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与病理生理实例集(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1-04 19:19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生理学 病理生理 教学 生活 理论 实践 点击次数:

网友[梦幻云儿]:

传统的早餐是稀饭。习惯后一上午不会觉得饿。但有时早餐丰富一些,吃得饱了,反而饿得快,不到十一点就饿了。学了生理学后才知道:原来胃的平滑肌象弹弓的橡皮筋,在一定范围内,拉得越长,收缩得越快。(肌肉的前负荷和初长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网友[
redkindszhusl]:

1、事例:海洋是个弱肉强食的险恶世界,枪乌贼作为软体动物的一种往往是金枪鱼、鲐、带鱼和海鸟等海洋动物的美餐,但它能够在海洋世界中很好的繁衍生息、美美地生活下去,其生存之道是在发现危险时坚持快速逃跑这个硬道理,它是游得最快的海洋动物之一!它的神经系统中进化出了一条适于快速传导神经冲动的巨大神经纤维,大大提高了神经系统启动运动器官的效率。

生理知识:巨大神经纤维在生物电研究中的作用;无髓神经纤维通过增大直径以提高冲动传导速度(这可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之道)

2、事例:一个人悲伤时大哭,涕泪俱下,我们总是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来形容,我觉得这个形容在生理学上不成立,因为这一把鼻涕中大多是眼泪,所以我喜欢把上述的形容改成:人悲伤时,1.5把眼泪加上0.5把鼻涕汇聚成“下流“着的悲伤溪流。

生理知识:泪腺的活动明显受到神经和心理因素的调节。

3、事例:月朦胧,鸟朦胧,人也很朦胧,这都是哪个惹的祸?

生理知识:星月之光下,人的视觉是由视杆细胞形成暗视觉的,只能看清大致轮廓,当然朦胧了,犹如磨皮效果一样!

网友[sunxjk]:

冬天的时候人尿比较多一些,而夏天则少一些,考试前比较容易尿。这存在一些生理调节现象。冬天由于气温比较低,出汗少,人体为实现体液的平衡,通过肾调节是尿增加,夏天则正好相反。考试前的情况是神经调节,由于情绪紧张导致。

网友[redkindszhusl]:

编事例:初一学生小强虽已是一个看似高大的小伙子了,但上课仍爱做小动作。有一次,身材小巧的英语老师小芳实在忍受不了小强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多次警告没有效果时,无奈的小芳老师决定要亲自动手把小强请出课堂。谁知道小芳老师用尽吃奶力气拉动小强的膀子时却遇到了小强无意的反抗,重重地倒在了小强的身上,只听班上同学一片暗笑!此时只听老师眼里含着泪珠狠狠地说了一句:“我拉你出去,你还敢反抗,课后找校长来!”与此同时,小强却是一脸委屈的样子,怯生生地说了一句:“老师别,你倾倒不是我的错,是你太用力拉我膀子,我膀子做出的自我防卫。”朋友,你觉得小强说的话有道理吗?

生理知识分析:小芳老师用力牵拉小强上肢的有关肌肉而是这些肌肉被拉长,自然就会发生反射性的回缩,进而老师倒向小强。在这点上,小强没有错,谁叫牵张反射是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基本反射呢!当老师也是需要一些生理学知识武装,以免发生不测。

网友[pollyerik2005]:

1、事例:小王今天在外面走了一天,回到家里觉得脚好疼,为什么人路走多了会脚疼啊?

生理知识:足弓是成三角形的,也就是说支撑你的力量都落在脚的两边,那走路走多了,当然压力就很大,尤其是走的时候要脚跟和脚掌分别用力。

2、事例:老张因为大腿骨折卧床了几个月,今天石膏终于拆了,就想下来活动一下,没有想到一起来就觉得眼前一黑,站不稳,为什么?

生理知识:人在直立时,身体心脏水平之下部位的静脉充盈扩张,可以比卧位时多容纳大约500ml血液,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搏出量与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降低。反之,由直立转为卧位时,心输出量增加。

长期卧床或体弱久病的人,静脉管壁紧张性较低,易扩张,加之肌肉无力,挤压作用减弱,故由平卧或蹲位突然站立时,血液淤滞于下肢,以致静脉回流不足,从而减少心输出量,动脉血压急剧下降。此时,可出现眼前发黑(视网膜缺血),甚至晕厥(脑缺血)。

3、事例:小备游戏时不小心吧手划破了,流了血出来,把手帕都染红了。他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的血是红色的啊,而且有的血是鲜红,有的是暗红的呀?”

生理知识:血管中奔流的红细胞是血液最主要的构成,它占全部血液量的50%左右。所以,当这些红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使得血液成为红色的了。我们人体的血液中,所含氧气量的多寡,是决定血液颜色的关键因素之一。动脉血因含氧量高,所以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少,所以颜色暗红。当我们不小心划破皮肤时。从伤口处就会流出红色的液体,这就是我们人体的血液。

网友[diaohuiling]:

生理是医学基础学科,但是也非常难以理解。内分泌一章讲甲状腺的时候,我建议先讲一甲亢和甲低患者的病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再让学生根据他们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去推出甲状腺激素的物质代谢作用,这样以便理解记忆。

网友[llvxuer]:

在讲到神经一章时我常会将到在走进科学看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在讲到舞蹈病时看到一个故事:一家人,由于奶奶嫁过来时,患了一种疾病,每天走脚不停使唤地不停抖动,甚至连吃饭都困难,吃一顿饭大约2个小时,而且人越来越瘦,临死时就像一具舞动的骷髅一样。这就是舞蹈病,这是一种基因缺失的疾病,其发病机理正好与帕金森病相反,是由于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

网友[kathalin0315]:

讲到感觉的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时,问学生:众所周知,人在安静的情况下比嘈杂环境中容易入睡,但大家想过什么原因么。另外,如果大家上课打瞌睡的话,我课上所讲的,黑板所写的,你们就很难接受,为什么呢?就这事例解释两大系统在感觉传导中的作用。

网友[雨柔]:

“直肚肠”与蠕动冲:

MM吃饭很慢,一顿饭一般要吃半小时。但MM有个坏习惯,吃饭还没吃完,往往腹痛难忍,要上厕所。所以人们戏称她直肚肠,一吃就拉。

其实这不是病,是生理学上的一种现象。

先复习一下大肠的运动形式:

1、袋状往返运动这是在空腹时最多见的一种运动形式,由环行肌无规律地收缩所引起,它使结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距离的位移,但并不向前推进。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这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其内容物被推移到下一段的运动。进食后或结肠受到拟副交感药物刺激时,这种运动增多。

3、蠕动大肠的蠕动是由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收缩波前方的肌肉舒张,往往充有气体;收缩波的后面则保持在收缩状态,使这段肠管闭合并排空。

在大肠还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它通常开始于横结肠,可将一部分大肠物推送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集团蠕动常见于进食后,最常发生在早餐后60min之内,可能是胃内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所引起。这一反射主要是通过内在神经丛的传递实现的。

集团蠕动又称蠕动冲。

MM的直肚肠原来是蠕动冲作的怪!

网友[狼帝]: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道难题,白天百思不得其解,但到了夜间茅塞顿开:一篇文章,白天搜索枯肠难以下笔,但是到了夜里却文思如潮。这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研究发现,人脑每分钟可接受6000万个信息,其中2400万个来自视觉,300万个来自触觉,600万个来自听、嗅、味觉。在浓重的夜色中,闭目而思,几乎完全避免了来自视觉的信息对大脑思维活动的干扰刺激,静卧于床上又能将触觉信息对思维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十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思维潜力,使人对问题的思考易于突破。如果再加上偶然和特殊因素激发,还有可能使大脑潜力超常发挥,即产生“灵感”。其次,人躺着时,由于大脑供血状况明显地得到了改善,这又为大脑活动提供了最佳的营养保证;如果一觉醒来,大脑在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又将进入精力充沛的状态,这些也为灵感火花在夜间爆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脑研究专家们还通过脑电图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脑细胞的电活动在夜间易处于同步状况,这也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潜能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网友[luohui961]:

去年经历过一次松花江污染——哈尔滨停水事件,所以想到了这个:外科书上这样解释休克——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病征。可以这样打个比方来说:人体就像一座城市,心脏就是自来水厂,各个供水主干线就是大动脉,分到各家各户的水管就是毛细血管,应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就是整个城市的中心和重要部门,如水厂、医院和电厂,而下水道相当于静脉。当缺水时,政府会首先启动一项应急预案,暂时先让居民普通用水停用,以保证重要部门的供水,只有这样才能暂时维持整个城市的运作(休克代偿期)。但如果缺水时间过长,超出了居民家庭储水的下限,居民将在无水条件下(相当于无氧代谢)无法保证基本生存,这是政府就不得不将总量不多的水分出一部分给居民生活使用,使重要部门开始缺水(相当于休克病理生理机制的II期)。当缺水情况持续不能解决,那么居民以及其他部门的用水量激增使得重要部门进一步缺水,最终导致医院、电场甚者水厂都无法运作,不得不开始掘挖开挖地下水、使用回收利用的中水,长此以往会对整个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和地理地质结构、城市居民健康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害(休克不可逆期)。

有很多不太合理和无法比方的地方,如后期的DIC就没法打比方,但我想大概应该是这样吧。


网友[狼帝]:

大家一定有过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情况吧!这主要是因为在剧烈运动时机体的耗氧量急剧增加,其中以骨骼肌的耗氧量最大。这时骨骼肌一般会处于缺氧状态,机体开始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在机体中堆积,刺激周围组织,从而产生酸痛感。

网友[孤峰晓月]:

炎热的夏天,野外从事重体力劳动,汗水把毛巾一会就湿透了,不停的擦汗,大约30分钟就要把让汗水浸透了的毛巾拧一次水出来。活干久了,人会感觉疲劳和口渴,多数人会不停的喝白开水,但是我个人体验,喝糖水(不要放很多糖,就是不要很甜)会更好,因为喝完后,一是解渴、二是缓解疲劳,干活更有力气。

因为糖水,一是可以补充水分,二是可以补充能量。糖经口进入胃肠道后,很快经肠道被吸收入血,然后被饥饿的肌肉细胞吸收进细胞内,在细胞内进行有氧氧化和三羧酸循环后,被转化为ATP供能,所有就感觉不那么累,而且越练越有力气!

建议在夏季野外作业的时候,可以喝点含糖的开水,当然饮料更好,那要很多罐的饮料,估计一个上午要喝掉5L以上!

网友[欲树临疯]:

讲述休克微循环改变时,用城市的交通来形容。

真毛细血管——城市中心区的大街小巷;动静脉短路——连接武汉城区的大桥;直捷通路——武汉的外环线。

 网友[吾将上下而求索]:

弹性阻力与顺应性:

例如:大气球容易一吹就胀,不费劲;小气球很难吹,费劲(吹的人胀得面红脖子粗)。因为大气球容易扩张,阻力(弹性阻力小)小(顺应性大),小气球不容易扩张,阻力(弹性阻力大)大(顺应性小),所以弹性阻力=1/顺应性,呈反比关系。



编辑:ache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丁香园集体创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