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你们需要什么样的病理报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2-15 16:39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病理报告 医生 讨论 点击次数:

网友[phx90]:

从事病理医生多年,我也感觉到目前病理报告的简单,在美国,一份病理报告可能长达几页,而目前,大部分的国内病理报告都只有寥寥数行,报告意思从清楚到含糊,甚至有时候需要病理医生的解释,方能弄懂报告的真实含义。我想问,你们有不清楚意义的病理报告吗?你们需要了解病理报告的真实意义吗?你们需要什么样的病理报告?

网友[med_light]:

我需要这样的病理报告:
1. 有所见描述(从描述可以作出诊断)
2. 有病理诊断
3. 必要时有免疫组化以指导治疗
我最讨厌见到的一句话:“请结合临床”。


网友[phx90]:


就med_light君的话题,我说明一下

1. 有所见描述(从描述可以作出诊断)
首先,现在的病理在医院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导致人才的流落,现在各个医院都存在人员不足的现象,因此,从劳动力上讲,每个病例的描述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第二,现在的医疗体制,决定了病理医生要规避风险。将每一个病例都描述,那是将自己的缺点或者是失误写在白纸黑字上,将来一旦有医疗纠纷,将没有回旋的余地。
第三,临床医生对病理医生劳动的掠夺。一旦病理医生将各种病例详尽的写在纸上,那么就等于将自己劳动成果拱手让给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在引用病理医生的劳动时,可能会忘记病理医生的劳动。(原谅我这么说,因为这的确是病理医生的一些真实想法),不过,我也认为,每个病例应该有描述。只不过目前做不到。

2. 有病理诊断
对于临床送检的大部分病例,病理医生都会有准确的及时的诊断。但因为各种原因(如送检材料不够,制片质量差,病变不典型,标本损伤大等,病理性质难于确定,或者是不愿承担太大的责任)都会出现一些不肯定的诊断,如在诊断中出现符合、考虑为,可能性大,不能排除,等等非确定性的语言,或者仅仅是描述性的诊断。我想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病理医生毕竟是人,不可能永远准确地把握每一种疾病,现在临床的分科是越来越细致,但是病理,却仍然是大病理,这就要求一个病理科医生掌握大量的临床各科的知识,同时,每一病理诊断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要病理医生承担这份重任,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病理切片可以保存100年,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复查,这也是病理医生在作出每一个病理诊断,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唯恐出错。我想在这种心理压力下,要病理医生会寻求必要的自我保护,当然,这样的后果必将是牺牲病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临床医生还是要学会看懂病理医生的报告,分析结果的可信度,符合、考虑为,可能性大,不能排除这是一个降序排列的,诊断结果的可信度是逐渐降低的。一味强求每一个病例都有明确的诊断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3. 必要时有免疫组化以指导治疗
免疫组化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不是每一个病例都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确定病变的性质,那种认为通过免疫组化就可以确定病变的良恶性是完全错误的,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病变性质还是完全依赖病理科医生的一双眼睛的。在肿瘤的来源不明确的时候,免疫组化可能是唯一可以依赖的武器。现在免疫组化的价格不甚合理(至少在我处在的城市是如此)价格太高,阻碍了它的推广。

我最讨厌见到的一句话:“请结合临床”
至于这句话,我想病理科医生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说的,但有时候的确是万不得已,一个病理科医生,即使是干了一辈子的老教授,也有不认识的病例,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病理涉及到临床的全部病种,知识上的缺陷,也不可能是不遇到难题的。我想这更需要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之间加强交流,彼此了解对方的学科,相互促进。


网友[xufeng21century]:

PHX90看到你的一篇话,我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好感动。至少在我的医院病理科的地位是很低的。外科医生很有钱却不知道病理医生的风险。

甚至还有主任打电话过来问不典型增生癌变是不是癌的问题(无奈)。申请报告都是鬼画胡的字啊,你就猜吧,“忙起来”连个取材部位都不写了,让我们再打电话问,能把个手术记录写2行就不错了,谁敢奢望什么病史。

我是刚刚参加工作,正在学习打报告。我的老师打报告都是非常小心的,现在一个官司就是要赔几十万的,病理科可是穷地方啊。

临床并不清楚病理科的工作流程。比如年轻医生取材没经验,没有取到病变,报告打出去又被退回来。然后发现了问题。临床医生就到处喊啦,病理科水平差,这个病都不会看啊,(气)这些事情说起来一摞一摞的,无奈啊。

我都不想再在这个科待下去了,同样是医生地位就那么不同,是大家的愚昧还是我的愚钝啊。


网友[fengyouxin]:

临床医生也不容易啊。

我觉得关键在于相互理解,作为临床诊断、特别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没有病理报告是不行的。有时候我们临床医生非常需要一个明确的诊断以指导临床的,比如说对于胃癌上下切缘的术中冰冻切片以决定切除范围吧,有一次跟主任开刀,是1例早期胃癌病人,但是在胃体部,上切端做了个冰冻,病理医生报的是“可见异型细胞”,为了保证根治术的进行,主任只能又切了一块,把上切端再做个冰冻;还是“异型细胞”,最后这个病人只能做了个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也甚长,大家都说相当于开了两台胃癌。
但是最后的石蜡病理结果呢?早期胃癌呀,无淋巴结转移,上下切端也是阴性的,大家的心情都十分不爽。

有些申请报告都是半夜三更做手术的时候写的,字当然不会很漂亮呀,这个的确是临床医生的责任。如果重要的手术标本申请写得不清楚,可以与我们临床医生联系也没什么关系的,当然会麻烦一点。

我觉得临床医生没什么钱,钱不是那么好挣的,作为一名小医生就更没什么钱的,病理医生不要值夜班,我们的夜班真是烦的不得了,我们主任都要值夜班(在医院里),我们医院整个外科只有少数几位博导才不值班的,主任们这么累,有点钱也是应该的,我们小医生也只有慢慢熬了。

还有一个问题:有时侯我们研究生取肿瘤标本时,需要病理医生的协调,标本一定要取的,而且最好是离体后就放到液氮里,我们医院的病理医生打报告时总是说”肿瘤组织巨大缺损”什么的,当然我们取的很多,但是肯定不会影响临床诊断,我习惯取肿瘤组织的1/3,留下足够的组织给病理,早期肿瘤根本动也不动的;我不知道各位病理学的战友是不是也这样打报告,我觉得这样打很不好的,病理医生是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了,但这样是不是有点自私呢?我也想不出有什么好主意,请各位专业战友帮我们出个主意好吗?

我主要研究肿瘤的,对于我院病理科对肿瘤、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报告中的诊断部分不太满意,我觉得应当这样:
1.大体诊断和组织学诊断应当分开描述,要明确。我院病理科常常说,胃低分化腺癌(溃疡型),这叫什么?是不是先按Borrmann分型描述大体分型,再作出组织学诊断比较好呢?
2.还有不同的医生对相同的病变描述不一,有些报“腺癌II级”,有些报“中分化腺癌”,有几次还看到“管状腺癌”,俺病理不太懂,但觉得象一回事,不知道其他医院内是否也是这样的呢?我的意思是对于某种疾病应当作出前后一致的、有明确格式的诊断比较好。
3.还有我们医院不提供病理照片,我觉得有个照片比较好,这样方便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帮助提高普通医生的病理学知识。
4.关于免疫组化,我院病理医生常常自说自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几乎是摊派,不太管临床有什么用,有些耐药指标象PgP、GST也做,说是对化疗有指导作用,懂不懂化疗?连个诊断分析试验都没作过,怎么指导临床?所以病理科做免疫组化的时候应当做有明确研究基础的,诊断分析试验证实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能接受的指标,如果不能肯定,最好与专科医生或相应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商量过后再做,我不知道其他医院如何,但我院做的指标的确莫名其妙,发的免疫组化报告大家没有一个明白的。

网友[qxbgx]:

1.所谓胃的原位癌实际上只局限于黏膜层的癌变,在石蜡病理诊断都需慎重。那么在冰冻切片时“可见异型细胞“的诊断,是不为过的。而且胃的原位癌通常为多点同时发生。所以全切也不是不可以。

2.我们是为临床服务的,其实字写清楚点也有助于更快更准确的发出报告。

3.别的医院我不太了解,我们科一线大夫(我们收到标本算起第三天发报告)天天加班至晚十点左右,为了能及时发报告。这是自愿的,没人给我们加班费。至于经济方面吗,不瞒您说临床大夫一线确实比我们多的不是很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就凸现出来了。这一段时间可不是太长。

4.病理取材需要观察肿瘤浸润组织最深的部位。只要靠近肿瘤边缘取材,而不动中央的区域。应该无太大问题。

完全同意您的1、2、3,报告应先描述大体分型再镜下病理,一个科室报告格式应统一,好的照片不仅可供临床学习,再会诊及患者转院治疗时都有用。但第4点就有点不同看法了,免疫组化可用于诊断和愈后。耐药指标PgP为P糖蛋白,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如果它标记阳性,它可通过主动运输将一类化疗药物运出细胞外,从而使化疗药物失效。愈后免疫组化不是给外科看的,而是给肿瘤科看的,是他们选择化疗药的一个客观指标。我们经常会有某项免疫没做,肿瘤科要求加做。有什么新抗体很多是临床大夫提供给我们的。

下一页 >
分页: [1]   [2 ]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丁香园集体创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