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双频指数和潮气末七氟烷浓度以及年龄的关系【美文赏鉴】NO.1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8-18 14:52 | 文章来源: 丁香园 |
关键词:
小儿![]() ![]() ![]() ![]() |
点击次数: |
网友[麻酥酥]:
摘要翻译:双频指数(BIS)已经被用于监测麻醉深度,但是儿科病人中应用BIS仍有争议。此项研究评价了小儿双频指数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以及年龄的关系。方法:81例择期施行泌尿手术的患儿被分成三组:6月~2岁(n=28)、3~7岁(n=33)和8~12岁(n=20)。呼气末七氟烷的稳态浓度(ETsevo)分成2.0%、3.0%和4.0%。连续监测BIS(XP版)。结果:三组中,当ETsevo从2.0%上升至3.0%时BIS值显著下降,但是当ETsevo从3.0%上升至4.0%时BIS值反常性上升。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IS和每一点ETsevo的年龄相关。年幼儿的BIS值高。
结论:6月~12岁的小儿中,当ETsevo从3.0%上升至4.0%时BIS值反常性增加。ETsevo相同,BIS值变异广泛。年龄是影响BIS值的一个因素。
推荐理由:一、双频指数很少在小儿中用于监测麻醉深度;二、七氟烷吸入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在国内基本没有开展;三、应用双频指数监测七氟烷的麻醉深度更是属于创新。
讨论重点:鉴于此,希望各位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您可以对概念加以介绍,比如BIS值、BIS的临床应用以及小儿吸入诱导的优点等,也可以对研究进行点评。不管是基本概念,还是知识更新,您都可以畅所欲言。希望您的高论能给新手以启迪,能给同行以收获。
“应用多种不同的麻醉药,使成人反复经历清醒和昏迷,通过记录成年人的EEG的数据发展形成了BIS。象其他器官系统那样,神经系统在出生时功能没有成熟,在最初的两年里快速形成髓鞘,至7岁左右完成。因此,BIS算法不适用于年幼儿。一些研究显示,BIS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研究评价了小儿中BIS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关系。关于年龄对BIS值的效应,有报道对婴儿和儿童或者儿童和成人进行了对照研究,但是对年幼儿和年长儿的BIS没有人做过比较。”·····(前言)
文章的开始对BIS的由来做了介绍,指出BIS源自成人,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使得BIS应用受限。
小儿是一个特殊群体,一些在成人身上获得的资料并不都适用与小儿。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由此联想到其他的例子还包括新药长托宁,它以不影响心率为其显著的优点,但是小儿的心肌收缩力有限,他们主要依靠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如果只用异丙酚、芬太尼等减慢心率的静脉麻醉药,有时还是值得商榷的(当然这里决没有否定长托宁的意思)。
小儿双频指数和潮气末七氟烷浓度以及年龄的关系.pdf (136.34k)
网友[风雨同]:
如今小儿吸入麻醉,七氟烷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异氟烷由于清除率相对较慢,可控性相对差些;地氟烷由于其对气道的刺激性限制了其在儿科的应用;七氟烷由于诱导时耐受性好,麻醉维持时对循环影响小,苏醒相对快,成为了小儿吸入麻醉的首选。因此对其的研究日渐增多,大家开始研究一些细节性问题,如七氟烷对脑电功能的影响,诱导时的一过性兴奋及此种种现象的原因与预防等等。
此文章描述了七氟烷对小儿脑电的独特影响,随浓度增高,BIS值反而升高,这提示高浓度七氟烷可能对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因此我们在无确切结论之前应避免使用高浓度(呼出)七氟烷麻醉。
BIS在成人可以用于监测麻醉深度,但用于儿童是否合适,有待于探讨,正如战友所言,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是很成熟,这样如何对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作为一难点摆在了我们面前,有研究者指出大于3岁儿童,应用BIS指导麻醉,可节省七氟烷用药并缩短苏醒时间,相同七氟烷浓度下婴儿的BIS值要大些。
总之这篇文章给出了我们这样的思路:
1、在循环呼吸等其他脏器功能得到很好保护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关注细节性问题。也就是说,大家在尽力使麻醉更完美,在我们认为常规的问题上,还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有待于完善。
2、如何将BIS等对脑神经功能的监测指标转化成指导麻醉用药的衡量标准问题,尤其是儿童。
附相关文献一篇供探讨
halational anesthetics in pediatric anesthesia.pdf (111.88k)
网友[cloudy_2005]:
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重症医学部教授麻醉系主席John P Williams在今年年会上做了题为“Bisoectral Index Monitoring,What do we know and where are we going?”的演讲。根据其演讲内容本人简单加以概括总结:
BIS是用双频谱、时间和频率对EEG进行分析的一种专利方法,通过分析得到一个指数,范围从0(EEG没活动)到100(清醒)。
目前BIS主要用于减少术中知晓率,可使复苏更快,提高复苏质量。
John P Williams认为,儿科可以应用BIS并减少麻醉费用,但小于1岁的不适用。对1岁或小于1岁的患儿解释BIS时要慎重。
网友[麻醉陈勇]:
BIS在小儿中应用
BIS是在成人群体中开发和测试而产生,BIS对新生儿和小儿的大脑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小儿不同药物的作用、麻醉剂的效果对BIS的影响仍不清楚。最明显的障碍是缺乏对小儿知晓的确定和测定手段。成人的资料不能简单地应用于小儿。
目前BIS与小儿知晓、镇静深度和麻醉药的作用等方面相关性的文章不多。在BIS用于小儿和成人比较,Degoute等(2001)研究七氟醚麻醉催眠下的关系,在意识消失时小儿的BIS值为86.7和成人的BIS值为87.4(无显著差别),在清醒时BIS值成人和小儿也无明显的差别,说明BIS对七氟醚的麻醉催眠成分在成人和小儿中都有很好的相关性。Davidson等(2004)研究2~15岁小儿,在相等效应(1MAC)下,氟烷的BIS值为35.9而异氟醚的BIS值为56.5,有明显的差别。在麻醉恢复清醒后两种药的BIS值无差别,因此小儿氟烷麻醉下BIS指导麻醉催眠深度可能造成麻醉过深。Denman等(2001)报道新生儿和小儿BIS和呼气末七氟醚有线性相关,<2岁的小儿BIS下降50%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1.55%比小儿的1.25%高。Agrawal 等(2004)研究BIS监测小儿ICU病人的镇静,镇静用药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或苯巴比妥,BIS和Ramsay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2,操作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提示BIS能很好地监测小儿的镇静深度。McDermott 等(2003)发现小儿BIS和UMSS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r=-0.704),而<5月的小儿r=0.761,提示BIS能监测小儿病人的镇静。在小儿,对BIS是否有年龄依赖性的镇静催眠药的作用还需大量的研究。
编辑:西门吹血
摘要翻译:双频指数(BIS)已经被用于监测麻醉深度,但是儿科病人中应用BIS仍有争议。此项研究评价了小儿双频指数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以及年龄的关系。方法:81例择期施行泌尿手术的患儿被分成三组:6月~2岁(n=28)、3~7岁(n=33)和8~12岁(n=20)。呼气末七氟烷的稳态浓度(ETsevo)分成2.0%、3.0%和4.0%。连续监测BIS(XP版)。结果:三组中,当ETsevo从2.0%上升至3.0%时BIS值显著下降,但是当ETsevo从3.0%上升至4.0%时BIS值反常性上升。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IS和每一点ETsevo的年龄相关。年幼儿的BIS值高。
结论:6月~12岁的小儿中,当ETsevo从3.0%上升至4.0%时BIS值反常性增加。ETsevo相同,BIS值变异广泛。年龄是影响BIS值的一个因素。
推荐理由:一、双频指数很少在小儿中用于监测麻醉深度;二、七氟烷吸入诱导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在国内基本没有开展;三、应用双频指数监测七氟烷的麻醉深度更是属于创新。
讨论重点:鉴于此,希望各位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您可以对概念加以介绍,比如BIS值、BIS的临床应用以及小儿吸入诱导的优点等,也可以对研究进行点评。不管是基本概念,还是知识更新,您都可以畅所欲言。希望您的高论能给新手以启迪,能给同行以收获。
“应用多种不同的麻醉药,使成人反复经历清醒和昏迷,通过记录成年人的EEG的数据发展形成了BIS。象其他器官系统那样,神经系统在出生时功能没有成熟,在最初的两年里快速形成髓鞘,至7岁左右完成。因此,BIS算法不适用于年幼儿。一些研究显示,BIS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研究评价了小儿中BIS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关系。关于年龄对BIS值的效应,有报道对婴儿和儿童或者儿童和成人进行了对照研究,但是对年幼儿和年长儿的BIS没有人做过比较。”·····(前言)
文章的开始对BIS的由来做了介绍,指出BIS源自成人,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使得BIS应用受限。
小儿是一个特殊群体,一些在成人身上获得的资料并不都适用与小儿。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由此联想到其他的例子还包括新药长托宁,它以不影响心率为其显著的优点,但是小儿的心肌收缩力有限,他们主要依靠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如果只用异丙酚、芬太尼等减慢心率的静脉麻醉药,有时还是值得商榷的(当然这里决没有否定长托宁的意思)。

网友[风雨同]:
如今小儿吸入麻醉,七氟烷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异氟烷由于清除率相对较慢,可控性相对差些;地氟烷由于其对气道的刺激性限制了其在儿科的应用;七氟烷由于诱导时耐受性好,麻醉维持时对循环影响小,苏醒相对快,成为了小儿吸入麻醉的首选。因此对其的研究日渐增多,大家开始研究一些细节性问题,如七氟烷对脑电功能的影响,诱导时的一过性兴奋及此种种现象的原因与预防等等。
此文章描述了七氟烷对小儿脑电的独特影响,随浓度增高,BIS值反而升高,这提示高浓度七氟烷可能对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不良作用,因此我们在无确切结论之前应避免使用高浓度(呼出)七氟烷麻醉。
BIS在成人可以用于监测麻醉深度,但用于儿童是否合适,有待于探讨,正如战友所言,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是很成熟,这样如何对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作为一难点摆在了我们面前,有研究者指出大于3岁儿童,应用BIS指导麻醉,可节省七氟烷用药并缩短苏醒时间,相同七氟烷浓度下婴儿的BIS值要大些。
总之这篇文章给出了我们这样的思路:
1、在循环呼吸等其他脏器功能得到很好保护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关注细节性问题。也就是说,大家在尽力使麻醉更完美,在我们认为常规的问题上,还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有待于完善。
2、如何将BIS等对脑神经功能的监测指标转化成指导麻醉用药的衡量标准问题,尤其是儿童。
附相关文献一篇供探讨

网友[cloudy_2005]:
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重症医学部教授麻醉系主席John P Williams在今年年会上做了题为“Bisoectral Index Monitoring,What do we know and where are we going?”的演讲。根据其演讲内容本人简单加以概括总结:
BIS是用双频谱、时间和频率对EEG进行分析的一种专利方法,通过分析得到一个指数,范围从0(EEG没活动)到100(清醒)。
目前BIS主要用于减少术中知晓率,可使复苏更快,提高复苏质量。
John P Williams认为,儿科可以应用BIS并减少麻醉费用,但小于1岁的不适用。对1岁或小于1岁的患儿解释BIS时要慎重。
网友[麻醉陈勇]:
BIS在小儿中应用
BIS是在成人群体中开发和测试而产生,BIS对新生儿和小儿的大脑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小儿不同药物的作用、麻醉剂的效果对BIS的影响仍不清楚。最明显的障碍是缺乏对小儿知晓的确定和测定手段。成人的资料不能简单地应用于小儿。
目前BIS与小儿知晓、镇静深度和麻醉药的作用等方面相关性的文章不多。在BIS用于小儿和成人比较,Degoute等(2001)研究七氟醚麻醉催眠下的关系,在意识消失时小儿的BIS值为86.7和成人的BIS值为87.4(无显著差别),在清醒时BIS值成人和小儿也无明显的差别,说明BIS对七氟醚的麻醉催眠成分在成人和小儿中都有很好的相关性。Davidson等(2004)研究2~15岁小儿,在相等效应(1MAC)下,氟烷的BIS值为35.9而异氟醚的BIS值为56.5,有明显的差别。在麻醉恢复清醒后两种药的BIS值无差别,因此小儿氟烷麻醉下BIS指导麻醉催眠深度可能造成麻醉过深。Denman等(2001)报道新生儿和小儿BIS和呼气末七氟醚有线性相关,<2岁的小儿BIS下降50%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1.55%比小儿的1.25%高。Agrawal 等(2004)研究BIS监测小儿ICU病人的镇静,镇静用药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或苯巴比妥,BIS和Ramsay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2,操作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提示BIS能很好地监测小儿的镇静深度。McDermott 等(2003)发现小儿BIS和UMSS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r=-0.704),而<5月的小儿r=0.761,提示BIS能监测小儿病人的镇静。在小儿,对BIS是否有年龄依赖性的镇静催眠药的作用还需大量的研究。
编辑:西门吹血
作者: 麻酥酥 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