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检测技术对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随着2005年美国FDA批准第一个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产品上市后,个体化用药基因型检测的序幕正式被拉开,更多的产品正在加快审批。在创新药物的说明书中,标注药物适用基因型人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新药报批的新趋势。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把“个体化治疗”作为美国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将会掀起个体化用药的热潮。而上海百傲科技有限公司在2009年就弥补了中国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市场的空白,比美国仅仅滞后了4年,大大缩短了中国实现个体化用药的进程。
目前常见的基因型检测技术有三种: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下表是三种技术的比较。
| 荧光定量PCR技术 (厂家很多) | 测序技术 (如ABI 3100\3130等仪器) | BaiO 基因芯片技术 |
外形 | ![]() | ![]() | ![]() |
适用范围 | 适合检测单个或少数位点,通量低,适合做科研。 | 曾试图进入临床检测领域,由于无法解决应用上的硬伤,最终没有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产品注册证。 | 已拿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产品注册证,不仅能直接应用于临床,还能做科研。 |
使用成本 | 采用荧光法,单位点成本高(因为荧光专利受美国保护),相应会增加病人检测费用。 | 大量样本同时上机测序时才有价格优势;单个或少数样本测序、位点增加时成本直线上升。 | 采用酶促显色方法(类似ELISA),费用大大降低。产品的所有部分(包括试剂、玻片、仪器、软件著作)均为公司自产,不依赖任何国家、企业。 |
检测通量 | 不能实现高通量检测 | 可以实现高通量检测,但灵活性不够,只适合提供技术服务 | 基因芯片技术就是一种高通量检测的技术,所以对于其它多位点突变的药物代谢酶基因,完全可以实现高通量检测 |
操作性 | 对DNA的纯度要求很高,量要求不高 | 对DNA的纯度要求高,用量(1µg左右)要求大 | 对DNA的纯度和用量(200ng左右)要求都不高 |
需要设计引物和探针,并需要进行预实验对引物和探针做出选择,还需要对荧光定量PCR的条件进行摸索,操作比较复杂,周期太长。 | 操作起来也非常繁琐,测序反应费时费力 | 只需进行普通PCR(引物和PCR条件都已确定),然后再进行杂交(杂交过程已实现自动化操作),操作比较简单 | |
技术人员 | 需要熟悉荧光定量PCR仪及其相关技术的专业人员 | 需要非常专业,并对DNA测序仪操作非常熟练的人员 | 只需要熟悉普通PCR的操作人员即可,后续的杂交过程由于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也不需要专业人员。 |
检测结果 | 检测结果不能直接产生医学报告,需要对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判断 | 测序结果不能直接产生医学报告,需要对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判断 | 软件自动分析,检测结果能够直接以医学报告的形式呈现,便于医生和患者使用 |
能够对检测结果做到定量分析 | 只能对检测结果做到定性分析 | 只能对检测结果做到定性分析(但对于药物代谢酶基因只需要定性结果即可) | |
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 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 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 |
后续产品 | 由于该技术不能实现高通量的检测,故其后续产品有限 | 无法做到后续产品的延伸,只适合提供技术服务 | 2008年,BaiO公司依照美国FDA标准,协助SFDA建立了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产品申报的相关文件; 目前获证的有CYP2C19和ALDH2两款产品; 今年底“华法林敏感性基因检测试剂盒”和“MTHFR基因检测试剂盒”会获证; 明年初,CYP3A4、CYP3A5、TPMT、HLA- B1502三款产品会申报; 后续产品不断跟进,每年会有2-3个新产品获证; 同时可以根据医院的不同需要,量身定制基因芯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药物代谢分析的平台; 可将各个基因集成到一张芯片上,(如可将CYP2C19、CYP3A4、CYP3A5等集成到一张芯片),根据SFDA的要求,只要单个基因获批,这些获批的单个基因集成到一起形成的新产品不用再申报,这是BaiO技术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