右位心的人与正常位置心脏的人患心脏病的机会是等同的。

胸腔积液是指任何理原因使其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胸腔内的液体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 病理改变。胸腔积液分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
胸腔积液 病因:①感染性如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阿米性脓胸;②肿瘤性如肺癌、乳腺癌、胸膜转移癌、胸膜间皮瘤等;③结缔组织与变态反应疾病如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④ 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及胸部外伤等。

  敬阅病史分析如下:
1 该患者是单纯右位心(真正右位心或镜像右位心)吧。如果是那么与正常位置心脏的人患心脏病的机会是等同的。
2 术前心功能定为三级,肺部也可能由此出现过并发症的判断不一定准确。心功能定为2级还可以,结合“支气管炎”病史判断右侧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增厚粘连可能与之有关联。而胸片无心室增大和肺纹理密度的描述,患者无咳嗽咳痰症状,SpO2=98%,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判断是右位心所致肺部并发症缺乏依据。
3 我同意yyxxll22 战友“以气腹对此病人严重的影响为由起初不同意手术采取腹腔镜方式”没有充分的理由的结论。
4 楼主提供的病例诱导过程令人不放心,就算是异丙酚的诱导使循环波动,心率改变如此剧烈让人质疑。楼主“血压经异氟烷控制在95~105/55~65mmHg之间。为了维持血压的范围异氟烷手术大半程时间一直在vol%:5%的最大值,氧气2~2.5L/分”的做法不敢苟同。如此严格的控制血压是要预防循环意外吗?如果这样不如多给芬太尼,而异氟烷对循环的抑制弊大于利。
5 此患者诱导和维持的用药量前少后多,不像是一个人。诱导时象一个70岁老太,术中跳着一个27岁的心脏。

编辑:西门吹血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lwwoney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