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肾脏病学会纪念北戴河“肾炎座谈会”三十周年庆典活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8-04 22:00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中华肾脏病学会 肾炎座谈会 北戴河 庆典 点击次数:

  三十年前在北戴河召开的“肾炎座谈会”,不仅确立了肾炎分型与治疗的标准,奠定了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基础;而且在那次会议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因此,北戴河会议是现代中国肾脏病事业的里程碑。

  今年恰逢北戴河会议三十周年,为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激励青年一代,开创中国肾脏病事业的新篇章。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决定于8月2-4日在北戴河新华假日酒店举办纪念北戴河“肾炎座谈会”三十周年庆典活动。

  本次庆典活动特邀为我国肾脏病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肾脏病专家以及活跃在肾脏病临床、科研领域的中青年学者与会,会议将举行著名专家回顾、总结三十年来我国肾脏病各个专业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的大会报告,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专题报告和中青年(45岁以下)学术论坛。


  让历史告诉未来——记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纪念“北戴河会议”

  我国肾脏病学科的发展,已经历了三十年的时光,今天肾脏病学界取得的丰硕的成果,都是以三十年前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为起点的,那次会议是历史的里程碑!

  我国肾脏病学科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个别学校或医院涉足肾脏病的探讨,至70年代末基础还很薄弱。为此,以王叔咸、邱传禄、李士梅、黎磊石、毕增祺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肾脏病专家于1977年10月,在中华医学会内科杂志编辑部的协助下,在北戴河召开了肾脏病学术座谈会,第一次全面讨论和制定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初步方案,为我国肾脏病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当时开会场馆比较简陋,仅有60余人的参会代表,但却揭开了我国肾脏病研究事业蓬勃发展的序幕。

  1980年中华肾脏病学会于宣布成立,并开始在各方面各层次快速发展。

  1982年首届肾脏病专题学术会议召开,出席代表为150人,此后专题学术会议每隔3-4年召开一次,参会人数日益增加,学术氛围与学术水平逐步提高。近5年已发展为全国肾脏病年会,在厦门召开的2006年学术年会,与会代表近2000人。在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下,中国肾脏病学界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迅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许多著名的肾脏病机构每年发表的SCI收录论文数有十余篇,甚至数十篇之多。

  1983年,我国学者首次参加第二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术会议。1990年,在黎磊石教授的努力下,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国际会议--第四届亚太肾脏病学术会议。随后,黎磊石教授、林善锬教授和王海燕教授相继成为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使得国际舞台有了更多中国肾脏病学者的声音。

  1984年《中华肾脏病杂志》创刊,经过几次改版,现在的学术影响力逐渐提高。8项肾脏病专家共识与诊疗规范制定,更好地规范了全国专科医师的临床实践。

  30年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的工作和影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中青年骨干。每年举办血液净化论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召开两岸四地和海外学者专题会场,促进了与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海外学者的交流。学会还采用多种形式拓展在全国范围的继续教育活动。从2002年开始,进行定期的西部支持工作,学会常委足迹遍及西藏、新疆、宁夏、贵州、青海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极大地促进了偏远地区的肾脏病工作的提高。

  自2006年起,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IFKF)联合向全世界提议发起的“世界肾脏日”活动,旨在“促进医生、护士、卫生部门和政府决策者对慢性肾病护理及治疗的认识,来减少这个沉默的“杀手型”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号召及激励全世界为遏制慢性肾脏病做出努力!”,中华肾脏病学会本着这个宗旨,已经在全国范围举行了两次世界肾脏日系列活动,向全社会发出了“关爱健康、呵护肾脏,及早诊断、积极预防”的倡议,提高了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回顾和纪念30年前的北戴河会议,就是要继续发扬老一辈专家严谨、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我们肾脏病学者走过了艰辛历程和峥嵘岁月,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有信心去创造新的业绩、新的辉煌,我们将携手共进,在世界肾脏病科学发展中谱写新的篇章!

1977年10月18全体参加“北戴河会议”代表留影



1980年中华肾脏病学会于宣布成立时第一届委员合影



1980年中华肾脏病学会于宣布成立时全体代表合影

本文图片由丁香园通讯员提供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