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06-01-22 13:51 | 文章来源: 丁香园心血管专业讨论版 |
关键词:
心房颤动![]() ![]() ![]() ![]() |
点击次数: |
目录
1、心肌梗死和室速发生时间
2、人工模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起源于冠状窦口的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4、窦房传导阻滞
5、2:1室房传导
6、起源于冠状窦近端房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图、导管记录部位和电解剖标测图
7、心房颤动和ICD
【1、心肌梗死和室速发生时间】
心肌梗死后室速发作与心梗时间的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心梗后室速多好发于心梗后短时间内、1~2周时间里。
一般认为室速多发生在心梗后第一个6小时内,但是尚不能预测那些患者容易出现室速。这提示我们医生应了解那些时间段是心梗患者容易出现心律意外的时间。
如果室速和心梗同时发生,有时会导致心梗难以诊断,心电图难以区分出心梗。
如果心梗后因室速并发休克也是一个临床难题。
【2、人工模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这个图用来实验里模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需要交替起搏技术。电刺激心室,一旦心室电极感知到心室活动,通过计算机处理,产生一个人为的室房延迟(VA延迟),然后心房刺激器立即发生刺激,产生一个模拟的逆行P波,这个P波下传,又产生QRS波,心室电极再次感知到心室电活动,再产生一个室房延迟,如此循环。在临床上类似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在实验室里可以用来模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研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某些电生理现象。
【3、起源于冠状窦口的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图A是正常窦性心律下心电图。
图B是同一患者发生房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有以下特征协助心电图初步定位于冠状窦口,其后心内电图证实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冠状窦口。
长RP间期心动过速——RP间期长于PR间期
下壁导联P波负向
V1导联P波双向(负/正双向或等电线/正双向)
V1——V3导联P波极性与V4——V6P波极性偶联镜像。
治疗:射频消融寻找最早激动点,注意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鉴别。
4、窦房传导阻滞
A:一例63岁动脉粥样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间歇性2:1窦房阻滞。较长的P-P间期约等于短P-P间期的两倍。这副图也有窦性心律不齐,但紊乱心律之间存在确定关系。例如V5导联,第一个和第二个长间歇几乎等于短周期的两倍,第三个长间歇相对较第一个和第二个长间歇短:1.54秒、1.52秒和1.42秒。这副图也有房室阻滞,因为长间歇后PR间期缩短。
B:一例64岁无器质性心脏病男性3:2窦房阻滞。但酷似房早二联律,Ⅱ导联出现短阵2:1阻滞。所有导联P波形态一致,长间歇后P-R间期较短周期后缩短。长间歇略小于两倍短周期,这是Wenckebach效应的作用。
【5、2:1室房传导】
房室结传导功能交替衰竭,例如我们熟悉的2:1房室阻滞,如果发生在正常心率下常是不应期异常的结果。心肌炎症、缺血或药物作用可以出现此类异常。正常变异或严重的洋地黄中毒一般不会出现交替的房室结2:1阻滞。快速的房性心律失常往往出现一定程度的房室传导衰退,特别是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迷走活性药物在正常心率下可以导致3:2反应或减轻至Ⅰ度房室阻滞。
影响正向前传的因素也可以影响房室结细胞的逆传速度。交替或2:1逆传阻滞允许心房激动和产生异常P波(位于QRS波和T波之间)(见图5)。这虽是一种异常现象,但除了提示基础房室交界区心律外并无任何意义。这种情况可见于洋地黄中毒。
图5是一例65岁缺血性心脏病怀疑地高辛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呈现交替(2:1)室房阻滞。心电图主要是交界区心律伴心房逆向激动。P波电轴接近-90℃,交替出现于QRS波和T波之间,每个导联第一个、三个、五个和第七个均是,其间的心搏没有心房激动的证据。
作者: 浅浅阳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