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淘汰天然橡胶塞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5-07-02 11:23
点击次数: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淘汰天然橡胶塞的举措,无疑将对提高我国输液制剂自动化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公司也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并组织技术人员与胶塞生产厂家共同进行相容性试验等准备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不能解决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严重影响了丁基胶塞替代天然胶塞的实施进程,现将存在问题分述如下:
一、  当前国内丁基胶塞质量与实施淘汰天然胶塞的时间不同步
国内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丁基胶塞作为药用包装,且多用于粉针类,由于丁基胶塞的产品开发比国外先进国家起步晚了近30年,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
我公司在对国内多家知名丁基胶塞生产厂家提供的样品进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试验过程中,发现国产丁基胶塞用于该输液有以下问题:
1.清洗(采用较先进的超声波清洗技术)困难,影响产品澄明度;
2.胶塞迁移成份与药物有反应,导致药液颜色变浅;
3.药液中有关物质增加,导致输液产品不合格。
将我公司采用天然胶塞加涤纶膜生产的产品与某知名输液生产厂市售丁基胶塞同类产品作对照,比较澄明度,灯检台下的药液透明度明显不同,丁基橡胶塞产品药液有混浊感。
提供试验样品的丁基胶塞的生产厂家承认:现阶段丁基胶塞主要应用于粉针及冻干粉针的生产,输液生产厂家对国产丁基胶塞均在考察阶段,尚未正式启用,且在试验中均有以上类似问题。据了解,目前采用丁基胶塞生产输液的厂家多用进口产品,且应用品种不多,基本限于少量高附加值品种方面。
在丁基胶塞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我公司为逐步适应丁基胶塞生产输液问题,还以丁基胶塞加膜进行试验,结果证实其密封性完全不能保证。
目前,距离国家淘汰天然橡胶塞的期限已近,时间紧迫,但面对众多的品种相容性试验尚在研究阶段,国内丁基胶塞质量尚未解决的情况,如不给予输液生产厂家一定的缓冲期,有可能造成用药的安全性难以保证或市场输液品种不能满足医疗需要的问题。
与2001年起粉针开始强制性推行丁基胶塞不同的是:粉针为固体干燥粉末,不经高温灭菌,粉针与原使用的天然橡胶塞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问题相对也较少,采用优于天然胶塞替代品则易于实施;而输液为液体制剂,将原涤纶膜与药物完全隔离改为直接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丁基橡胶接触的包装形式,橡胶中填充成份由不直接与药液接触变为直接接触,不利于药物稳定性,对人体有害的成份也容易迁移至药液中,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灭菌时更易发生质量变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大输液推行丁基橡胶塞要做的工作比粉针要多得多。
国家强制推行粉针丁基胶塞也是按不同时间段及品种类别分步实施的,因此在大输液强制推行丁基胶塞时更应谨慎行事。
二、  国内输液品种繁多,与胶塞相容性实验研究严重滞后
近年来,国内大输液品种发展较快,尤其是治疗性输液品种激增,但国家对实施丁基胶塞替代天然胶塞工作的指导不足,缺乏组织和牵头在行业内进行多学科的技术合作,导致品种开发时,普遍对丁基胶塞与药物相容性试验缺乏研究,因此,在过去的十年中,丁基胶塞生产厂家上马虽多,但对适用不同性质药物的丁基橡胶塞的不同配方研究工作严重滞后,甚至到目前,不少输液生产厂家对丁基胶塞有关知识知之甚少,导致到2004年大限即将来临之际,仍然信心不足,只有采取观望态度。
现阶段,由各输液生产企业各自为战,开展丁基胶塞相容性试验工作,因资源有限,缺乏标准化管理,不仅不能保证质量,而且影响该项工作的实施进程。只有充分组织和调动各企业的力量,集中解决各企业的共性问题,才是一种有效和高效的办法。
三、  国内相关设备配套落后,输液瓶质量良莠不齐
丁基胶塞取代天然橡胶塞的工作实施,需要多行业的合作,其中包括制药机械行业配套清洗设备、加塞、轧盖设备,虽然近年来制药机械发展迅速,但不少存在加工精度不足,材料低劣的情况,同类设备产品的技术性能与国外比较均有一定差距。在丁基胶塞试用的过程中,反映较多的胶塞的清洗问题、轧盖的密封性问题,与配套的设备的性能均有一定关系。
此外,输液瓶的规格尺寸的偏差,是多数输液瓶生产厂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相对天然橡胶弹性较小而无反口的丁基胶塞来说,密封性问题将会因此暴露出来。从我公司使用国产输液瓶来看,外型尺寸的偏差是造成生产线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而瓶口尺寸的偏差是造成下塞机不能经常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将成为影响丁基胶塞密封性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四、  进口胶塞价格昂贵,对成本造成较大压力
为了保证输液生产的质量稳定和用药安全,如在短期内强制淘汰天然橡胶塞,输液厂家唯有采用进口涂膜丁基胶塞,但每瓶额外0.5~0.7元的成本加在本来就薄利的低值输液上,输液生产企业无法消化和承受,只能将此成本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或者停止某些品种的生产,这无疑对医药卫生的发展和消费者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建议:
1.国家在推行大输液淘汰天然橡胶塞,应根据目前国情给予输液生产企业一定的缓冲期。在操作上可借鉴地方标准升国标的经验,由国家或行业根据品种持有企业情况,组织并指定相关企业开展不同品种与丁基胶塞的相容性研究和丁基胶塞配方研究。进一步将不同配方丁基胶塞分型,并分类细化标准,将质量标准纳入国家管理而并非是按企业标准管理,在标准中确定不同配方丁基胶塞的适用范围,以确保用药安全。该项工作的研究费用可由品种持有企业与丁基胶塞生产企业共同分担。
2.在缓冲期内根据成熟的品种及品种的档次进行分步实施,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某一类输液的丁基胶塞替代工作。以药品的安全性为原则,成熟一批,实施一批。
3.国家应制订政策鼓励输液生产厂家加快天然橡胶塞向丁基胶塞转换,包括在销售价格和招标上的倾斜政策。
4.加强与制药机械生产与药用输液瓶生产的行业技术协作,提高制药机械及配套包装材料的质量水平,以适应输液瓶塞升级换代的形势需要。
综上所述,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的共同宗旨,保证人民群众的的正常医疗用药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的共同责任。期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天然橡胶塞向丁基橡胶塞的转换工作。
*****************************************************************************

各位同行,大限已近,抛砖引玉之作,希望能引起共鸣,敬请发表意见,错误之处,恳请斧正,不胜感谢!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115&id=2018144&sty=1&tpg=1&age=-1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jlb发起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