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麻醉医生负责急救气管插管的抢救模式合理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网友[lgz325]:
急诊科一呼吸心跳停止患者(具体原发病不详)要求气管插管,电话打到麻醉科,麻醉科夜间一人值班,此时正好有一台急诊手术进行中不能前往,只好找麻醉科二线备班,于是电话打给我,我要求总值班人员打电话找人把医院和家属区之间的门打开(医院与家属区之间的门只有上下班时间定时开放,其余时间关闭),总值班说此门不归他管,可以帮助联系,几分钟后告诉我门已打开。我从家中穿上衣服到达麻醉科(麻醉科在住院楼的六楼)拿插管箱,再到位于门诊楼的急诊科,我到达时看了一下表,从我接到电话到达急诊科是14分钟(早已超过抢救心跳骤停的最佳时间了),我看到病人躺在推车上,头上枕着枕头,心电图室的工作人员在观测心电图,据说有几个心机蠕动波,一架静脉输液在进行中,也无人做心外按压,我问经治医生,插不插管,他说,心跳已经停止已无意义,同时跟家属说插管已无意义,家属也忧忧豫豫,我就在旁等待,与医务人员聊天,问他们有无气管插管设备,告之说有,我说急诊科不会气管插管说不过去,他们说不会。此时我看到他们的小告示板上通知某月某日进行心肺复苏的考试,这真是极大的讽刺。最后我问经治医生到底插不插管,告诉我不插了,我又返回麻醉科送回急救箱。前几天就讨论过关于急诊气管插管的问题,我曾谈过以上现象,今天又重演了一次,真是气愤、震惊和无奈。
大部分医院在急救时都是要求由麻醉医生实施气管插管,但这种模式实在是弊端重重:
1、麻醉医生日常工作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很难及时赶到现场。越大型的医院此种现象越严重。抢救是争分夺秒的,坐等麻醉医生的抢救模式使多少人失去了抢救的机会??!!
2、其他临床科室的医生逐渐忽视了对呼吸道管理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有点问题就依赖麻醉医生,急救的基本的ABC知识残缺不全;麻醉医生在参与抢救中经常会遇到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甚至病人死了,拔除气管插管的事也找麻醉医生。临床的各科医生请扪心自问:急救时您是只管循环不管呼吸吗??
3、急救的环节是最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的环节,如此模式下的急救,隐患丛生。(曾听说外出急救时因未带急需的血源而输掉官司,如果外出急救时未带气管插管的器械呢?带了,不会用呢?)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有所改变?
……
我们不得不思考:
1、传统的抢救模式还有哪些弊端?在这种抢救模式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这些弊端???
2、由麻醉医生负责急救气管插管的抢救模式合理吗?哪些新的抢救模式和技术值得借鉴和推广???
网友[yql626]:
我觉得每一个急诊科医生都必须会气管插管,呼吸心跳停止的插管比较容易,当然有些会厌吞咽很频繁的需用肌松药的可以叫麻醉,非专业的可能不敢用。传统的抢救模式有点‘天塌下来大家顶着’的意思,在当前医患关系很紧张的情况下,抢救时多叫点人来也表示对病人、家属重视,无可厚非,万一有纠纷人多好说话,单一个值班的到时可能有口难辩,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坐等麻醉医生插管抢救肯定是不应该的。医学进展飞速、分工越来越细,科室间协作空前加强,互相有点依赖可以理解,我们的目标是不出事故只能都辛苦点了。‘至于病人死了拔除气管插管的事也找麻醉’就不象话了。其实麻醉医生应该知道;急救时临床医生不是只管循环不管呼吸,急诊科医生不是只管这一个病人,再来抢救的忙不开,家属告的话领导还要指责没叫麻醉。
由麻醉医生负责急救气管插管的抢救模式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要面面俱到不容易。大家心态平和一点,互相弥补,工作中不出事故皆大欢喜!
网友[yaoyongxing7323]:
抱怨无益,一起想想办法,怎样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本人是赞同由麻醉医师负责急诊插管的,这是一种价值的体现,试想好几个人围着病人面罩人工呼吸,甚至加上心脏按摩,就等麻醉医赶师来插管,这是一种对技术的肯定。
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既然到了这家医院,也有意愿希望由最好的医生完成关键操作,那么,由麻醉科医生插管是当之无愧的最好选择。
至于在麻醉医师到达之前,急诊科医生什么也不做,干等着,那就是他们的不对,应该进行教育和培训,要让他们知道,至少交到麻醉医生手里的时候,病人还没有脑死亡。培训后也不能指望急诊科医生能完成所有插管,麻醉科都是四平八稳的病人,急诊科都是将死未死的病人,对技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况且,培训的刚结束时候手还熟练,去急诊科待两年又生疏了,试想,一个急诊科医生,一个月也插不上几回,不退步才怪呢!
有些医院是讲权限的,比如急诊科护士要会挤皮球,托面罩,准备喉镜,导管,抽好镇静和肌松药,麻醉科只要插管,插完交给呼吸师接呼吸机。当然大多数医院职责不会这么明确,比如楼主所在的医院,麻醉科可以在急诊科放上个插管箱,日常由麻醉科维护;现在很多急救车底层有放插管器械的设计,也花不了多少钱。这样,遇到抢救,取来就是。
急诊科护士和医生不会做基础生命支持,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可以直接向医院管理部门提出。要经常沟通,很多医生是不懂急救的,也不要认为当领导的都懂,需要向他们灌输急救知识,至少交给麻醉科的时候,病人应该还活着。
网友[lgz325]:
诚然麻醉科医生气管插管熟练,由麻醉医生进行急救气管插管当然好。但是由于麻醉医生人力有限,不可能时刻等着进行气管插管,由于医院的布局等原因,有时不能及时感到,使抢救病人失去了宝贵的时间。急诊科医生掌握气管插管技术是应该必须的。起码病人来了不能在那里干等着。可以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同时通知麻醉医生,当然有些困难的插管还是要由麻醉医生来做,正如yaoyongxing7323 所说的那样,当麻醉医生到来时病人应当是活的。如果出诊时需气管插管,难道还要等麻醉医生到来不行。我想由麻醉医生负责急救气管插管的抢救模式是历史形成的,是没人做所以要由麻醉医生来做,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家医院是这种模式,我认为这种模式必须改变,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代价是沉重的。我今天已将情况向主管院长反映,院长也将情况通告了医务科,但愿情况能有所改变。
编辑:西门吹血
急诊科一呼吸心跳停止患者(具体原发病不详)要求气管插管,电话打到麻醉科,麻醉科夜间一人值班,此时正好有一台急诊手术进行中不能前往,只好找麻醉科二线备班,于是电话打给我,我要求总值班人员打电话找人把医院和家属区之间的门打开(医院与家属区之间的门只有上下班时间定时开放,其余时间关闭),总值班说此门不归他管,可以帮助联系,几分钟后告诉我门已打开。我从家中穿上衣服到达麻醉科(麻醉科在住院楼的六楼)拿插管箱,再到位于门诊楼的急诊科,我到达时看了一下表,从我接到电话到达急诊科是14分钟(早已超过抢救心跳骤停的最佳时间了),我看到病人躺在推车上,头上枕着枕头,心电图室的工作人员在观测心电图,据说有几个心机蠕动波,一架静脉输液在进行中,也无人做心外按压,我问经治医生,插不插管,他说,心跳已经停止已无意义,同时跟家属说插管已无意义,家属也忧忧豫豫,我就在旁等待,与医务人员聊天,问他们有无气管插管设备,告之说有,我说急诊科不会气管插管说不过去,他们说不会。此时我看到他们的小告示板上通知某月某日进行心肺复苏的考试,这真是极大的讽刺。最后我问经治医生到底插不插管,告诉我不插了,我又返回麻醉科送回急救箱。前几天就讨论过关于急诊气管插管的问题,我曾谈过以上现象,今天又重演了一次,真是气愤、震惊和无奈。
大部分医院在急救时都是要求由麻醉医生实施气管插管,但这种模式实在是弊端重重:
1、麻醉医生日常工作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很难及时赶到现场。越大型的医院此种现象越严重。抢救是争分夺秒的,坐等麻醉医生的抢救模式使多少人失去了抢救的机会??!!
2、其他临床科室的医生逐渐忽视了对呼吸道管理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有点问题就依赖麻醉医生,急救的基本的ABC知识残缺不全;麻醉医生在参与抢救中经常会遇到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甚至病人死了,拔除气管插管的事也找麻醉医生。临床的各科医生请扪心自问:急救时您是只管循环不管呼吸吗??
3、急救的环节是最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的环节,如此模式下的急救,隐患丛生。(曾听说外出急救时因未带急需的血源而输掉官司,如果外出急救时未带气管插管的器械呢?带了,不会用呢?)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有所改变?
……
我们不得不思考:
1、传统的抢救模式还有哪些弊端?在这种抢救模式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这些弊端???
2、由麻醉医生负责急救气管插管的抢救模式合理吗?哪些新的抢救模式和技术值得借鉴和推广???
网友[yql626]:
我觉得每一个急诊科医生都必须会气管插管,呼吸心跳停止的插管比较容易,当然有些会厌吞咽很频繁的需用肌松药的可以叫麻醉,非专业的可能不敢用。传统的抢救模式有点‘天塌下来大家顶着’的意思,在当前医患关系很紧张的情况下,抢救时多叫点人来也表示对病人、家属重视,无可厚非,万一有纠纷人多好说话,单一个值班的到时可能有口难辩,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坐等麻醉医生插管抢救肯定是不应该的。医学进展飞速、分工越来越细,科室间协作空前加强,互相有点依赖可以理解,我们的目标是不出事故只能都辛苦点了。‘至于病人死了拔除气管插管的事也找麻醉’就不象话了。其实麻醉医生应该知道;急救时临床医生不是只管循环不管呼吸,急诊科医生不是只管这一个病人,再来抢救的忙不开,家属告的话领导还要指责没叫麻醉。
由麻醉医生负责急救气管插管的抢救模式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要面面俱到不容易。大家心态平和一点,互相弥补,工作中不出事故皆大欢喜!
网友[yaoyongxing7323]:
抱怨无益,一起想想办法,怎样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本人是赞同由麻醉医师负责急诊插管的,这是一种价值的体现,试想好几个人围着病人面罩人工呼吸,甚至加上心脏按摩,就等麻醉医赶师来插管,这是一种对技术的肯定。
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既然到了这家医院,也有意愿希望由最好的医生完成关键操作,那么,由麻醉科医生插管是当之无愧的最好选择。
至于在麻醉医师到达之前,急诊科医生什么也不做,干等着,那就是他们的不对,应该进行教育和培训,要让他们知道,至少交到麻醉医生手里的时候,病人还没有脑死亡。培训后也不能指望急诊科医生能完成所有插管,麻醉科都是四平八稳的病人,急诊科都是将死未死的病人,对技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况且,培训的刚结束时候手还熟练,去急诊科待两年又生疏了,试想,一个急诊科医生,一个月也插不上几回,不退步才怪呢!
有些医院是讲权限的,比如急诊科护士要会挤皮球,托面罩,准备喉镜,导管,抽好镇静和肌松药,麻醉科只要插管,插完交给呼吸师接呼吸机。当然大多数医院职责不会这么明确,比如楼主所在的医院,麻醉科可以在急诊科放上个插管箱,日常由麻醉科维护;现在很多急救车底层有放插管器械的设计,也花不了多少钱。这样,遇到抢救,取来就是。
急诊科护士和医生不会做基础生命支持,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可以直接向医院管理部门提出。要经常沟通,很多医生是不懂急救的,也不要认为当领导的都懂,需要向他们灌输急救知识,至少交给麻醉科的时候,病人应该还活着。
网友[lgz325]:
诚然麻醉科医生气管插管熟练,由麻醉医生进行急救气管插管当然好。但是由于麻醉医生人力有限,不可能时刻等着进行气管插管,由于医院的布局等原因,有时不能及时感到,使抢救病人失去了宝贵的时间。急诊科医生掌握气管插管技术是应该必须的。起码病人来了不能在那里干等着。可以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同时通知麻醉医生,当然有些困难的插管还是要由麻醉医生来做,正如yaoyongxing7323 所说的那样,当麻醉医生到来时病人应当是活的。如果出诊时需气管插管,难道还要等麻醉医生到来不行。我想由麻醉医生负责急救气管插管的抢救模式是历史形成的,是没人做所以要由麻醉医生来做,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家医院是这种模式,我认为这种模式必须改变,如果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代价是沉重的。我今天已将情况向主管院长反映,院长也将情况通告了医务科,但愿情况能有所改变。
编辑:西门吹血
作者: lgz325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