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专访------《实用RNAi技术》主译ggjun(王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1、请问您如何组织翻译了《实用RNAi技术》一书?
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一些小双链RNA(microRNA,miRNA)介导的高效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这种RNA可以特异地靶向mRNA,并促进mRNA降解,从而在细胞内发挥基因敲除的作用,最终使细胞具有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RNAi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康乃尔大学的Su Guo博士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发现,随后这一古老机制在多种生物体中被证实,如果蝇(Drosophila)、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拟南芥(Arabidopsis)和哺乳动物。以前,体外干扰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常用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ODN),核酶(ribozymes),DNA酶(DNAzymes),几年前,《科学》杂志首次报道小干扰性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以诱导哺乳动物细胞特异性基因沉默。这种方法属于转录后抑制,更有效,更容易产生功能丧失,而且体内应用可以传给子代。因此,RNAi作为反向遗传学的一项技术,逐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工具,已经迅速而广泛地应用到基因功能鉴定、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等热门研究领域,并为多种疾病如肿瘤或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此背景下,实验技术区的Goodluck_XD区长和我商量,是否可以组织翻译一本较新的RNAi方面的书籍,因为我们考虑:
① 目前,RNAi技术在整个生物领域的作用日渐突出,已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内研究RNAi的人员较多,尤其是用RNAi来沉默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比较普遍,但是RNAi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才刚刚起步,许多实验室尚未建立完整的实验体系和方案。
② 国内这方面的书籍不多,仅仅陈忠斌主译的《RNAi--基因沉默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可以参考,但是过于偏重理论。因此,翻译一本适合国内研究RNAi的操作手册是有必要的。
③ 丁香园――医药生命科学专业知识检索与交流论坛作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生命科学论坛,一直致力于跟踪最前沿的科技动态跟踪和讨论,RNAi也不例外。早在几年前,丁香园论坛的核酸基因技术板就已经建立了专门的“RNA干扰”子板,通过专业讨论和资源共享等形式极大促进了国内RNAi的研究。同时,论坛讨论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RNAi理论和技术方面的资源和经验,吸引了一大批RNAi领域的专业高手。我们有条件来为RNAi的应用做些事情。
④reflexhammer版主主译的《牛津临床诊断手册》已经开创了丁香园网络协作翻译的先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技术版也出一本书籍是技术版版主和广大战友的希望。
随后,我们开始了选题。经过征集我们发现好的选题确实不易,一是要求选题新颖;二是要范围适当、长度适当;三要求实用。最后,Goodluck_XD区长找到了Wiley的一本新书《实用RNAi技术:线虫、果蝇、哺乳动物基因沉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看了内容之后感觉不错:全书字数不多,30多万字;是2005年的新书;理论兼并技术,比较适合于初学者使用;内容丰富,既介绍了线虫、果蝇的RNAi,而且有关哺乳动物RNAi的内容是重点。因此我们决定组织战友翻译此书。借鉴《牛津临床诊断手册》的经验,我们的翻译策略是:
① 参翻人员层层筛选。参加翻译的战友必须积分满1分,有比较扎实的分子生物学的功底;
② 初稿具有选择性。每个小部分(一般3~4页内容)选择2~3位战友来翻译,根据翻译质量择优录用;
③ 校稿把好关。先进行全园一次校对,然后一校稿返回主译那里进行仔细的查对(与原文对照),以便找出翻译遗漏的内容。择优校对经过初次校对后的稿件需要再次核对,并邀请中山大学的宋尔卫老师对关键内容核对,保证了质量;
④ 一人负责制。即一大部分内容邀请翻译质量较好、责任心强的战友负责整个部分内容(共5大部分),直到提交最后版本。
⑤ 文字方面,最后的版本打印后逐字逐句验证,包括标点、数据和单位。尽量减少疏忽造成的错误。
2、请问在翻译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翻译中困难主要有:
① 初稿质量过差。有些战友完全上冲着积分而来,所以一些稿件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或者翻译后的句子不通顺,许多是病句,增加了校对的难度;
② 交稿不及时。一些稿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提交,又没有提前告知,耽误了翻译的进度;
③ 活动关注度不高。与临床书籍比较,技术性的书籍读者面相对较窄,或者由于太前沿,关注的战友比较少;
④ 协调能力不够。由于整个过程是在网上操作,翻译和校对均是通过论坛短信和邮件来联系,如果战友不在线,常常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问题;
⑤ 专业词句和名词解释过多,定义和使用新专有名词是个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多人参加初译的举措,择优录用;多层次校对,层层把关;在相关版块进行宣传,如分之子生物学版、外语版进行宣传,扩大影响;电话联系译者和校对人员,比较快捷。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和应用,一是充分利用丁香园论坛进行讨论,二是利用google和图书馆进行检索,三是和宋老师讨论,力求准确无误。
3、您觉得在翻译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从开始翻译直到最后出版接近一年的时间,对于我个人而言,在此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对RNAi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查文献,深入学习了RNAi、miRNA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学习了不少其他方面的东西,如协调翻译,文字功底也长进不少。对于丁香园,此书是丁香园出品的第二本专著,实验技术类的第一本书,相信丁香园在此基础上会越走越远,一定会出更多精品。
4、您如何进行翻译文字的质量监控?
主要是仔细推敲,多次校对,版主参与,保证文字不出错,句子符合中文习惯,但以直译为主,不偏离原作者的意思。耐心是最关键和必要的,而不断的学习和跟踪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5、在此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花絮吗?
本书开始翻译是在2005年11月-12月份的时候,从逃管理员那里得到消息:人卫社中对外合作部对前期出版的《牛津临床检验手册》很满意,那本手册已经进入最后统稿阶段,翻译质量很高,前期工作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还会有翻译任务,而且他们看中了我们组织翻译的《实用RNAi技术》,想尽快敲定并出版,我们因此以为丁香园还是和人卫社合作。后来才从天天管理员那里知道化工社对此书也很感兴趣,于是人卫社与化工社竞争,经过两轮PK后,人卫社最终以1500美元的标第和Wiley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性的版权协议。要知道人卫社原本1200美元就可以拿下版权的,但这次Wiley报价1500美元,人卫社急得没讲价就同意了,Wiley白赚300美元。
6、您的同学或者导师对此书有何评价?
由于许多同学都接触过RNAi方面的内容,或者对此书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一直很关注,希望书籍的出版可以为他们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实验提供帮助。我们实验室也正在进行RNAi方面的研究。因此,我的导师高度评价了此书的内容,认为此书的出版将为国内RNAi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他还为此书作序,并将它推荐给实验室的研究生。
编辑:西门吹血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