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心脏病:蹒跚起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0-05 16:30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心脏病 点击次数:

    干细胞,一种几乎什么都能干的细胞似乎又一次展现了它无所不能的潜力。最近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两支德国的研究小组和一支挪威的研究小组关于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临床试验报告。前两者的报告表明相比安慰剂组,治疗组疗效有限但组间差异却很显著,而后者的结论是这种治疗方法无助于心脏功能修复。尽管多种复杂原因导致这些结论存在矛盾,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仍给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改变再生医学的面貌

    干细胞,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一种特殊类型细胞,有关它的研究曾多次入选《science》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它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的细胞。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干细胞应属胚胎干细胞,这种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内细胞团,具有分化成个体所有细胞类型的潜力。成体各种组织器官内也存在成体干细胞,它的分化能力较胚胎干细胞稍差,用于保持组织器官生长衰老的平衡,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如同车坏了需要换零件一样,当人体脏器发生了药物难以挽回的病变时,器官移植或使用人工器官就成了不二的选择,和车换零件不同的是,后者要复杂的多,比如器官移植供体的缺乏以及移植后面临的免疫排斥就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但自打干细胞的分化潜力为人所知后,再生医学的未来面貌可能就会全然为之一新了。

新的研究起点

    通常来讲,心肌梗塞的发作将导致心肌细胞的死亡,心脏功能被极大的削弱,病人轻则致残,重则死亡。除了心脏移植外,一直以来对心肌梗塞导致的这些不良后果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干细胞科学的发展,十几年来已有很多科学家在实验室条件下将人或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定向诱导分化成为心肌细胞。这一发现使得利用干细胞疗法来治疗心脏病成了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年9月21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的德国和挪威的三支研究小组的工作就体现他们的努力。

    由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出于伦理问题的考虑,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行了限制,因此这三支研究小组使用的干细胞是来自病人自体同源的骨髓和外周血的成体干细胞。这些干细胞虽然分化能力较胚胎干细胞差,但具有规避伦理政策限制及不存在免疫排斥的优势。这是迄今为止该领域最大规模,最具科学性的研究。这些研究无疑是心急梗塞治疗的新起点,里程碑或许就在不远的前方。

有效VS无效

    德国Johann Wolfgang Goethe大学Volker Schächinger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得到的临床研究结果是最正面的。该试验为一多中心研究,参试者为204名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随机分组后,一组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同源的骨髓干细胞(BMC),另一组则注射安慰剂。结果发现实验开始后4个月,BMC组总体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绝对改善值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开始后一年,研究者还发现BMC组的心肌梗塞复发率,梗塞后血管再生情况都要小于安慰剂组。针对这一结果,Volker Schächinger博士认为应该继续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对干细胞疗法对心肌梗塞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同样来自德国Johann Wolfgang Goethe大学的Birgit Assmus博士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一项小型的交叉临床研究。他们也得到了正面的结果。参试病人共75人,均患有缺血性心脏病,进入试验前至少三个月有过心肌梗塞的发病情况。试验共分为BMC组、外周血干细胞组和对照组。随访三个月后,对照组病人随机分配至BMC组或CPC组,而原来接受BMC或CPC治疗的病人则分别交叉接受CPC或BMC治疗。结果发现BM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绝对增加值显著高于CPC组和对照组,且BMC注射与整体心脏功能的增强有关,并得出了注射干细胞安全有效的结论。有5名科学家同时参与了上述两项研究,可能是被这些正面结果所鼓舞,在研究报告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接受后,他们曾知会编辑部声称,他们已经成立了一个专注于再生医学的营利性公司,名为t2cure。

    面对这两项正面程度有限的结果,人们的热情还来不及点燃就被接踵而至的一项研究迎头泼了一盆冷水。这项临床研究是由挪威奥斯陆Rikshospitalet大学附属医院的Ketil Lunde博士和他同事主持进行的。参试病人均患有前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且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治疗。他们被随机分组,一组接受BMC注射,另一组为对照组。试验终点时两组间左心室舒张末容积量、梗塞面积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二者还有相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事件。因此作者的结论是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同源BMC对左心室总体功能无影响。

科学VS利益

    这些彼此不同甚至矛盾的结果如何解释呢?科学家说有可能是发挥作用的干细胞数目不同或干细胞在操作和准备过程中的差别,而且在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这一关键指标时,两国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德国科学家采用定量左心室血管造影术来测量,而挪威科学家则使用了门电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磁共振成像的方法来测量。面对这些结果,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Anthony Rosenzweig博士在评论中乐观地赞扬道:“这些试验是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里程碑似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告诫我们,既不要过早的宣布胜利,也不要过早的放弃一个有希望的治疗策略。”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位代理编辑Robert Schwartz,博士在同期发表的评论中阐明了他的不同观点。文中他慨叹道:“尽管其中工作原理还很不清楚,但是许多公司已经在向病人大肆许诺利用成体干细胞或脐血干细胞来进行治疗。”他甚至认为上述的研究是对病人的利用。Rosenzweig博士对这样的观点不以为然,他提到:“很多疗法内在机理明确之前,都曾使病人受益良多,其中就包括阿司匹林。”

成体干细胞 VS 胚胎干细胞

    有效无效之争可能还会继续下去,而有关胚胎干细胞的争论却又因此而出现。因为既然成体干细胞显示了治疗心急梗死的潜力,那么胚胎干细胞显然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布什政府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种种限制,显然束缚了那些致力于用干细胞治疗心急梗死的科学家。当上述研究结果发表的时候,许多人再次呼吁接触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这其中包括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这位干细胞研究的热心鼓吹者表示这三项新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对胚胎干细胞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编辑:蓝色幻想

   作者: 丁香园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