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期胃癌协会会长丸山雅一的话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2-16 13:27 | 文章来源: 丁香园 |
关键词:
日本早期胃癌协会![]() ![]() ![]() |
点击次数: |
凡是参加过中日早期胃癌会议的人都会清晰的记得丸山雅一,2002年我去参加第一届会议的时候,他自己得了肾癌,他说,自己如果没有死掉,就会来参加第二届,这次是第三届了,他又得了食道癌,他说,自己如果还活着,就会来参加第四届……
他不但有丰富的知识,学术思想,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讲究文化的传承,这对我们有很深的启示,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学者的风范,以下的话来自《2006中日第三届早期胃肠肿瘤国际研讨会》资料光盘中的序言,希望对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内镜医生有一定的启示……特附照片一张,图文无关,照片中的老者就是丸山雅一,旁边的翻译是瑞金医院消化科的陈佩璐医生。
我非常高兴在上海召开第三届中日早期胃肠癌学术研讨会,在此向吴云林教授及各位为大会做了许多贡献的中日双方有关同道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这些从日本来参加大会的医师,对中国的情况还不太了解,我们发表的论文或见解或许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但是能够在中国坚持召开这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必将对中日两国胃癌及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通过持续地召开这类会议,可以发现并弥补双方的不足。
日本是个胃癌高发国家,从40年前就开始就定期召开全国规模的“早期胃癌研究会”。该研究会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在东京举行,通常有约600位医师从日本各地赶来参加,尤其有许多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有兴趣的年轻医师参加。主持这个研究会召开的,是我现在担任理事长的财团法人日本早期胃癌检诊协会。
在研究会上,大家就每例早期胃癌从X线诊断、内镜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病理诊断等方面进行30分钟的热烈讨论。我是在40年前成为医生的,我的诊断学知识和能力可以说是参加“早期胃癌研究会”的结果。在该研究会上发言,有时会说错但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时会因充分讨论而感到欣喜、满意,通过这些过程的反复,学到了许多知识,提高了自我的诊断能力。
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位老朋友,我对中国的医师,特别是毕业未满10年的年轻医师有一些期望。首先是希望大家能够殚思极虑地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尽管通过论文和教科书来学习知识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经历的病例中学习。把年轻时代经历的病例总结成病例报告比写论文或综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检索类似的病例报告,反复研究这些病例报告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能做到,因为这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最理想的是能够每个月召开讨论会,讨论病例的临床和研究结果,不断总结提高;认真反思不足和接收批评,因为没有来自于外部的批评,诊断能力是不会得到进步的。
在日本,早期胃癌的诊断的进步带动了早期大肠癌诊断的进步,而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体系也在逐渐形成。我们从前辈那里学到了一种治学的态度,那就是超越学派的竞争,不同专业的医师从各国各地汇聚一堂,认真研究讨论每个病例的学习态度。我们还将努力把这个优良的传统传承给年轻医师。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要想把一个病例非常漂亮地发表出来,仅凭一个人地努力是做不到地。内镜医师应该和放射科、外科以及病理科医师保持密切地联络,保持良好地、互相信赖地关系。如果不能构建一个不同专业医师之间地紧密协作地关系,胃癌或大肠癌地诊断学,不管是临床、病理或者治疗都不可能得到进步。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一点。
还有一点,是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学好诊断学地基础。近年来,随着技术地进步,消化道地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一定不要忘记这些提高是基于基础的病理形态学的。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中,放大内镜或NBI等新技术只有在熟练地掌握了普通内镜地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而普通内镜地诊断基础就是胃癌地病理形态学。内镜医师在利用新的器械之前,应该精通常规内镜检查,要十分熟知病理形态学,不经过这样的努力,在内镜下发现可以用内镜治疗的早期胃癌是不可能的。
我相信我们在日本总结出来的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体系和理论,应该有许多可供中国同道参考的地方。我衷心预祝中国在早期胃肠肿瘤研究方面能取得进步和反展。在这次上海研讨会上,我们将努力介绍我们的体会和经验,同时也希望本文集能够成为中国专家了解我们经验的开端。
日本(财)早期胃癌检诊协会理事长
丸山雅一
2006年9月22日于 东京
编辑:西门吹血
他不但有丰富的知识,学术思想,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讲究文化的传承,这对我们有很深的启示,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学者的风范,以下的话来自《2006中日第三届早期胃肠肿瘤国际研讨会》资料光盘中的序言,希望对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内镜医生有一定的启示……特附照片一张,图文无关,照片中的老者就是丸山雅一,旁边的翻译是瑞金医院消化科的陈佩璐医生。
我非常高兴在上海召开第三届中日早期胃肠癌学术研讨会,在此向吴云林教授及各位为大会做了许多贡献的中日双方有关同道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这些从日本来参加大会的医师,对中国的情况还不太了解,我们发表的论文或见解或许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但是能够在中国坚持召开这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必将对中日两国胃癌及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通过持续地召开这类会议,可以发现并弥补双方的不足。
日本是个胃癌高发国家,从40年前就开始就定期召开全国规模的“早期胃癌研究会”。该研究会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在东京举行,通常有约600位医师从日本各地赶来参加,尤其有许多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有兴趣的年轻医师参加。主持这个研究会召开的,是我现在担任理事长的财团法人日本早期胃癌检诊协会。
在研究会上,大家就每例早期胃癌从X线诊断、内镜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病理诊断等方面进行30分钟的热烈讨论。我是在40年前成为医生的,我的诊断学知识和能力可以说是参加“早期胃癌研究会”的结果。在该研究会上发言,有时会说错但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时会因充分讨论而感到欣喜、满意,通过这些过程的反复,学到了许多知识,提高了自我的诊断能力。
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位老朋友,我对中国的医师,特别是毕业未满10年的年轻医师有一些期望。首先是希望大家能够殚思极虑地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尽管通过论文和教科书来学习知识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经历的病例中学习。把年轻时代经历的病例总结成病例报告比写论文或综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检索类似的病例报告,反复研究这些病例报告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能做到,因为这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最理想的是能够每个月召开讨论会,讨论病例的临床和研究结果,不断总结提高;认真反思不足和接收批评,因为没有来自于外部的批评,诊断能力是不会得到进步的。
在日本,早期胃癌的诊断的进步带动了早期大肠癌诊断的进步,而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体系也在逐渐形成。我们从前辈那里学到了一种治学的态度,那就是超越学派的竞争,不同专业的医师从各国各地汇聚一堂,认真研究讨论每个病例的学习态度。我们还将努力把这个优良的传统传承给年轻医师。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要想把一个病例非常漂亮地发表出来,仅凭一个人地努力是做不到地。内镜医师应该和放射科、外科以及病理科医师保持密切地联络,保持良好地、互相信赖地关系。如果不能构建一个不同专业医师之间地紧密协作地关系,胃癌或大肠癌地诊断学,不管是临床、病理或者治疗都不可能得到进步。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一点。
还有一点,是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学好诊断学地基础。近年来,随着技术地进步,消化道地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一定不要忘记这些提高是基于基础的病理形态学的。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中,放大内镜或NBI等新技术只有在熟练地掌握了普通内镜地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而普通内镜地诊断基础就是胃癌地病理形态学。内镜医师在利用新的器械之前,应该精通常规内镜检查,要十分熟知病理形态学,不经过这样的努力,在内镜下发现可以用内镜治疗的早期胃癌是不可能的。
我相信我们在日本总结出来的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体系和理论,应该有许多可供中国同道参考的地方。我衷心预祝中国在早期胃肠肿瘤研究方面能取得进步和反展。在这次上海研讨会上,我们将努力介绍我们的体会和经验,同时也希望本文集能够成为中国专家了解我们经验的开端。
日本(财)早期胃癌检诊协会理事长
丸山雅一
2006年9月22日于 东京
编辑:西门吹血
作者: 丸山雅一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