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随笔(附日本手术纪录2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评述:
1、首先是适应症的选择。壶腹部癌,是选择PpPD绝对指征。
2、显露SMV的方法,国内一般都是打开胃结肠韧带,从结肠中静脉上寻SMV。而步骤二的叙述,对我们手术思路的开阔很有帮助,而且符合整块切出的原则。
3、在肝门部骨骼化的过程中,给我一个体会,我以前在作这个部位的操作时,生怕剥破血管,小心又小心,但是日本人在作这个部位的手术时也很小心,但是不怕剥破血管,破了就缝,使我很开眼界。
4、胰腺钩突部的全切除,这也是近来国内所推崇的,减少胰瘘的发生。
5、淋巴结廓清:尤其是16b2,16a1的廓清,隔结肠韧带和胃结肠韧带彻底打开,kochelization,胃横断,彻底显露腹主动脉和腔静脉,显露非常清楚。
6、胰空肠吻合方法,个人认为非常有道理,和彭淑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2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7、胆肠吻合,国内一般是全周一层缝合,而且多是结节缝合。日本的后壁两层缝合,是术后的胆肠通畅有了保证,大家想一想,对不?连续缝合避免了结节缝合的可能撕脱,而速度明显加快。
第二例手术纪录
先简要描述手术过程:
1、逆T字切口入腹,探查如图中所写。电刀将肝脏S3表面结节完整切除,送快速病理检查。回报为:未分化癌。术中超声确定S5、6、1各1.5cm左右的结节。
2、胆囊从胆囊床浆膜下完整剥离,将整个胆管完整骨骼化。
3、胰头部周围多个肿大淋巴结,剥离,完整切除之。
4、胰上缘将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左右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右动脉,门静脉“骨骼化”。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结扎,切断。
5、胰腺钩突部从后腹膜剥离。途中,解剖肠系膜上静脉,胰颈后缘上下会师。
6、右胃大网膜动静脉剥离,结扎,切断;胃冠状静脉结扎,切断;胃大小弯血管结扎,切断,GIA断胃。
7、门脉左缘胰头切断,解剖出胰管,1.5mm胰管直径,插入支撑管,5.0 proline线结扎固定胰管。
8、据treitz韧带10cm GIA切断空肠,近段从SMV背侧翻转。从SMV背侧开始,胰头侧右缘结扎剥离。剥离过程中,上下前后胰十二指肠动静脉结扎切断,左右肝管结合处切断胆管,移出标本。
9、肝门部胆管继续向肝内解剖,直至切缘无癌残留。
10、再建,child法。胰空肠吻合,空肠远端从结肠后上提至胰腺断端处,在空肠预定的吻合部位,电刀烧灼浆膜面。用电刀切一个小口,4.0 proline线2针空肠粘膜和胰管吻合,针角度180度。然后,3.0 Vicryl线胰腺断端周边和空场浆膜面吻合,胰管支撑管于胰肠吻合远端30cm处空肠处引出,双烟包包埋,埋入隧道5cm(Witzel法)。
11、胆肠吻合,右胆管S5、6、7、8胆管并拢,形成一个空穴与空肠吻合,左肝管和尾状叶的胆管支并拢成一个空穴与空肠吻合, 两个RTBD管分别支撑于两个胆肠吻合处。
12、胃和空肠结肠后吻合,吻合部位距胆管空肠吻合40cm处。
13、S5、6、8转移结节,行微波固化治疗。
14、右横膈膜下、肝下、胰肠吻合后各置一枚引流管,连同胰管支撑管,RTBD管,腹壁另口引出。冲洗,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关腹。
讨论:
日本的观点是尽量切除原发灶,然后行后续的综合治疗。单从手技上看,此手术做得非常完美,胆管癌与后面的门静脉无明显的侵袭。
肝门部胆管癌有复杂的解剖和比邻关系,此类病人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外科治疗中应注意手术方案的个体化和实用性,尤其是首次手术机会的把握,往往在术中才能决定最后的手术方案,基本原则是:能切除即求根治,避免姑息性扩大手术,或姑息切除+高位胆肠吻合。如果是标准的根治性手术,其术后质量和远期生存率都是好的!
治愈性切除的标准:胆管切除的近远端无癌残留,肿瘤的纵向,横向和前后三个方向5mm以外的正常组织。即区域性切除。
黄志强曾经说过:临床的体会分析,此类高难手术的成功经验,除了取决于病人的局部和全身状况等病情因素外,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临床常可遇见原本可手术根治机会的病人,因首次手术或治疗原则的失利,造成很难纠正的结局。
编辑:西门吹血
1、首先是适应症的选择。壶腹部癌,是选择PpPD绝对指征。
2、显露SMV的方法,国内一般都是打开胃结肠韧带,从结肠中静脉上寻SMV。而步骤二的叙述,对我们手术思路的开阔很有帮助,而且符合整块切出的原则。
3、在肝门部骨骼化的过程中,给我一个体会,我以前在作这个部位的操作时,生怕剥破血管,小心又小心,但是日本人在作这个部位的手术时也很小心,但是不怕剥破血管,破了就缝,使我很开眼界。
4、胰腺钩突部的全切除,这也是近来国内所推崇的,减少胰瘘的发生。
5、淋巴结廓清:尤其是16b2,16a1的廓清,隔结肠韧带和胃结肠韧带彻底打开,kochelization,胃横断,彻底显露腹主动脉和腔静脉,显露非常清楚。
6、胰空肠吻合方法,个人认为非常有道理,和彭淑牖的捆绑式胰肠吻合2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7、胆肠吻合,国内一般是全周一层缝合,而且多是结节缝合。日本的后壁两层缝合,是术后的胆肠通畅有了保证,大家想一想,对不?连续缝合避免了结节缝合的可能撕脱,而速度明显加快。
第二例手术纪录
先简要描述手术过程:
1、逆T字切口入腹,探查如图中所写。电刀将肝脏S3表面结节完整切除,送快速病理检查。回报为:未分化癌。术中超声确定S5、6、1各1.5cm左右的结节。
2、胆囊从胆囊床浆膜下完整剥离,将整个胆管完整骨骼化。
3、胰头部周围多个肿大淋巴结,剥离,完整切除之。
4、胰上缘将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左右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右动脉,门静脉“骨骼化”。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结扎,切断。
5、胰腺钩突部从后腹膜剥离。途中,解剖肠系膜上静脉,胰颈后缘上下会师。
6、右胃大网膜动静脉剥离,结扎,切断;胃冠状静脉结扎,切断;胃大小弯血管结扎,切断,GIA断胃。
7、门脉左缘胰头切断,解剖出胰管,1.5mm胰管直径,插入支撑管,5.0 proline线结扎固定胰管。
8、据treitz韧带10cm GIA切断空肠,近段从SMV背侧翻转。从SMV背侧开始,胰头侧右缘结扎剥离。剥离过程中,上下前后胰十二指肠动静脉结扎切断,左右肝管结合处切断胆管,移出标本。
9、肝门部胆管继续向肝内解剖,直至切缘无癌残留。
10、再建,child法。胰空肠吻合,空肠远端从结肠后上提至胰腺断端处,在空肠预定的吻合部位,电刀烧灼浆膜面。用电刀切一个小口,4.0 proline线2针空肠粘膜和胰管吻合,针角度180度。然后,3.0 Vicryl线胰腺断端周边和空场浆膜面吻合,胰管支撑管于胰肠吻合远端30cm处空肠处引出,双烟包包埋,埋入隧道5cm(Witzel法)。
11、胆肠吻合,右胆管S5、6、7、8胆管并拢,形成一个空穴与空肠吻合,左肝管和尾状叶的胆管支并拢成一个空穴与空肠吻合, 两个RTBD管分别支撑于两个胆肠吻合处。
12、胃和空肠结肠后吻合,吻合部位距胆管空肠吻合40cm处。
13、S5、6、8转移结节,行微波固化治疗。
14、右横膈膜下、肝下、胰肠吻合后各置一枚引流管,连同胰管支撑管,RTBD管,腹壁另口引出。冲洗,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关腹。
讨论:
日本的观点是尽量切除原发灶,然后行后续的综合治疗。单从手技上看,此手术做得非常完美,胆管癌与后面的门静脉无明显的侵袭。
肝门部胆管癌有复杂的解剖和比邻关系,此类病人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外科治疗中应注意手术方案的个体化和实用性,尤其是首次手术机会的把握,往往在术中才能决定最后的手术方案,基本原则是:能切除即求根治,避免姑息性扩大手术,或姑息切除+高位胆肠吻合。如果是标准的根治性手术,其术后质量和远期生存率都是好的!
治愈性切除的标准:胆管切除的近远端无癌残留,肿瘤的纵向,横向和前后三个方向5mm以外的正常组织。即区域性切除。
黄志强曾经说过:临床的体会分析,此类高难手术的成功经验,除了取决于病人的局部和全身状况等病情因素外,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临床常可遇见原本可手术根治机会的病人,因首次手术或治疗原则的失利,造成很难纠正的结局。
编辑:西门吹血
分页:
[1 ]
[2]
作者: fortner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