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专访——《牛津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手册》主译:丁香园版主杜万良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0-04 03:15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牛津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手册 紫丁香出版工作室 杜万良 丁香园专访 点击次数:

丁香园第一本译著:《牛津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手册》

主编:杜万良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151&id=6154970&sty=1&tpg=1&ppg=1&age=0

1、请问您如何组织翻译了《牛津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手册》一书?

杜万良:这本书是在去年11月开始翻译的。要求是1个月完成。依托网站上庞大的专业人士资源,我们承担了这项工作。

我主要是制定一个内容分配和时间分配的计划,然后贯彻之!

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根据专业和章节长短划分为38个部分,让每个译者可以承担大致相当的任务,保证进度基本同步。

将翻译过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初译、交叉校对和总校对。初译2周,交叉校对1周,总校对1周。实际比这个时间要稍长一些,但基本遵循了最初的设计。现在看来这种模式是可行的,进一步完善之后,丁香园的实力完全可以实现“一个小组一本书一个月”的目标。

2、请问在翻译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杜万良:首先是网友分散于祖国各地,如何将文稿以最快速度送到译者手中?以往的传统翻译方法是复印之后分发。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扫描和网络存储,只用两三天就可以将文件发送到每个人的手中。

第二个问题是翻译中有网友因故退出,而且没有事先通知,到提交译稿时失去联系。只能重新找人翻。好在当时我们有一个同步的人才库建设,我从人才库中找到几位网友将这一部分内容拆分翻译,两天就完成了,没有影响进度。有一个很遗憾的问题,考虑到内容很少,这几位临时增加的译者没被列入译者名单,而是列入致谢,虽然我事先征得他们同意,但书印出来之后我还是非常后悔。他们是:高传平、徐生新、任爱军。我们将按照正式译者发放稿费。

第三个问题是书里有一些生词,从现有的各种词典里都查不到,问谁谁都不知道。我充分利用google的搜索功能推敲词义,将所有疑难词的词义解决了。

第四个问题是当时网站偶尔不稳定。翻译中很多问题需要在网站上讨论,但天公不作美,有一次讨论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网站无法登陆了。我在网上临时建立了一个论坛,通知译者到这个备用论坛上联系,解决了问题。

第五个问题是全文通读。这本书字数较多,跨越各个专业,需要全文通读数遍,解决疑难、查找错误、统一风格,最终定稿。连续很多天熬夜,白天还要在重症监护室上班,属于体能挑战,完工的那天高兴之极。体会到高度紧张之后的放松真是人生极大的快乐。

其实最大的困难是时间紧、任务重。论坛上的老站友在关键时刻给予的援助和支持是无价的。

3、您觉得在翻译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杜万良:最大的收获是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发现了各版的人才,锻炼了网站的队伍,扩大了所有参与者的知名度。

4、您如何进行翻译文字的质量监控?

杜万良:质量监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

第一步,自己要对这本书的难易程度有一个评估,有利于掌握尺度;

其次选译者时最好专业对口、学历较高、在网上表现较好,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外行话”。

还要进行交叉校对,发现彼此的问题,相互探讨,求得正解。

后期要反复通读。要根据书的特点有重点地看。参考值要逐一核对、图表要逐一核对,这些是最容易出现硬伤的地方。

现在我们每次翻译都要强调“专业对口、量力而行、保质保量、文责自负”。主译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无论怎么认真,细心的读者仍会发现这本书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将总结经验,在以后的翻译中加以改进。

5、在此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或者有趣的花絮吗?

杜万良:居然没有花絮!

6、您的同学或者导师对此书有何评价?

杜万良:有一个书店,可以到医院送书上门,他们告诉我说卖得很好。很多同事要求我签名赠书,有人还购买了这套书的其它几本。

最后,请允许我向所有参与和关心丁香译苑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编辑:西门吹血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