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专访田立新:身边的电子药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前言:说起田立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不熟悉;但是一说起金叶天翔、全医药学大辞典、文献王……等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今天我们有幸采访了北京金叶天翔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田立新先生,请他说说开发金叶天翔最新产品——《新编临床用药参考》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一位医药行业软件专家的内心追求。
田立新:《新编临床用药参考》是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的升级版,所以我们开发《新编临床用药参考》软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和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的开发一样,我们在医生用户中了解到他们遇到的一些普遍困难,比如:中国普遍存在的“一药多名”现象,给医生的工作造成了很多麻烦。虽然,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了纸版的商品名、通用名、别名的关联词典,但是大多收录不全,而且书籍有不便于更新和查询不便的先天缺陷。另外,处方中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是否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这样的问题是医生非常关注和敏感的。当时,国内还几乎没有专门的医疗研究机构搞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开发具有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查询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对临床医生会有帮助。所以,经过公司内部的讨论,我们针对《医师用药参考》这个软件作了立项。
第二,万事开头难,由于新药不断涌现,新用法也不断地涌现,作为一个专业数据库软件,要对资料保持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开发期限的限制,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在线升级的数据只能进入“我的收藏”中,而不能进入数据库,这样更新的药物资料就只能浏览而不能检索。尽管如此,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还是得到了不少用户的欢迎,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得到了中国药学会的好评,同时决定给我公司有力的合作支持,邀请了李大魁、孙忠实、汤光、李玉珍、袁锁中、王汝龙等专家教授对软件的功能和内容进行了评测,并且提出了建议。我们决心,开发一个新版本,就叫《新编临床用药参考》。从产品立项,到现在两年过去了,产品终于开发出来了,这期间公司全体员工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赶工期,今年的十一长假我们大多数员工都在公司加班。在药物资料收集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在丁香园有偿征集的方式,高效率的补充了最后的一批资料。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丁香园战友!
丁香园通讯员:据我们所知,软件的数据量很大,用户的数据更新怎么保障?
田立新:《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内容更新问题,是用户非常关心的。为此,我们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内容更新的维护平台。更新的内容我们做成升级包,通过软件中工具菜单中的“上网更新”功能可以轻松升级。《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在线升级,包括程序和数据。
丁香园通讯员:请您谈一谈软件数据资料的来源以及它的权威性。
田立新:为了保证权威性,《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基础资料严格参引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物资料、药企医学部2006年正式提供的资料、2005版《中国药典》、2005版《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中外核心医药学期刊(1990年至2006年11月)。
资料汇总后,分别由中国药学会李大魁、孙忠实、李玉珍、王汝龙等专家教授负责对内容进行审校,再由我公司进行数据化处理工作。但即使如此,一些欠缺也是难以避免的,还请广大的医生朋友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为了保证资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们对本系统制定了长期的数据维护管理办法。比如我们考察了国内外一些优秀的数据库产品,受到了用户参与产品内容维护修改的思想启发。我们也准备利用这样的办法,通过网络广泛采集用户对产品内容提出的有权威来源的修改建议。对于积极参与内容维护的用户,我们要给予奖励和鼓舞。我们相信通过广大用户和我们共同完善的药学专业数据库,会慢慢成为最权威、最时效的数据库产品。
丁香园通讯员:众所周知,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禁用、慎用情况,以及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情况,请问这套软件对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有什么帮助?
田立新: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病理、生理、禁用、慎用情况,以及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情况这些信息在药品说明书中都有。但是,如果处方中有多个药物,一个一个的查询说明书,会很麻烦。而《新编临床用药参考》将药物的专业资料加工成结构化的数据,设计成用药审查功能。可以在对应的审查框中,输入多个药名和病生情况,这样能利用计算机快速检索,将相互作用、交叉过敏、配伍禁忌等情况分页列出。并且,对所有审核结果标明来源出处。
丁香园通讯员:使用这套软件,对电脑硬件有什么要求,电脑使用不熟练的人需要什么培训?
田立新:《新编临床用药参考》对软硬件的要求如下:
操作系统:中英文 Windows 2000 SP4 / XP / 2003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 6.0以上
硬盘:800MB 剩余硬盘空间
外设:CD/DVD-ROM驱动器(安装时用)
《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界面很友好,对电脑使用不熟练的人几乎不需要进行培训就能使用主要的功能。药物分类、收藏的界面和操作风格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相一致,资料的显示界面和操作风格与IE、傲游等网页浏览器相一致。可以说,能独立使用电脑的人,必然会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IE,也就必然能使用《新编临床用药参考》。
丁香园通讯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田立新: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几乎产生在前期调研>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数据处理>程序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中,而不仅仅是程序开发方面。
比如,在调研和分析阶段,我们针对不同的用户展开了走访调研,不同的用户可能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究竟应该听谁的?如何尽快地把需求定义下来?让我们很头疼。
后来,我们尝试组织听证会,邀请临床医生和药师登门参会,针对同一个问题统一讨论,深入交流。这样几次下来,我们渐渐地抓住了重点,思路变得清晰了。
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我们也遇到了困难,比如针对商品名的说明书,由于资料特别多,而且有些说明书厂家并没有公开发布电子版的说明书。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各药厂的客户提供可靠的说明书,将图扫描以后通过识别软件识别,然后校对整理,加工进数据库。这个工作,工作量特别大,而且非常枯燥,但是为了开发出产品,同事们还是埋头苦干,尽全力保证商品名资料的齐全。期间也得到了丁香园战友的大力协助,我们最后无法收集的几十种罕见产品说明书都是通过丁香园网站完成收集工作的,我再次对广大的丁香园战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结束==
为了便于丁香园战友了解和熟悉《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界面和功能,我们特地邀请丁香园计算机版面的版主和会员对软件进行了简单的评测,如下:
《新编临床用药参考》测试报告:安装篇
《新编临床用药参考》测试报告:界面篇与使用篇
《新编临床用药参考》试用手记1-7
丁香园2006年度优秀版主名单公示(金叶天翔赞助奖品)
编辑:ache
田立新:《新编临床用药参考》是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的升级版,所以我们开发《新编临床用药参考》软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和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的开发一样,我们在医生用户中了解到他们遇到的一些普遍困难,比如:中国普遍存在的“一药多名”现象,给医生的工作造成了很多麻烦。虽然,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了纸版的商品名、通用名、别名的关联词典,但是大多收录不全,而且书籍有不便于更新和查询不便的先天缺陷。另外,处方中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是否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这样的问题是医生非常关注和敏感的。当时,国内还几乎没有专门的医疗研究机构搞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开发具有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查询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对临床医生会有帮助。所以,经过公司内部的讨论,我们针对《医师用药参考》这个软件作了立项。
第二,万事开头难,由于新药不断涌现,新用法也不断地涌现,作为一个专业数据库软件,要对资料保持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开发期限的限制,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在线升级的数据只能进入“我的收藏”中,而不能进入数据库,这样更新的药物资料就只能浏览而不能检索。尽管如此,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还是得到了不少用户的欢迎,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版本《医师用药参考》得到了中国药学会的好评,同时决定给我公司有力的合作支持,邀请了李大魁、孙忠实、汤光、李玉珍、袁锁中、王汝龙等专家教授对软件的功能和内容进行了评测,并且提出了建议。我们决心,开发一个新版本,就叫《新编临床用药参考》。从产品立项,到现在两年过去了,产品终于开发出来了,这期间公司全体员工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赶工期,今年的十一长假我们大多数员工都在公司加班。在药物资料收集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在丁香园有偿征集的方式,高效率的补充了最后的一批资料。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丁香园战友!
丁香园通讯员:据我们所知,软件的数据量很大,用户的数据更新怎么保障?
田立新:《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内容更新问题,是用户非常关心的。为此,我们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内容更新的维护平台。更新的内容我们做成升级包,通过软件中工具菜单中的“上网更新”功能可以轻松升级。《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在线升级,包括程序和数据。
丁香园通讯员:请您谈一谈软件数据资料的来源以及它的权威性。
田立新:为了保证权威性,《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基础资料严格参引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物资料、药企医学部2006年正式提供的资料、2005版《中国药典》、2005版《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中外核心医药学期刊(1990年至2006年11月)。
资料汇总后,分别由中国药学会李大魁、孙忠实、李玉珍、王汝龙等专家教授负责对内容进行审校,再由我公司进行数据化处理工作。但即使如此,一些欠缺也是难以避免的,还请广大的医生朋友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为了保证资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们对本系统制定了长期的数据维护管理办法。比如我们考察了国内外一些优秀的数据库产品,受到了用户参与产品内容维护修改的思想启发。我们也准备利用这样的办法,通过网络广泛采集用户对产品内容提出的有权威来源的修改建议。对于积极参与内容维护的用户,我们要给予奖励和鼓舞。我们相信通过广大用户和我们共同完善的药学专业数据库,会慢慢成为最权威、最时效的数据库产品。
丁香园通讯员:众所周知,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禁用、慎用情况,以及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情况,请问这套软件对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有什么帮助?
田立新: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病理、生理、禁用、慎用情况,以及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情况这些信息在药品说明书中都有。但是,如果处方中有多个药物,一个一个的查询说明书,会很麻烦。而《新编临床用药参考》将药物的专业资料加工成结构化的数据,设计成用药审查功能。可以在对应的审查框中,输入多个药名和病生情况,这样能利用计算机快速检索,将相互作用、交叉过敏、配伍禁忌等情况分页列出。并且,对所有审核结果标明来源出处。
丁香园通讯员:使用这套软件,对电脑硬件有什么要求,电脑使用不熟练的人需要什么培训?
田立新:《新编临床用药参考》对软硬件的要求如下:
操作系统:中英文 Windows 2000 SP4 / XP / 2003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 6.0以上
硬盘:800MB 剩余硬盘空间
外设:CD/DVD-ROM驱动器(安装时用)
《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界面很友好,对电脑使用不熟练的人几乎不需要进行培训就能使用主要的功能。药物分类、收藏的界面和操作风格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相一致,资料的显示界面和操作风格与IE、傲游等网页浏览器相一致。可以说,能独立使用电脑的人,必然会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IE,也就必然能使用《新编临床用药参考》。
丁香园通讯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田立新: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几乎产生在前期调研>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数据处理>程序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中,而不仅仅是程序开发方面。
比如,在调研和分析阶段,我们针对不同的用户展开了走访调研,不同的用户可能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究竟应该听谁的?如何尽快地把需求定义下来?让我们很头疼。
后来,我们尝试组织听证会,邀请临床医生和药师登门参会,针对同一个问题统一讨论,深入交流。这样几次下来,我们渐渐地抓住了重点,思路变得清晰了。
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我们也遇到了困难,比如针对商品名的说明书,由于资料特别多,而且有些说明书厂家并没有公开发布电子版的说明书。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各药厂的客户提供可靠的说明书,将图扫描以后通过识别软件识别,然后校对整理,加工进数据库。这个工作,工作量特别大,而且非常枯燥,但是为了开发出产品,同事们还是埋头苦干,尽全力保证商品名资料的齐全。期间也得到了丁香园战友的大力协助,我们最后无法收集的几十种罕见产品说明书都是通过丁香园网站完成收集工作的,我再次对广大的丁香园战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结束==
为了便于丁香园战友了解和熟悉《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的界面和功能,我们特地邀请丁香园计算机版面的版主和会员对软件进行了简单的评测,如下:
《新编临床用药参考》测试报告:安装篇
《新编临床用药参考》测试报告:界面篇与使用篇
《新编临床用药参考》试用手记1-7
丁香园2006年度优秀版主名单公示(金叶天翔赞助奖品)
编辑:ache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