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心跳骤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本病例由丁香园网友伊剑提供。
患者男性,25 岁,70 kg,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天入院。入院时BP 87/52 mmHg,HR 90 bpm,体温38.5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正常,电解质示:Na+ 143 mmol/L、K+ 2.95 mmol/L、Ca2+ 2.59 mmol/L、Cl- 105 mmol/L,ECG 示ST-T有改变。
诊断:急性阑尾炎。
手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前用药: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肌注。
麻醉及抢救经过:
患者入室 BP 88/50 mmHg、HR 89 bpm、R 20 bpm 、SpO2 98%。双管补林格氏液和聚明胶肽。14:30,左侧卧位L 1-2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3cm,改平卧位,面罩给氧,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试验量5ml,5分钟后无蛛网膜下腔阻滞迹象,继续给予2% 利多卡因 5ml,4分钟后给予5ml,3分钟后给予3ml,共计18ml。15:00针刺法测平面T6-L5。15:10 BP 85/48 mmHg、HR 85 bpm、R 20 bpm 、SpO2 97%,手术开始,切皮打洞,高流量射入CO2,10多秒钟后患者即诉难受、胸闷,不想做手术了,并挣扎。术者叫患者不要动,并稍减慢CO2流速,此时给患者缓慢间断注射异丙酚80mg(分两次:60mg、20mg),患者安静入睡,当时BP 87/46 mmHg、HR 80 bpm、R 18 bpm 、SpO2 97%,术者继续快速高流量充气。
15:26探查阑尾时,发现HR忽降至45 bpm,当时BP 80/46 mmHg、R 16 bpm、SpO2 97%,嘱护士给阿托品0.3 mg并加快补液,HR渐升至65 bpm。15:28患者心率突降至15 bpm,紧接着为0,即时BP测不到,患者唇色红,SpO2 97%。当即面罩加压给氧,嘱护士静注肾上腺素1mg,台上术者放气,撤出器械,行胸外按压。两名麻醉医生来增援协助行气管内插管,手控呼吸,当时连续测几次BP测不到,SpO2为0。继续予肾上腺素1mg,阿托品0.5 mg,2%利多卡因5ml iv,当中曾出现室扑,无除颤器,电话请内科赶紧送除颤器上来,期间曾测到一次BP为68/40 mmHg。15:35撤去头架及铺单,嘱术者改变胸外按压位置,即出现心室率189 bpm,患者唇色由紫绀变为红润, SpO2 98%,测BP为200/110 mmHg,手控呼吸,予20%甘露醇125 ml快速滴入,速尿20 mg iv,地塞米松20 mg iv ,5%碳酸氢纳125 ml静滴,10%氯化钾10 ml 加入林格氏液中静滴,15:50出现窦性心律180 bpm,自主呼吸28 bpm,SpO2 98%,BP165/100 mmHg,患者无意识,予颈部冰敷,接着按脑复苏处理。
讨论:
1、发生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
2、发生心脏骤停的其他诱因。
3、麻醉方法是否恰当。
4、用药是否恰当。
5、复苏治疗是否正确。
6、此案例所得教训。
网友[suljoo]:
1、此手术应用全麻,既然阑尾炎手术用了腹腔镜作为手术方式,那说明患者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更何况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非常大。
2、可能是腹心反射引起的心率减慢心跳骤停,患者在持硬麻醉后平面已达到T6,这个平面应该说还是可以的,如果开腹做牵拉反射也很小,更何况患者是在气腹后就诉胸闷,说明不是牵拉阑尾引起的,而可能是气腹引起的腹心反射。
3、还有可能是气腹造成麻醉平面上移,腹内压急速上升挤压硬膜囊而使麻醉平面上移,阻滞了心脏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减慢心跳骤停。
网友[yyxxll22]:
硬膜外麻醉下腔镜内的麻醉可分为两个部分:
1、硬膜外的效果;
2、静脉镇静充分。
以上两者缺一不可!其中有一些因素决定静脉镇静所需的深度:
1、性别 女性特别是生育后的女性气腹后的反应显著优于男性。
2、年龄 青壮年男性气腹后反应极为强烈,而老年或儿童则较弱。
3、镇静时间 镇静充分一定要在气腹开始前,充分镇静后方能行气腹。
腹腔内气腹均为全腹性膨胀,其带来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复杂,我们简单的可以分成:
1、牵张反应 腹膜的牵张,膈肌的移位——病人感肩部酸胀,难受等。
2、肺顺应性降低 腹腔压力升高导致腹式呼吸向胸式呼吸转换,而膈肌上抬,胸腔压力上升,导致肺顺应性降低,潮气量减小——病人感呼吸困难。
3、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1)迷走神经的兴奋,心率减慢。
2)胸腔压力升高,回心血量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硬膜外麻醉下的腔镜类手术,我们科室选用的静脉镇静剂为:咪唑安定(1~3 mg)和芬太尼-氟哌啶(氟芬全量/半量)。记住,静脉镇静后呼吸停止的概率大约是10~30%,呼吸停止后,面罩加压给氧,5~10min后即可恢复。
本例病人:
1、术前未充分镇静,导致患者即诉难受、胸闷,不想做手术了,并挣扎。
2、再给与镇静剂异丙酚80mg(分两次:60mg、20mg),可进一步抑制循环,且抑制牵拉反应效果并不佳!异丙酚无镇痛作用,对抗牵拉反应效果较弱,同时作用时间短,需连续静脉给药。
3、气腹完成后的血压、心率未报道,我们常在硬膜外麻醉后,镇静的同时加快输液,酌情使用麻黄碱防止气腹时血压、心率的骤降。
4、牵拉阑尾时,出现HR忽降至45 bpm,当时BP 80/46 mmHg、R 16bpm、SpO2 97%,嘱护士给阿托品0.3 mg。此时心率的变化是因为迷走神经兴奋,采用抑制迷走神经兴奋药物阿托品,其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应首选麻黄碱!
网友[alex1714]:
我觉得也是牵拉阑尾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在加上气腹对腹膜的牵拉,迷走兴奋性更高,就可能导致心率的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另外,跟低钾有没有关系不好说,术前ECG也有ST-T改变,不能排除它在作怪!
患者男性,25 岁,70 kg,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天入院。入院时BP 87/52 mmHg,HR 90 bpm,体温38.5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正常,电解质示:Na+ 143 mmol/L、K+ 2.95 mmol/L、Ca2+ 2.59 mmol/L、Cl- 105 mmol/L,ECG 示ST-T有改变。
诊断:急性阑尾炎。
手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前用药: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肌注。
麻醉及抢救经过:
患者入室 BP 88/50 mmHg、HR 89 bpm、R 20 bpm 、SpO2 98%。双管补林格氏液和聚明胶肽。14:30,左侧卧位L 1-2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3cm,改平卧位,面罩给氧,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试验量5ml,5分钟后无蛛网膜下腔阻滞迹象,继续给予2% 利多卡因 5ml,4分钟后给予5ml,3分钟后给予3ml,共计18ml。15:00针刺法测平面T6-L5。15:10 BP 85/48 mmHg、HR 85 bpm、R 20 bpm 、SpO2 97%,手术开始,切皮打洞,高流量射入CO2,10多秒钟后患者即诉难受、胸闷,不想做手术了,并挣扎。术者叫患者不要动,并稍减慢CO2流速,此时给患者缓慢间断注射异丙酚80mg(分两次:60mg、20mg),患者安静入睡,当时BP 87/46 mmHg、HR 80 bpm、R 18 bpm 、SpO2 97%,术者继续快速高流量充气。
15:26探查阑尾时,发现HR忽降至45 bpm,当时BP 80/46 mmHg、R 16 bpm、SpO2 97%,嘱护士给阿托品0.3 mg并加快补液,HR渐升至65 bpm。15:28患者心率突降至15 bpm,紧接着为0,即时BP测不到,患者唇色红,SpO2 97%。当即面罩加压给氧,嘱护士静注肾上腺素1mg,台上术者放气,撤出器械,行胸外按压。两名麻醉医生来增援协助行气管内插管,手控呼吸,当时连续测几次BP测不到,SpO2为0。继续予肾上腺素1mg,阿托品0.5 mg,2%利多卡因5ml iv,当中曾出现室扑,无除颤器,电话请内科赶紧送除颤器上来,期间曾测到一次BP为68/40 mmHg。15:35撤去头架及铺单,嘱术者改变胸外按压位置,即出现心室率189 bpm,患者唇色由紫绀变为红润, SpO2 98%,测BP为200/110 mmHg,手控呼吸,予20%甘露醇125 ml快速滴入,速尿20 mg iv,地塞米松20 mg iv ,5%碳酸氢纳125 ml静滴,10%氯化钾10 ml 加入林格氏液中静滴,15:50出现窦性心律180 bpm,自主呼吸28 bpm,SpO2 98%,BP165/100 mmHg,患者无意识,予颈部冰敷,接着按脑复苏处理。
讨论:
1、发生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
2、发生心脏骤停的其他诱因。
3、麻醉方法是否恰当。
4、用药是否恰当。
5、复苏治疗是否正确。
6、此案例所得教训。
网友[suljoo]:
1、此手术应用全麻,既然阑尾炎手术用了腹腔镜作为手术方式,那说明患者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更何况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非常大。
2、可能是腹心反射引起的心率减慢心跳骤停,患者在持硬麻醉后平面已达到T6,这个平面应该说还是可以的,如果开腹做牵拉反射也很小,更何况患者是在气腹后就诉胸闷,说明不是牵拉阑尾引起的,而可能是气腹引起的腹心反射。
3、还有可能是气腹造成麻醉平面上移,腹内压急速上升挤压硬膜囊而使麻醉平面上移,阻滞了心脏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减慢心跳骤停。
网友[yyxxll22]:
硬膜外麻醉下腔镜内的麻醉可分为两个部分:
1、硬膜外的效果;
2、静脉镇静充分。
以上两者缺一不可!其中有一些因素决定静脉镇静所需的深度:
1、性别 女性特别是生育后的女性气腹后的反应显著优于男性。
2、年龄 青壮年男性气腹后反应极为强烈,而老年或儿童则较弱。
3、镇静时间 镇静充分一定要在气腹开始前,充分镇静后方能行气腹。
腹腔内气腹均为全腹性膨胀,其带来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复杂,我们简单的可以分成:
1、牵张反应 腹膜的牵张,膈肌的移位——病人感肩部酸胀,难受等。
2、肺顺应性降低 腹腔压力升高导致腹式呼吸向胸式呼吸转换,而膈肌上抬,胸腔压力上升,导致肺顺应性降低,潮气量减小——病人感呼吸困难。
3、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1)迷走神经的兴奋,心率减慢。
2)胸腔压力升高,回心血量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
硬膜外麻醉下的腔镜类手术,我们科室选用的静脉镇静剂为:咪唑安定(1~3 mg)和芬太尼-氟哌啶(氟芬全量/半量)。记住,静脉镇静后呼吸停止的概率大约是10~30%,呼吸停止后,面罩加压给氧,5~10min后即可恢复。
本例病人:
1、术前未充分镇静,导致患者即诉难受、胸闷,不想做手术了,并挣扎。
2、再给与镇静剂异丙酚80mg(分两次:60mg、20mg),可进一步抑制循环,且抑制牵拉反应效果并不佳!异丙酚无镇痛作用,对抗牵拉反应效果较弱,同时作用时间短,需连续静脉给药。
3、气腹完成后的血压、心率未报道,我们常在硬膜外麻醉后,镇静的同时加快输液,酌情使用麻黄碱防止气腹时血压、心率的骤降。
4、牵拉阑尾时,出现HR忽降至45 bpm,当时BP 80/46 mmHg、R 16bpm、SpO2 97%,嘱护士给阿托品0.3 mg。此时心率的变化是因为迷走神经兴奋,采用抑制迷走神经兴奋药物阿托品,其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应首选麻黄碱!
网友[alex1714]:
我觉得也是牵拉阑尾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在加上气腹对腹膜的牵拉,迷走兴奋性更高,就可能导致心率的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另外,跟低钾有没有关系不好说,术前ECG也有ST-T改变,不能排除它在作怪!
分页:
[1]
[2 ]
作者: 伊剑 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