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医生,病人和健康的旁观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喜欢丁香园,喜欢这里的静谧与温馨,喜欢这里的真诚与严谨。喜欢悄悄地来,静静地看,再轻轻地走开。喜欢那种共鸣与思索的感觉……但是,这两天在园中漫步时,却也看到一些不很和谐的音符:医患矛盾,信任危机,行业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很想写些什么,为医生,为病人,也为健康人。没有华丽词藻,也不为哗众取宠,只想提醒我们每个人,换种思路,或许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我的外婆是一名医生,而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宽容而又坚强,慈祥而又果断,这就是我对“医生”这个概念的最初印象。由于个人体质问题,从小到大,我时常要与医生打交道。对医生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亲切和信任感。也曾立志做一名医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阴差阳错未能如愿,最终学了生物。生物医学不分家,也算多少得到一丝安慰吧!
自从大学离开家,到现在也有近九年了。这期间至少有四次深夜被送进医院急诊的经历,小灾小病不计其数。生病有时并非一件坏事,它使我深切感受着常常被忽略的友情和亲情,使我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使我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更重要的是,我有机会结交了许多特殊的朋友,接近了一个平常人看来有些神秘的群体——医生。有幸遇到几名医术高超又沉着果断的好医生。躺在病床上,只要看到隔离衣下匆匆走近的脚步,听到几句关切的询问和对症分析,无论病情是否已经清楚,烦躁的心都会平静下来,病痛似乎也会减轻许多。是的,救死扶伤,这是医生的工作,甚至被称作“天职”。但是站在医生的角度想想吧,医生也是普通的人呀!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饭睡觉,甚至也会生病。但病榻中的人,有几位会记得给关心自己的医生一个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甚至是一句简单的“你辛苦了”呢?每天面对痛苦的面容,复杂的病情,甚至一些人为的麻烦,却仍然保持一份春风化雨般的关怀,这需要何等的胸怀和毅力!“医者父母心”,每一位优秀的医生都令我感动!
也曾有过被误诊的经历。最难忘的是那次阑尾炎,先后被两家医院误诊三次,确诊后建议保守治疗却未压住,穿孔了。办住院时因床位不足联系转院,北京的堵车本已是臭名昭著,偏偏赶到下班高峰,天不作美又下起了大雨……当我终于被放在手术台上时,已经并发腹膜炎。然后,高烧,脱水,电解质紊乱,药物过敏(以前从未出现过!)……当我以为一切都过去了的时候,居然切口又感染了!为了一个小小阑尾,住了足足一个月医院(事后与主治开玩笑:给你做了一个月活体模型,让你带的学生们大开眼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否应该以减免费用的形式慰劳一下呀?可惜未遂,呵呵)。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凡听说我这段“奇遇”的,关切的同时不免或多或少加几句埋怨,“庸医误人……”。而我也一次又一次地解释,误诊也不能全怪医生。我的症状也比较特殊(“胃痛”40小时才转移,位置也特别),而且——可能我应该再表现夸张一些(不知为什么,别人总说看我不是很痛苦,即使我自己已经难以忍受。但我似乎永远学不会在急诊留观室大喊大叫)。但更重要的原因我没有说:回想起来整个过程,每一位医生,无论是否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处理,都已经尽力而为了。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输液(尽管没用对药)时一次次的观察探望,令我对这一点坚信不移,无论如何,我也不能将他们与这个对医生而言最恶毒的称谓联系在一起!何谓“庸医”?在我看来,庸医首先是无德,草菅人命,然后才是无才。一名医生,可能会由于经验不足或病例特殊而误诊。但如果他从心底敬业,那么就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任何人都会在工作中犯错,比如我做生物实验,设计出了问题,导师最多数落几句,却从来不会去计算由于我的失误导致多少只小鼠无辜丧命。而医生的错误往往与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于是便让我们感觉不可饶恕。每一位医生也都希望自己明察秋毫,妙手回春,但每个病人症状并非像教科书那样模式化。于是,每一个诊断同时也是对医生的一次严峻考验:医术,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风险和压力。当然,我并不是在为医生“误诊”找理由开脱。作为患者,我也非常希望误诊的情况永远不要发生。只是希望总在抱怨“庸医”的朋友能设身处地想一想,是否应该给我们的医生多一些宽容?
我并不是幸运儿,也遇到过玷污“白衣天使”称号的医生。那种伤心和失望的感觉让我不愿再去回忆。也屡屡从媒体中读到对黑医的曝光,并对之义愤填膺。但是,正如谁也不会因为一次食物中毒从此不食人间烟火,“庸医、黑医”的存在,不应当成为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怀疑的理由。至于以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典型和尖锐词句作为引证对医生进行攻击,我想到的形容词,好像只有“啼笑皆非”了吧!
我想对医生说,不要为一些不公正的言论而较真伤心了,尽管有人在贬低你,但更多的人理解你,感谢你,同时也在殷切盼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医”!
我想对患者说,你的苦我也有感触,但是,请你也想想医生的苦。在感觉稍好一些的时候,对关怀你的医生护士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好吗?
最后,我还想对总在指责医生的旁观者说,我知道你的心中充满正义,但请不要太偏激。或许青春的你有健壮的体魄,充足的活力,但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需要依靠曾经鄙夷的对象,而他们在关怀你,帮助你。将心比心,愿你的世界更美丽!
编辑:ache
我的外婆是一名医生,而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宽容而又坚强,慈祥而又果断,这就是我对“医生”这个概念的最初印象。由于个人体质问题,从小到大,我时常要与医生打交道。对医生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亲切和信任感。也曾立志做一名医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阴差阳错未能如愿,最终学了生物。生物医学不分家,也算多少得到一丝安慰吧!
自从大学离开家,到现在也有近九年了。这期间至少有四次深夜被送进医院急诊的经历,小灾小病不计其数。生病有时并非一件坏事,它使我深切感受着常常被忽略的友情和亲情,使我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使我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更重要的是,我有机会结交了许多特殊的朋友,接近了一个平常人看来有些神秘的群体——医生。有幸遇到几名医术高超又沉着果断的好医生。躺在病床上,只要看到隔离衣下匆匆走近的脚步,听到几句关切的询问和对症分析,无论病情是否已经清楚,烦躁的心都会平静下来,病痛似乎也会减轻许多。是的,救死扶伤,这是医生的工作,甚至被称作“天职”。但是站在医生的角度想想吧,医生也是普通的人呀!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饭睡觉,甚至也会生病。但病榻中的人,有几位会记得给关心自己的医生一个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甚至是一句简单的“你辛苦了”呢?每天面对痛苦的面容,复杂的病情,甚至一些人为的麻烦,却仍然保持一份春风化雨般的关怀,这需要何等的胸怀和毅力!“医者父母心”,每一位优秀的医生都令我感动!
也曾有过被误诊的经历。最难忘的是那次阑尾炎,先后被两家医院误诊三次,确诊后建议保守治疗却未压住,穿孔了。办住院时因床位不足联系转院,北京的堵车本已是臭名昭著,偏偏赶到下班高峰,天不作美又下起了大雨……当我终于被放在手术台上时,已经并发腹膜炎。然后,高烧,脱水,电解质紊乱,药物过敏(以前从未出现过!)……当我以为一切都过去了的时候,居然切口又感染了!为了一个小小阑尾,住了足足一个月医院(事后与主治开玩笑:给你做了一个月活体模型,让你带的学生们大开眼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否应该以减免费用的形式慰劳一下呀?可惜未遂,呵呵)。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凡听说我这段“奇遇”的,关切的同时不免或多或少加几句埋怨,“庸医误人……”。而我也一次又一次地解释,误诊也不能全怪医生。我的症状也比较特殊(“胃痛”40小时才转移,位置也特别),而且——可能我应该再表现夸张一些(不知为什么,别人总说看我不是很痛苦,即使我自己已经难以忍受。但我似乎永远学不会在急诊留观室大喊大叫)。但更重要的原因我没有说:回想起来整个过程,每一位医生,无论是否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处理,都已经尽力而为了。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输液(尽管没用对药)时一次次的观察探望,令我对这一点坚信不移,无论如何,我也不能将他们与这个对医生而言最恶毒的称谓联系在一起!何谓“庸医”?在我看来,庸医首先是无德,草菅人命,然后才是无才。一名医生,可能会由于经验不足或病例特殊而误诊。但如果他从心底敬业,那么就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任何人都会在工作中犯错,比如我做生物实验,设计出了问题,导师最多数落几句,却从来不会去计算由于我的失误导致多少只小鼠无辜丧命。而医生的错误往往与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于是便让我们感觉不可饶恕。每一位医生也都希望自己明察秋毫,妙手回春,但每个病人症状并非像教科书那样模式化。于是,每一个诊断同时也是对医生的一次严峻考验:医术,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风险和压力。当然,我并不是在为医生“误诊”找理由开脱。作为患者,我也非常希望误诊的情况永远不要发生。只是希望总在抱怨“庸医”的朋友能设身处地想一想,是否应该给我们的医生多一些宽容?
我并不是幸运儿,也遇到过玷污“白衣天使”称号的医生。那种伤心和失望的感觉让我不愿再去回忆。也屡屡从媒体中读到对黑医的曝光,并对之义愤填膺。但是,正如谁也不会因为一次食物中毒从此不食人间烟火,“庸医、黑医”的存在,不应当成为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怀疑的理由。至于以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典型和尖锐词句作为引证对医生进行攻击,我想到的形容词,好像只有“啼笑皆非”了吧!
我想对医生说,不要为一些不公正的言论而较真伤心了,尽管有人在贬低你,但更多的人理解你,感谢你,同时也在殷切盼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医”!
我想对患者说,你的苦我也有感触,但是,请你也想想医生的苦。在感觉稍好一些的时候,对关怀你的医生护士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好吗?
最后,我还想对总在指责医生的旁观者说,我知道你的心中充满正义,但请不要太偏激。或许青春的你有健壮的体魄,充足的活力,但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需要依靠曾经鄙夷的对象,而他们在关怀你,帮助你。将心比心,愿你的世界更美丽!
编辑:ache
作者: 海之心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