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我一直在想。医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他和一名厨师究竟有什么区别?
同菜谱一样,诊治疾病的每一个步骤,教科书上都写得明明白白。绝大部分医生无非是照单下药罢了。从这一角度而言,做医生不需要娴熟的刀工,不需要对火候的把握。比起做大师傅来,要简单的多。何苦还要5年寒窗苦,星夜挑灯读。
但区别还是多少有一些的。
菜做不好,可以重做。人治不对,不可复生,故而,医者,惧也。
汤的味道,尝客品之。病的痛苦,医患皆知,故而,医者,悯也。
饭之贪口,至多腹胀。药之毒性,可预防而不可预知,故而,医者,慎也。
我想,当医生的年头多了以后,课本忘得差不多了,大概也就剩这几个字了吧。
记得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对自己的记忆力很自负。背起教科书来,条条是道。尤其是谈起诊疗常规之类的东西,琅琅上口。
等到当实习医生时才发现,病人怎么这样不“合作”?
明明内科手册上对于肝硬化腹水治疗常规里黑纸白字写的应该用“白蛋白”,可是这位老乡却苦苦哀求说一支白蛋白的价钱比一只生猪还要贵,可是家里面已经卖掉了最后一头猪,连鸡鸭都没有了。马上就要春耕了,还要买种子买化肥,绝对拿不出这白蛋白的钱。要不然就不用,要不然就先欠着。大夫您老看病捡最重要的治,其他就算了。这不简直就是“无理取闹”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这病还怎么治?这医生怎么当?
等到做住院医生的时候,同样有很多的烦心事。
明明护理常规上注明的昏迷病人应该定时翻身,以免褥疮形成。可护士却说她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这么多病人,别的病房都是病人家属帮着病人翻身,你凭什么例外?这本来就是病人家属的活。可这位家属却泪流满面地说,老爷子是红军干部,在位时清廉下台后,没有积蓄,没有给子女留个好位子。现在单位效益不景气,挣的钱不够请小保姆,也不可能天天请假,否则肯定下岗。组织上配备的勤务兵留在家里,还要照顾老太太和一大家子人,这里就全靠小大夫同志您了。靠我?我就这么一个病人?我有三头六臂?我这病还怎么治?这医生怎么当?
还有更让我无可奈何的。
直肠癌术后的病人一天天瘦了下来。这让我十分紧张。翻翻教科书指明应注意:手术切口慢性失血、化疗的副作用、肿瘤转移、食物不可口、病人思想负担重、并发糖尿病、甲亢、白血病、感染发热等等诸如此类?不应该呀。这是一个十分早期的病变根本不用化疗转移更无从谈起,病人情绪很乐观,除了每天的正常伙食,满屋的补养品消耗的也很快。详细化验了一遍,除了有一点脱水外没有其他的异常。脱水?脱水?检查大便,自然是稀的,但是比别的病人稀的多。可能是拉肚子了。于是对他进行启蒙教育: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无效。推心置腹谈话以求配合治疗,在与病人和家属达成空前一致的共识后再观察一周,仍无效。茫然。困惑。翌日,偶然间看见病人在喝一种黑色液体,这显然不是我开的治疗药物。追问之下,此乃云南某著名中医的祖传秘方,强调“去坚散结,以毒攻毒”是故每天腹泻不止。劝之,遭断否。曰:患者有选择权贵院的治疗已全力配合,至于生活中其他活动你们无权过问,再者大家都是为了治病,两种方法不应相互排斥,搞中西医结合是好上加好。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况且是祖传秘方,治好了这么多人,应该没有问题。你不让我用,肿瘤复发了,你负得了责吗?我倒。我这病还怎么治?这医生怎么当?
比起大师傅来,做医生有时候真是烦人。
诊疗常规里特别强调心肌梗死的病人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以至于我在病床前喷嚏都不敢打。但是这老爷子的几个儿女可真够闹的。有说的有哭的,有带夫人先生的有带孙子孙女的,有吃着自己带来东西的,有把别人东西带走的,有偷看病历的,有追着医生问的。一句话,老爷子还能活多久。答之:为了让病人活得更久,各位应该出去,保持安静。均同意,但无人起身。愕然间,有护士小声告知:诸位都在等老爷子的银行帐号号和密码,闲人回避。我等皆为闲人,回避为佳。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不是清官,也不是…。我这病还怎么治?这医生怎么当?
编辑:蓝色幻想
作者: artemis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