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富善教授:月骨无菌性坏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8-06 15:45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薛富善 廖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 整形外科医院 月骨无菌性坏死 Kienbock病 慢性损伤 点击次数: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ck病,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人,此时骨骺已闭合,故不属于骨骺的慢性损伤,而是骨的慢性损伤。

  一、病因和病理

  月骨位于近排腕骨的中心,活动度大,稳定性较差。其血供主要依靠桡腕关节囊表面的小血管和腕骨间韧带内小血管。对腕部活动频繁者,尤其是某些手工业工人,风镐、振荡器操纵者,长期对月骨产生振荡、撞击,使关节囊和韧带的小血管发生损伤、闭塞,导致月骨缺血。而缺血的月骨骨内压力又增高,进一步使循环受阻,产生缺血性坏死,而且月骨四周大部分为关节面,无骨膜覆盖,若发生缺血性坏死,很难依靠周围骨骼的血供发行替代而再生。

  二、临床表现

  1、缓慢起病,腕关节胀痛、乏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疼痛加重,腕部逐渐肿胀、活动受限而无法坚持原工作。

  2、体格检查可见腕背部轻度肿胀,月骨区有明显的压痛,叩击第3掌骨头时,月骨区疼痛。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背伸最为明显。

  3、X线片早期无异常,故切不可因X显阴性而忽视对该病的诊断,数月后可见月骨骨质呈不均匀性密度增加,表面不光滑,形态不规则。骨中心有囊状吸收。周围腕骨有骨质疏松,晚期月骨可发生碎裂及退行性骨关节病。

  三、治疗

  1、早期可将腕关节固定在背伸20°~30°位。固定期间定期进行X线骨显像检查,直到月骨形态和血供恢复为止,通常需要1年左右。过早去除固定物,病变易复发。

  2、月骨周围注射   选择腕背侧中间横纹与中指轴线交点为穿刺点,抽取1%利多卡因与泼尼松龙12.5mg的混悬液共5ml,将针尖垂直刺入皮肤,通过伸肌支持带及腕关节囊后有落空感,表明针尖已到达月骨周围,注药5ml。

  早期患者可每周组织注射治疗1次,一般6次为1个疗程,可消除月骨周围组织水肿,降低小血管阻力,改善血运。也可在药液中加入山莨菪碱,晚期患者,在疼痛期间进行注射治疗1~2次,缓解期停止注射治疗,可使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明显减轻。

  3、月骨已完全坏死、变形者,可行月骨切除,人工假体植入术。若桡腕关节骨关节病已相当严重,应考虑行桡腕关节融合术。48h后或到没有脓液时才能拔除引流物。当炎症开始消退时,即应开始活动患处附近的关节,以尽早恢复其功能。亦可同时进行理疗和体疗,以免因手部固定过久而影响其正常的关节功能。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薛富善 廖旭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