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图书而言,相互引用、大段摘抄的情况相信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同样的作者、在差不多的时间、于不同出版社推出两本大同小异的工具书,可就相当少见了。不过,咱药学读者今天就有幸撞上这么一出。
这两本书主编相同,内容相似,章节体例几乎一样,多数段落一字不差, 看上去真像孪生兄弟一般。它们就是四川科技出版社的《药剂辅料大全》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中国药用辅料》。
至于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阿捷也不明就里。因为化工版的那本是材料出版中心的图书,并非阿捷部门的产品,因此前因后果和背后的故事难以得知,也不便过问,而大多读者对此也没有兴趣。
但这样一来,读者选择时就要犯难了。因此阿捷这次以一个读者的角度对这两本书进行了仔细比较,希望对大家的选择有所帮助。
四川科技出版社的《药剂辅料大全》出版于2006年1月,共1400多页,普通16开,五号字排版,244万字,定价160元。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中国药用辅料》出版于2006年4月,共1000多页,国际大16开,小五号字排版,237万字,定价180元。由于两者采用的开本和字号不同,因此虽然字数接近但前者看上去厚重许多,而价格还低一些,比较吸引人。但后者的纸张质量较好。
四川科技出版社的《药剂辅料大全》主编为罗明生、高天惠,副主编有侯世祥、罗非非、冉懋雄、高文勋,主参编人员共16人。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中国药用辅料》主编为罗明生、高天惠、宋民宪,副主编为张志荣、夏军平、金朝辉、罗非非,主参编人员共31人。除了罗明生、高天惠、罗非非三人外,其他人员完全不同,差别之大令人吃惊。
从内容分析,两本书有同有异。同不是一般的同,是一字不差的同;异也不是一般的异,除了一些文字变化外,更出现许多全新的内容。因此两本书虽然字数接近,但风格定位已有差异。
从结构上看,两本书都分为总论、分论、各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辅料基本知识、各类别辅料及其在主要剂型中的应用、各个辅料的详细信息。总论、分论两部分的各章顺序以及名称都大致相同。总论中的具体内容基本相同,但分论每章中的内容结构就开始不同。各论中的品种都是1000多种,但次序编排方法不同,每种辅料的项目、内容也有较大差别。四川科技出版社的《药剂辅料大全》书后附有中英文索引,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中国药用辅料》书后没有索引,但有四个附录,分别是:通用试液、鉴别实验方法、通用测试法、其他测试法。
总论部分:
总论部分只有二三十页,几乎是一字不差的,但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在第三章增加了两节内容,分别介绍新辅料的研究趋势以及辅料管理现状,感觉作者更注重与现实的结合,并且强调辅料本身的问题。这一特点在后面表现的更为清晰。
分论部分:
分论部分两书显示出比较大的风格差异。首先是篇幅不同,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在这一部分用了600多页,接近全书的45%,而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这一部分用了300多页,大约占全书的30%,两者相差约40万字。虽然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这一部分字数少,但章节反而更多。在这一篇的第一部分各类辅料中,增加了生物制品用辅料;在第三部分,即辅料在制剂新技术中的应用中,又多出5章内容,分别介绍辅料在纳米粒、磁性制剂、定时释放制剂、定位释放制剂和口崩片中应用,总共大约25页,6万多字。
如果说这些增加的内容显得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比较注意新技术的发展,那么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显然注重辅料的实际应用,几乎每类辅料、每类制剂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实例。而化工版除了新技术部分保留较多实例外,其他部分的实例几乎全部删去,大多只保留一个例子。
分论部分对每类辅料的介绍,两书内容基本相同,但也存在差别。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对每类辅料的介绍大致采用定义-作用-选用-分类的结构,而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则进行了一些简化,采用概述-分类-选用的结构,删减了一些偏于理论层面的作用机理等内容,增加了部分安全性知识。个人感觉后者更注重安全和选择,信息更丰富,叙述也简明清晰一些。但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在每类辅料中都列出本书中属于该类的全部品种,并且注明该辅料在书中的编号,便于读者按类别进行查找,个人感觉十分方便。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在分类中也列出了具体品种,但查阅起来就不够方便了。
各论部分:
在这一部分,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比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又多出近40万字,主要是在每个辅料的介绍中都增加了一些项目。这些增加的项目包括:化学名、CAS号、质量标准、鉴别方法、含量测定、检查方法、管理状态(即已经被批准用于哪类制剂)等,当然并非每个品种都增加了上述所有项目,如我随便翻到的品种乙二胺就没有检查方法一项。另外还有一些项目被单列或合并,但实际内容与后者相同,这些项目的拆分合并是否便于读者阅读,可能不同读者会有不同感觉,个人觉得使用惯了都还比较方便。
平均看来,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比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每个品种约多出三分之一的篇幅。这些增加的内容显得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更加注重辅料本身的性质,同时将安全性、规范性提高到新的高度。而这一点的符合辅料发展的方向的。
但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在品种的编排上更清晰方便,在目录中就列出各辅料的相关品种,便于查找。而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是将相关品种编写在主品种之内,目录上又没有显示,加上没有索引,所以很不方便。这也是为什么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的目录上品种只显示700多个的原因。
其他方面:
两书在术语上有些区别,如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中的澄清剂、纳米粒,在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被称为絮凝剂、毫微粒,但对专业读者而言不存在障碍。还有一个细节,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的眉题过于粗略,起不到帮助查找的作用,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的眉题稍好一些,多少能帮助读者了解所在章节是什么。但是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没有索引,实在是一大失误。作为一本大型的工具书仅有目录是不够的,何况目录还不全,没有列出相关品种。而且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给每个品种一个单独的编号,使得查找非常容易。
综合以上分析,阿捷觉得两本书各有一定特点。四川科技版《药剂辅料大全》注重应用,有丰富的实例,编辑考虑了读者使用的方便性。化工版《中国药用辅料》更突出辅料本身的要求,对国际标准的引进、安全、检测等内容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个人以为,前者对药厂生产人员似乎更适用,后者对辅料生产人员和新药研发人员似乎更适用。这个意见仅供参考。
不管这两本书背后有多少是是非非,读者能选到对自己最合适的图书才是最重要的。限于阿捷的水平,这些分析大多是纸上谈兵,而真正的一线专业人员的建议才是最有价值的。也希望大家挑选这两本书时稍微多花些时间,因为它们毕竟属于孪生兄弟,用起来是否顺手,也许就在您的一念之间。
编辑:7100
作者: 阿捷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