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0-10 17:24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道路交通伤 交通事故 流行病学 点击次数:

目的:通过提供全面的中国交通伤亡情况流行病学观点指导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方法:通过对MEDLINE及CAJ(中国学术杂志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及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公共安全网站的中国交通伤,道路交通违章,机动车驾驶员的年度报告。
结果:中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迅速增长,危险驾驶行为和发展缓慢的道路建设与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目可能是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和致残率上升的原因。
结论:在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要特别重视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和条件,他们是最容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应用共同标准的监督系统,以及改善全中国的急救医疗体系。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交通事故、流行病学

序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118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相当于全世界死亡率的2.1%。这些伤害造成生产力的下降,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特别对于低中收入国家,在118万因交通伤死亡的人群中有106万发生在这些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车辆和驾驶者增长,与之俱来的是持续增长的道路交通伤。在发达国家所上演的交通事故所带来的悲惨的死亡和伤害在发展中国家仍在持续。对于这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的认识逐渐为发展中国家所认识,特别是中国,在目前道路交通伤的死亡率排在世界第一位。25%的交通伤导致死亡和机动车有关。举一例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国2001~2003年之间,每天有接近300人死于机动车事故。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了解到道路交通伤的严重局势,并已经开始加强交通法规的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和改善道路安全设施。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全面的中国交通伤亡情况流行病学观点指导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数据来源

    我们通过对MEDLINE及CAJ(中国学术杂志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应用如下关键词:道路交通伤、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和危险行为。其中,在MEDLINE检索出60篇文章,在CAJ检索出383篇文章。除此之外,我们回顾了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公共安全网站的中国交通伤,道路交通违章,机动车驾驶员的年度报告。

命名法

    在本文中“crash碰撞”“collision碰撞”“event事件”均指由任何驾驶员操控的机动车辆和人、自行车、物体、表面或其他车辆相撞。它同时也包括单辆车失控后发生的撞击比如说翻车。我们不应用“accident意外”因为这个词汇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认为这些事件不可控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损伤往往由于人或系统的因素导致。因此,大多数伤害是可以预防、避免、控制、削减的。

发生率和趋势

    随着注册车辆的增长,中国的交通事故的数量也由1990年的253000起,增长到2003年的667500起。图1.显示了1990年到2003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以及死亡情况的趋势。截止到2002年,交通事故的总数呈增长趋势,死亡以2.2倍的速度由49300增长到109300。与此类似,道路交通伤以3.6倍的速度增长,从155000增长至560000。然而,到2003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和死亡均有下降。

受伤人员的特征

    道路交通伤高发于21岁至40岁的人群,根据1999年的统计数字,其中46%的致死性的交通伤以及60%非致死性的交通伤发生于这个人群。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3:1。基于中国国家疾病监督系统的报告,在乡村地带,机动车祸高发于15至34岁的人群。除此之外,交通事故是14岁以下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二大杀手,每年有超过18500名儿童和青少年死于交通事故,接近欧洲和美国的2.5倍。按照职业分类,工人和农民的死亡率最高,分别占55%和19%。交通伤住院患者中,农民的比例为34%,占有着最大份额。

道路使用者的分类

    发展中国家的三大高危群体分别是:步行者、市郊客运的旅客和骑自行车的人。在中国,66%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属于上述人群。然而,在一些城市,步行者占据了总交通事故死亡的59.1%。图2.显示了1999年,道路使用者死亡类别的百分比。其中,33.2%是机动车专业驾驶员,16.7%是骑自行车的人,16.5%是摩托车驾驶员。上海2003年的数据表明,步行者占15.3%,骑自行车的人占9.1%。

行为相关因素

    人和车的因素。在1997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由于人的过失导致了92%的损伤,(机动车驾驶者占83.6%,其它车辆驾驶者占4.4%,行人和旅客占4.9%),而车辆的因素占4.5%,道路的因素仅占0.1%。据2003年中央政府直属的21个省市的不完全数据中所统计的17700万的交通违规中,79.8%为摩托车驾驶者,9.9%是骑自行车的人。主要的违规分类是机动车超载(29.6%),过马路(5.1%),无照驾驶(1.7%),酒后驾驶(0.9%),超速(0.6%)。在2003年,中国有21983例撞击后逃离现场的事故,导致9131人死亡,比2002年增长了24.4%。

    超载。在中国,卡车和客车超载是导致交通安全性下降的严重问题。超载导致了近30%的交通事故,以及在事故中引起的50%的财产损失。仅仅在北京,2003年的前十个月中,2320例卡车超载,导致314人死亡,1764人受伤。
酗酒。在中国,由于酗酒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比例在过去一直是较低的,波动于0.3%到1.5%,并导致交通伤总死亡的1.9%~3.0%。然而,在2003年,有10525起交通事故由酒后驾驶直接引起。在上海,2002到2003年,由酒后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增张了近70%。

    政策干预。1993年,公共安全部门开始要求所有长度小于6米的的机动车设置前坐安全带。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国家数据关于安全带的应用。

道路和车辆相关的危险因素

    道路状况。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的公路全长达176万公里,其中包括25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四级公路(一级:车流量15000~30000辆/天;二级:车日流量3000~7500辆;三级:车日流量1000~4000辆;四级:车日流量200~1500辆)。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长度分别为27400公里和197000公里。剩下的近120万公里的低质量的公路(三级或四级)。最差的是在山区的公路和数十年前建造的公路,没有完全的安全保障。

    机动车的类型。截止到2003年年底,有超过9600万的机动车在中国的道路尚行驶,其中包括2400万客车,5900万摩托车,1200万农用车和拖拉机。个人用车的的数量由2002年的330万于2003年迅速上升至490万。2001年,公交车和迷你公交车车祸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导致21%的致死性的交通伤和37.9%非致死性的交通伤。2003年,共发生59295167起摩托车事故,占据了全年度总死亡率的19.2%。

    道路和混合性的交通流量。2003年,大多数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二级公路(29.6%)和三级公路(21.2%),5%发生在高速公路,9.3%发生在一级公路,7.1%发生在四级公路。除了高速公路外,中国的觉大多数公路是步行者,自行车、摩托车和机动车混用的。1999年,55.9%的交通事故发生在这种混合使用的公路上。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交通伤的发生率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为45.6%和54.9%。

特殊的危险因素

    春运期间。中国年春节假期被称之为春运期。旅行者多数是民工和学生。在此期间,公路每年负载约1.5亿人次的旅行者,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更为频繁和严重。一项最近的研究表明春节期间交通事故多数因为超速驾驶、超载、疲劳驾驶和天气情况恶劣引起的。据2003的数据表明,春节期间的交通事故最普遍的类型是翻车(35.8%)和两辆车相撞(47.6%)。卡车和多人大巴是最常见的机动车类型,占所累及车辆的59.6%。在广东省一项最近的报道中,从2004.1.7到2004.2.15共发生交通事故9407起,1169人死亡,8459人受伤。

    自行车。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数目最多的国家,占有全世界1.4亿辆自行车的三分之一。与美国及其它工业国家不同的是,它们的机动车占据致死性交通事故的首位,而骑自行车的人只占交通事故死亡的2%。在中国,70%的道路交通伤与自行车有关,50%~80%的自行车驾驶者死于与机动车相撞。交通伤总死亡人数的18.4%~23.8%是由自行车交通事故造成的。

讨论和建议

    交通事故所造成的致死性伤害快速增长,这是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相关的。不幸的是,现存的数据非常不完全,所以提出下列7点建议。

1. 通过建立国立相连的数据库以及统一定义来提高收集数据的能力,完成数据统计。

    尽管,完整的数据并不能确保可以制订出合理的政策,但是不完全数据可以导致政策偏倚。一个国立相连的数据库可以为政策的制订提供更好的信息,用来改善交通事故所带来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很高,这可能是由于采用不同的统计策略所造成的影响。中国政府所采用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是指交通事故引起的在事故发生后七天内的死亡。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采用的是三十天的期限。根据一项广东省1997年至2001年受伤住院病人的报告,其中伤害直接导致死亡的是1.64%,而这些死亡的人当中是因机动车事故受伤。

    相反的,非致死性伤害并没有明确定义。没有人员伤害和轻度到中度的人员伤害的交通事故被漏报(没有警方或医院方面的报告),这种情况对交通伤所带来死亡和伤害的评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做出以下努力:1)决定采用何种交通伤死亡的标准。2)改善监督系统3)建立与警方和医院方面相链接的复合数据库体系以了解曾经接收治疗的患者、出院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情况。4)此外,必须应用正确的方法来解释所获得数据的涵义。

2. 抵制增长中的某些现象如超载、肇事后逃逸等。

    尽管中国的交通运输部门对超载问题给予相当的注意并已对小型客车和货车采取特别的措施,但是超载仍是交通伤亡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如果能够快速反应可以减少死亡率。

3. 增加期望方式的应用,如增加监控摄像头的数量以及公众教育。

    1996年,上海交警开始装备交通监控摄像头,到2002年已拥有517个这样的摄像头,这段时间里,交通违章减少了60%~80%。目前,交通监控摄像头的应用已有向全国发展的趋势。此外,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已与中国***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市妇联和联邦快递公司开始合作计划,以使上海450000小学生免于交通伤害。这项计划建议孩子们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穿带醒目颜色的帽子和雨衣,以利于驾驶员及时发现;另外,小于10岁的儿童不得独自上交通运输繁忙的马路。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不止针对儿童,也针对成人。从乡村到城市移居的人们在完成城市话的过程中易于受到交通伤害主要是因为缺乏交通安全经验和常识。

4. 评价和改正危险行为。

    纠正危险行为在减少交通伤的努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危险驾驶的控制是减少致死性交通伤的重要措施。

5. 评价经济损失和公共安全是交通伤亡发展的分支问题。

    相对缓慢的道路建设和快速增长的汽车数量不相协调是机动车事故病死率和致残率上升的另一个原因。如何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尤其是乡村地域的2级和3级公路是中国政府所面临的安全挑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有能力拥有私人轿车的人的数目逐年增长,相应的驾驶新手也在增长,北京市公共安全委员会独家报道在2003年前八个月近138000新驾驶员注册。这些可能造成交通状况恶化和道路交通伤害增长。

6. 中国急救医疗系统的发展和健全

    急救医疗系统的发展不完善促成交通伤亡。最近的报道,在中国355个城市中仅有146个市级水平的急救医疗中心或急救站,在城镇的覆盖率仅占44%,对于农村地域覆盖率就更低,当农村地域发生车祸时,严重受伤的人在临死前很少能得到急救医疗系统的救助。此外,在车祸中受伤的人在市级医院往往会获得比乡镇医院更好的治疗。

7. 修正和加强交通法规

    截止到2004年以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交通事故的专门的法律,对肇事司机的惩罚在过去被认为过于宽大。政府管制缺乏威慑力也是造成致死性交通伤和非致死性交通伤的原因之一,中国第一部关于交通安全的法律在2004.5.1出台,这部交通安全法律涉及面广,比如它规定酒后驾车者将面临最高2000元人民币(折合240美元)的罚款和最长监禁15天的惩罚。

结论

道路交通安全在中国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农村的道路交通时间和道路条件、行人、乘坐客车的旅行者、骑自行车的人以及新驾驶员的安全问题要被特别注意。在中国如下两点基本问题的解决将减少交通伤亡:1.建立拥有统一行业标准的监督系统;2.改进全中国的急救医疗体系。


编辑:蓝色幻想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lianghanlin 译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