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辩论:血管成形术 vs 药物治疗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前言导读:
NEJM载文质疑血管成形术,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深度报道
NEJM文章作者:Dr. William E. Boden

丁香园特邀评论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关于心导管使用与纯药物治疗的长期比较研究,得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结论。如果论文属实,两组病人数据和治疗结果的确没有差异,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非紧急状况下的胸痛是否要急于做血管成形术?现在流行的治疗方法是否考虑了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及预后分析?
据统计,中国去年有三万人做了支架手术,平均每人花费5万元,现在已形成超过15亿人民币的市场,该市场每年以30-40%的增长幅度迅速发展。中国许多著名的三甲医院做心导管和支架(裸露及涂层)更是热火朝天,一台接一台。中国做一次血管成形术不仅支架费用比国外贵很多,而且支架安置数目之多让人难以置信,瞠目结舌。中国临床应用导管和支架是否有滥用的趋势?其中的驱动力是创新?救人?循证医学?还是金钱动力?导管和支架销售通常走的都是渠道商的路,渠道商靠的不是学术,它靠的是高额回扣,这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某跨国公司去年企图摆脱渠道商走直销,结果销售全面下滑,只能重走旧道。
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这几年临床使用很普遍,但其适应症被夸大许多,安全因素和必要性在国外倍受争议,奇怪的是,在国外成为热门话题的涂层支架安全性和适应症问题,没有得到国内监管机构,专业媒体和医生的关注和讨论,在国内著名杂志,报纸和专业媒体中,看到的是许多夸奖和肯定涂层支架安全性的软文,缺乏对治疗效果安全的客观和全面分析。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4月的论文,对几大导管支架商显然是一枚重磅炸弹,如果文章的结论立得住脚,并被医学界主流所接受,导管和支架销售年年火爆上升,月月畅销不断的场面可能风光不再。
当然任何一种新技术,新产品,如果真能比老药,老技术,老方法更有效安全地治疗治愈病人,那实在是件大好事,价格贵点,医生和药厂多赚点是应该的。否则何以刺激创新和发明。但是如果新的技术和产品,本身并无特别优异之处,只是价格创新高,凭着药厂高超的推广手段,名目繁多的会议宣传,不断发表的论文传播,即使不那么出色的新产品也会被炒热的,成为大药厂的摇钱树。
现在西方一流的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研究经费是由药厂买单的,尽管论文作者按规定都需要做披露,但作者的研究方案,目的,数据采集和结论无处不受药厂的影响,杂志编委无时无刻受到某种无形的压力。学术自由和尊严正在受到一定的挑战。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篇论文是哪家药厂资助的,或许也是某支架导管的竞争药厂(不生产支架导管)支持的。如果真是这样,只要研究方法客观,数据完整,结论可靠,还是值得推崇和尊敬的。任何有助于百姓健康和安全的事,任何减轻政府和百姓医疗负担,少花冤枉钱的举措及新方案都将受到公众的欢迎。
正方观点:目前中国国内血管成形术的开展和临床应用处于合理范围内,不存在过度医疗问题。血管成形术尽管收费昂贵,但临床效果好,如果合理使用,还是应该首选血管成形术。
反方观点:血管成形术只能使急性胸痛患者得到暂时和部分的解脱,远期疗效与合理的药物治疗相似。目前国内存在过度使用支架的情况,没有充分考虑血管成形术的安全性和适应症。对于非紧急状态下的胸痛不应急于做血管成形术,而应首选药物治疗。
同时欢迎您参与投票调查:《血管成形术 vs 药物治疗》
http://www.dxy.cn/bbs/user/survey?id=347
编辑:ache
NEJM载文质疑血管成形术,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深度报道
NEJM文章作者:Dr. William E. Boden

丁香园特邀评论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关于心导管使用与纯药物治疗的长期比较研究,得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结论。如果论文属实,两组病人数据和治疗结果的确没有差异,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非紧急状况下的胸痛是否要急于做血管成形术?现在流行的治疗方法是否考虑了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及预后分析?
据统计,中国去年有三万人做了支架手术,平均每人花费5万元,现在已形成超过15亿人民币的市场,该市场每年以30-40%的增长幅度迅速发展。中国许多著名的三甲医院做心导管和支架(裸露及涂层)更是热火朝天,一台接一台。中国做一次血管成形术不仅支架费用比国外贵很多,而且支架安置数目之多让人难以置信,瞠目结舌。中国临床应用导管和支架是否有滥用的趋势?其中的驱动力是创新?救人?循证医学?还是金钱动力?导管和支架销售通常走的都是渠道商的路,渠道商靠的不是学术,它靠的是高额回扣,这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某跨国公司去年企图摆脱渠道商走直销,结果销售全面下滑,只能重走旧道。
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这几年临床使用很普遍,但其适应症被夸大许多,安全因素和必要性在国外倍受争议,奇怪的是,在国外成为热门话题的涂层支架安全性和适应症问题,没有得到国内监管机构,专业媒体和医生的关注和讨论,在国内著名杂志,报纸和专业媒体中,看到的是许多夸奖和肯定涂层支架安全性的软文,缺乏对治疗效果安全的客观和全面分析。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4月的论文,对几大导管支架商显然是一枚重磅炸弹,如果文章的结论立得住脚,并被医学界主流所接受,导管和支架销售年年火爆上升,月月畅销不断的场面可能风光不再。
当然任何一种新技术,新产品,如果真能比老药,老技术,老方法更有效安全地治疗治愈病人,那实在是件大好事,价格贵点,医生和药厂多赚点是应该的。否则何以刺激创新和发明。但是如果新的技术和产品,本身并无特别优异之处,只是价格创新高,凭着药厂高超的推广手段,名目繁多的会议宣传,不断发表的论文传播,即使不那么出色的新产品也会被炒热的,成为大药厂的摇钱树。
现在西方一流的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研究经费是由药厂买单的,尽管论文作者按规定都需要做披露,但作者的研究方案,目的,数据采集和结论无处不受药厂的影响,杂志编委无时无刻受到某种无形的压力。学术自由和尊严正在受到一定的挑战。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篇论文是哪家药厂资助的,或许也是某支架导管的竞争药厂(不生产支架导管)支持的。如果真是这样,只要研究方法客观,数据完整,结论可靠,还是值得推崇和尊敬的。任何有助于百姓健康和安全的事,任何减轻政府和百姓医疗负担,少花冤枉钱的举措及新方案都将受到公众的欢迎。
正方观点:目前中国国内血管成形术的开展和临床应用处于合理范围内,不存在过度医疗问题。血管成形术尽管收费昂贵,但临床效果好,如果合理使用,还是应该首选血管成形术。
反方观点:血管成形术只能使急性胸痛患者得到暂时和部分的解脱,远期疗效与合理的药物治疗相似。目前国内存在过度使用支架的情况,没有充分考虑血管成形术的安全性和适应症。对于非紧急状态下的胸痛不应急于做血管成形术,而应首选药物治疗。
同时欢迎您参与投票调查:《血管成形术 vs 药物治疗》
http://www.dxy.cn/bbs/user/survey?id=347
编辑:ache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