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许多医药企业还设立了内部技术评审会议制度,定期将生产、营销、财务等其它部门人员召集在一起,与研发部门共同评估各个新药项目,促进部门间的交流。
此外,为了鼓励内部创新,许多医药企业还积极创建鼓励创新的机制,包容失败的氛围和文化,加大对创新的奖励。
2.5 鼓励研发人员对外交流学习
由于医药技术呈现出快速更新和多元化发展的特征,医药企业只有借助广泛的信息和技术渠道,才能不断获取最新科学技术发展、市场动态与竞争对手研究动向等方面的信息。因此,频繁的对外交流是当代医药企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机制。这对技术相对薄弱的印度医药企业吸收先进知识和技术则更为重要,许多印度制药企业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多种手段来鼓励企业内部的科研人员与外部交流。例如,一些企业鼓励和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种学术团体;同时,还鼓励研究人员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些企业甚至将该指标纳入了研发人员的考核体系。通过鼓励研究人员对外交流和内部知识与信息共享,印度医药企业很好地保证了自身对市场、技术的及时跟踪,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更好的思路与方向。
3 印度医药企业成功经验的启示3.1 尽早树立新药研发的战略目标
由于资金和实力的限制,目前我国许多医药企业往往不愿在原创性项目上加大投入,而主要把精力放在短、平、快的仿制药品项目上。但是,从长远来看,培育不断的创新甚至是根本性的创新能力才是我国医药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药品仿制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已越来越小。而新药研发的能力与仿制能力在技术活动内容、所需知识、资源、人才以及管理机制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变是一个不断摸索、学习的过程。越早介入新药研发,就有越多的机会积累关于新药研发的经验和资源。因此,必须及早在企业内部确立新药研发的战略地位,在资源调配、人员安置和奖惩制度等诸多环节体现企业对新药研发的重视和支持。而企业领导也要对研发创新报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热情,积极在全公司树立和倡导创新的精神和理念。
3.2 积极主动与国际跨国公司和研发机构开展合作
由于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无论在人力、财力还是管理水平上都相当薄弱,单靠自身的力量去开发新药不仅风险极大,而且效率也不高。因此,建议借鉴印度医药企业的经验,积极、主动地与国际跨国公司开展研发合作,甚至走出国门,在医药科技高端领域设立合作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外部研发实力和资金。目前,虽然我国医药企业已与许多跨国企业合作并设立了合资或独资医药企业,并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以往的合作多局限在药品价值链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在知识和技术含量最高的研发环节的合作则开展得非常少,先进的新药研发知识和技能的转移非常有限。而在研发领域开展合作,一方面不仅可得到跨国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为我国医药企业学习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很好的机会。为了保证在合作过程中的平等,我国医药企业应借助自身对国内市场的深入了解,以及在医院和临床方面独有的关系网络,在合作研发的临床阶段发挥积极作用,以此作为与跨国公司合作的砝码和获得更多学习机会的前提[3]。
3.3 积极吸引海外华人专家回归
在新药的研发中,拥有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是关键。受医药产业发展的阶段所限,目前国内经验丰富的新药研发人员仍相当匮乏。而在海外,尤其是美国,华裔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生物、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我国医药产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从韩国汽车工业、印度医药和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积极吸引海外专家的回归是迅速提升产业技术实力的重要举措。为此,除了政府在宏观政策方面的配合,关键还要依靠企业如何在内部营建一个有利于发挥专家能力的环境。因此,除了报酬机制外,在新药研发的资金、设备等方面的硬件支持,在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的塑造,在鼓励内部沟通交流的制度建设等方面也要花大力气。例如,研发机构的设立与组织设置、研发主管的权限、内部交流沟通的考核激励等方面都必须体现出对新药研发的侧重和对创新的鼓励保障。
3.4 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整合能力
按照现代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包括多种技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在内的系统工程。而从医药技术领域近年来的发展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向新药研发过程的不断渗透,也表明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和社会系统,需要整合多元化的技术、信息、知识和人才,新药研发能力的培育与积累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整合能力。所谓整合能力,是指企业把组织内、外的各种知识资源充分协调一致,发挥最大作用的能力。这种整合能力对医药企业来说,一方面表现在企业内部各种研发资源和活动的整合,例如促进一个新药研发项目中的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发人员的交融合作,以及组织研发部门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研发活动的效率和正确性,更能不断激发员工间思维的碰撞,产生新想法和思路;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如何发现并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各种资源和能力来完成新药研发任务。这对目前我国众多的中、小型医药企业更为关键。因此,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在学术界具有很高声望的专家人才,借助其个人的网络关系获取更多的技术信息与技术支持;同时,企业还要鼓励内部的科研人员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机会;此外,企业还必须与国内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这些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实力和资源;最后,企业还应积极投入信息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以保证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的及时通畅。通过对信息及时敏感的把握分析,借助科研机构和高校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企业就可形成灵活弹性的新药研发能力。这将为企业在竞争不断加剧、技术快速演化的未来环境中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4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如何面对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而带来的药品仿制的压力,以及如何增强自身实力与来自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进行竞争,正成为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的紧迫课题。从印度医药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积极培养新药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我国医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导向。而在新药研发能力培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医药企业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给予新药研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医药企业自身技术实力还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整合外部科研院、所甚至跨国公司的研发实力,已成为我国医药企业提升新药研发能力的关键。我国医药企业必须积极开展与外部机构、组织的广泛合作,充分借助外部资源为企业新药研发活动服务。同时,企业还必须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合作沟通的组织氛围,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只有这样,我国医药企业才可能从相对薄弱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出发,高效地开展新药研发的实践,不断积累药品创新的经验与知识,提高企业的新药研发能力。
作者: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茅宁莹
编辑:7100
作者: 7100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