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主编Emilie Marcus博士寄语全体丁香园网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7-28 21:55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Cell 细胞杂志 Emilie Marcus 丁香园 点击次数:

  《Cell》杂志是主编负责制, Emilie Marcus博士手下有8位内部全职编辑,他/她们都有博士和博士后训练,有很深的学术背景和知识面,主编的权利很大,最终是否发稿她有决定权。Emilie Marcus博士是2003年上任的,几年下来,杂志不比老主编时代差, 业内口碑很不错。

  60多名兼职编辑都是学术界很有名的教授或专家。2000多位审稿人也都很牛,在某一领域都很有权威和影响力。审稿的原则并不一定要每位编辑或外部评审要有相同的背景,有不同的背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效果更好。当然不愿意评审、不及时或不客观地评审记录会让不称职的业余评审退席。不过有一点要强调,每位评审员都不带金评审。为《Cell》杂志评审稿件,是一种荣誉,很难用钱来衡量。

  内部审稿可以非常快,由责任编辑决定是否送审或马上退稿。

  作为主编,Emilie Marcus博士最感到遗憾的是:稿件送审后,来回折腾二个多月,最终还是拒绝发表。有的可能也是很有价值的论文,可能领域或兴趣不很对路,也可能是评审编辑不太了解。所以Emilie Marcus博士在座谈时特别强调要与编辑沟通的重要,她不否认内部编辑和业余编辑/审稿人也会犯错误,也会误判,作者应该有申辩的机会。只要你能说明文章的核心价值和编辑评审忽略或误判的内容,与责任编辑好好沟通,还是有机会让一篇被拒绝的论文起死回生的。

  Emilie Marcus博士的这一说法得到笔者认识的一位在场的华人教授证实:这位教授今年早些时候,递交了一篇自认为很有价值的论文,送审之后,被责任编辑和审稿人很快就无情地否决了。当这位教授读完评审写的评语后,有点哭笑不得。因为作者想强调的论文关键点和价值部分都没有被评委所看重和评论,反而在作者不认为重要的内容却死死抓住不放。经过仔细考虑,这位教授决定写一封很有说服力的争辩信,说明论文的主要发现,结论和价值。经过这么解释沟通后,终于说服了责任编辑和审稿人,最后同意该论文发表,而且还成为封面论文,很快将发表。

  对于选择审稿人问题,《Cell》杂志的原则是,作者可以排除几个人,但不能过多,尤其不能把某个国家或整个研究领域的人都排除在审稿人名单之外。

  在审稿意见回复问题上, 未必每条都必需得到满意的回答和解释,但需要有良好沟通和解释。多数论文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只要编辑和评审对作者的回复基本满意,一般是可以接收发表的,当然也是个案处理的事。

  10%的稿件由于内容、水平和写作实在不上档次,会接到很直接的格式化拒绝信件。这些论文的作者不会被重新邀请递交。25%左右的论文都是经过修改和补充实验数据后被接受发表的。对于特别重要的发现和论文会被快速审核通过,优先发表。

  对于重大发现但无法解释的论文,如果不作任何解释和理论设想,或做部分推论验证,就很容易变成一篇描述性论文,很容易被编辑拒绝。《Cell》杂志不要求所有的发现和生物学现象都有合理解释或验证,但至少需要有部分发现得到解释,验证和某种可让人接受或启发人们思考的假设。《Cell》杂志每年都有新领域开拓(Field Launching)的论文,谁都希望重大发现和新领域的开拓性论文在自己的杂志中首先发表。Emilie Marcus博士也非常欢迎这类开辟新领域的论文在细胞杂志发表,已有几篇这样的论文获得诺贝尔奖。这类文章,由于领域新,需要作者与编辑的良好沟通。

  Emilie Marcus博士对于听众席上没有人对投稿的英文写作规范和语言功底要求进行提问,颇感意外。因为她觉得作为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而言,写作如果实在太不规范或有太多的语法表达及其他写作上的问题,不管你的结果和内容如何,肯定会被拒绝接受。这类问题在中国大陆投稿作者中,比较严重些,国外的华人教授可能好些,但对进入学术界的新人,独立写重要论文,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同样十分重要,需要认真对待。

  关于论文审核的公平性问题,Emilie Marcus博士说,编辑部并不存在对作者的歧视问题,但有一定的论文选择标准和选题原则。在与名人与新人的论文发表方面,可能前者相对容易得到评审的通过,但重要论文和重大发现,肯定是质量和价值第一优先考虑的。

  还有人问到:作者递交论文后,审稿人打电话邀请前往讲学,这样的做法是否妥当?Emilie Marcus博士对此非常排斥,这是评审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当笔者问到如何与细胞杂志作者进行沟通交流时,Emilie Marcus博士说,细胞杂志非常鼓励读者与作者交流,每篇论文都有通讯作者的详细地址和电子邮件。细胞杂志还建立了与作者网上交流的通道,欢迎大家就学术问题进行讨论。

  出于好奇,笔者做了今年上半年《Cell》杂志论文的小统计:

  世界上最牛的生命科学杂志,影响因子超过28的《Cell》杂志,华人科学家已经成为该杂志的主要供稿者,华人科学家在世界生命科学论坛的地位日益显赫,举足轻重。

  根据今年上半年《Cell》杂志发表论文的初步统计(仅供参考):总计143篇研究论文。

  
在每期12篇文章(每期文章数量有所不同,一般以12篇文章居多)中,
  1、平均有1.89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人学者,占16%;
  2、平均有3篇文章是华人为第一作者,占25%;
  3、平均有7.18篇文章中均有华人作者,占60%。

  最高的记录是今年3月9日的《Cell》杂志,在13篇文章中每篇都至少有一位华人或华裔作者署名(不按序列排名)。

  最后请允许我以Emilie Marcus博士写给丁香园众多正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会员们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Being a student and a postdoc is a great opportunity and a big responsibility. Work hard, ask lot of questions, think creatively, and enjoy what you do. (And remember when you are a successful famous professor, to think of cell press for publishing your exciting research!)

  
With best wishes for lots of important discoveries!

  
Emilie Marcus 7/24/07 Beijing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也是全球华人生命科学家大有可为的世纪,让我们共同努力,扎实做科研,希望在丁香园论坛中也有更多的《Cell》杂志读者变成《Cell》杂志作者,甚至编委和评审。

  注:以上根据笔者在CBIS会议22日晚座谈记录和会议其间采访记录整理而成,未经Emilie Marcus博士本人审阅。网上公布的题词是原件翻拍作品,系Emilie Marcus博士亲笔题词。在此谨代表全体会员向她致以诚挚的感谢!

< 上一页
分页: [1 ]   [2]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jinwsapa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