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化检测方法(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3-04 22:15 文章来源: 丁香园 - PCR技术讨论版
关键词: 甲基化检测 测序 PCR 点击次数:

第四部分 修饰后DNA用于PCR


这一步也没有悬念。我主要谈一下这里面的几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1. 引物问题:我感觉自己设计引物有相当的难度,我曾设计过几对引物,并且试验了一下,但以失败告终。如果时间充裕、作的又是比较新的基因文献不多,自己设计引物没有问题。如果不是这样,还是参考文献更好些。首先查阅SCI分值高的文献,然后是著名实验室的文献,如果国内有做的,更好了,可以直接联系咨询。查到序列后,一定要和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防止有印刷错误造成的个别碱基的差别。然后再到google上搜一下,看用的人多否,体系条件是否一样。用的人多、体系条件一样,表明可重复性比较强。我也是按此行事,算比较顺利。

2. Taq酶问题:有文献用高保真的金牌Taq(Platinum),但我感觉只要体系正确、变性退火等条件合适,一般的热启动酶是可以的。我开始使用的是Takara的LA Taq,很好用,配有10x含mg++的LA缓冲液。有时候用没了,暂时以Takara 的普通Taq酶也可以。如何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初作者还是用好一点的酶。

3. PCR的条件:变性一般都选择95℃,3min。其余我感觉还是根据文献,退火可以根据你的引物的退火温度在小范围内尝试。一般和文献报道差别不大。只是扩增片断特异性的问题。建议根据文献。

4. 做PCR的EP管最好选择进口的,壁薄且厚度均匀,这可以保证温度的迅速变化可以及时传递给管内的反应液,使体系真正在所设定的温度下运行。

5. PCR仪:如果在某一个仪器上作出来了,最好一直用此仪器继续。不同的仪器“脾气”也不一样,但EP管必要和仪器内的插孔紧密结合方好,留有空隙,我认为会影响温度的传递。

这一部分有些啰嗦,只是个人一些不成熟经验。有疑问处,请大家指出,交流。今天先到这里,现写一些内容,比较费劲,总是不能一挥而就。望见谅。歇息一会准备写最后蓝白斑筛选克隆这一部分。

第五部分 PCR产物的凝胶回收


这一步比较简单,可以购买一个凝胶PCR产物回收试剂盒,国产的就很好、价格也合理,比如TIANGEN的产品(用过)。把切下来的胶按说明书操作即可。

几个细节:
1. 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要使用新配的电泳液。凝胶浓度1%-2%均可。

2. 凝胶DNA回收时在300nm紫外灯下观察条带位置,切取目的片断所在位置的凝胶,尽量小,保证特异性。

3. 紫外照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对DNA有损伤。

4. 回收后的DNA如不马上用就储存于-20℃,在数月内是很稳定的。


第六部分 PCR产物与T载体的连接和转化、蓝白斑筛选


1. 连接T载体(本实验使用的是Promega的试剂盒)
15ul体系
T-easy 1ul
Ligase 1ul
2xbuffer 7.5ul
DNA 5.5ul
4℃,过夜。  

2. 连接产物的转化
1)-70度冰箱内取出感受态细菌,融化后置于冰上;
2)连接产物15ul 全部加入,至于冰上30分钟;
3)42℃, 90秒钟;
4)冰上2分钟;
5)800ul LB培养基;
6)280rpm,37℃,摇床45分钟(将管放水平了摇,保证菌液摇匀);
7)8000rpm,1分钟;在超净台内去上清,留100-150ul;
8)涂板:37℃孵箱过夜;(板为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固体LB培养基)
先涂:X-gar 35ul,IPTG 25ul ,后涂:混悬液 。过夜后可见板上长出很多蓝色或白色斑点,取白色斑点,尤其是蓝色斑点周围的白色斑点,此处自联率较低。

3. 取白斑,划种于新板上
新板:先涂:X-gar 35ul,IPTG 25ul ,然后于板底划出分区,进行标记。根据需要,一般一板作50个克隆没有问题。
针头挑白斑划2道于板上相应区域内。37℃,孵箱过夜。

4. 联系测序公司送测序。一般一个克隆在35-45元。

这一部分的细节:
1. 涂板要均匀,保证Xgar和IPTG均匀分布在板面上;

2. 不要让蓝白斑长得太满,否则选取克隆时容易一下挑2个。

以上是我实验的全部过程,终于写完了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有疑问,敬请提出,以便交流。并请不吝斧正。


编辑:blue

< 上一页
分页: [1 ]   [2]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春雨濛濛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