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剑气骄阳]:
这个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是比较明确的,其实这个患者你和你们的团队已经做的很好,这个患者的病情比较重,最终死亡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这个病例,大家要明白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PCI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那么明显呢?
为什么起病(18时)后,多次心肌酶升高的不明显呢(21时、次日2时差不多,但心电图仍是下笔后壁导联抬高)?
为什么从造影看只有钝缘支OM1闭塞会导致死亡呢?
为什么这个患者的病情变化的那么快,很快就死亡呢?是那些原因导致呢?
下面引用zhgw120战友既往发贴的内容:
背景知识介绍:
一般而言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要明显好于前壁心肌梗死,但是,如果LCX为优势冠脉闭塞(优势LCX供血面积仅仅次于左主干,大于LAD),特别是近段闭塞,其导致的心肌梗死面积往往很大,预后极为凶险。Ilia研究表明[ . Ilia R, Cafri C, Weinstein JM, Gueron 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e to occlusion of the dominant left circumflex artery proximally. Am J Cardiol. 2003 Jul 1;92(1):54-5. ] ,优势LCX近段闭塞的22%为Killip III级,67%为 Killip IV级(心源性休克)、78%患者需要IABP辅助支持,PCI术后院内死亡率高达44%,其预后较LAD闭塞引起的前壁梗死明显要差(LAD近段闭塞7%发生心源性休克,20%需要IABP支持,院内死亡率为10%)。而LCX为优势冠脉而发生AMI的概率很低,从文献推算占所有STEMI中比例仅仅为1.4%~2.8%,本中心约1000例AMI统计约占2%,由于概率低,AMI介入少的中心无法认识到其规律性。优势LCX闭塞的ECG表现国外也无人报道,笔者因此发表了一篇拙作:{周国伟等,19例梗死相关动脉为优势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3):177-179}。当时收集了25例经过造影证实的优势LCX闭塞的病例(至今为止已经有了30例的样本),其中19例有发病≤12h 的ECG可供分析。文章结论为STEMI的ECG多数表现为ST抬高III>II,aVL和I导联ST↓(STaVL↓>STI↓),aVR导联ST↓,RV4~RV6 ST段不高。仅仅从体表ECG很容易较其误认为是RCA闭塞。
从造影看:
1.术前22: 25 示存在侧壁ST段抬高,aVL和I导联ST↓(STaVL↓>STI↓),应该判断为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但从患者的造影看,却用造影管先做左冠,后作右冠,我认为正确的是先用造影管作右冠,后再用Guiding行左冠造影,然后直接行支架植入术,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对预后可能更好;
2.从造影看,右冠发出后降支,再从左冠看,回旋支很大,考虑这是均衡型,即RCA发出PDA,而LCX发出PL,同时还可能发出第2 支PDA而形成双PDA。注意患者左前降支分支少,所以回旋支供血范围比较大,我认为相当于优势LCX;
3.钝缘支OM1从开口始长段血栓,血栓负荷大,而且迂曲,在这放支架容易把血栓拉出至回旋支主干,在这个病例中已经体现出来了,在体位RAO+ CAU 中可见回旋支近段(钝缘支OM1处)仍可见血栓影, 并从植入支架后的造影看(最后一幅),钝缘支和左前降支已经显影,但回旋支显影不够理想;
4.钝缘支OM1植入支架后支架前仍有血栓。
从心电图看:
PCI术后心电图下壁导联一直ST段抬高,V2-V3 ST段下移0.2mv,2:05 心电图V1-V3 ST段下移伴T波直立,提示后壁又梗塞啦。
从胸片看:
肺水肿肺淤血明显,提示左心功能不全。
搞清楚上面的问题,那么就容易对这个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拉:
为什么PCI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那么明显呢?以及为什么起病(18时)后,多次心肌酶升高的不明显呢(21时、次日2时差不多,但心电图仍是下笔后壁导联抬高)?
这个患者起病三小时(18时-21时)的心电图看ST段并没有明显的抬高,以及未见有T波成超急性改变,倒是术前22: 25 出现明显的下壁后壁导联ST段明显的抬高,然后术前23时又恢复21时的心电图样式,后来PCI后开始一直出现下壁导联一直ST段抬高,心电图V1-V3 ST段下移伴T波直立,起病(18时)后,多次心肌酶升高的不明显,从这些资料看,患者起病3小时内可能出现血栓自溶,钝缘支亦有少许前向血流,PCI手术后出现再梗,到次日2时再梗的时间也不长,并且可能梗死相关动脉仍有前向血流,但TIMI血流可能为I-II级,所以出现心电图的变化和心肌酶的变化不明显。
为什么从造影看只有钝缘支OM1闭塞会导致死亡呢?
从冠造看可知,患者植入支架后,回旋支存在血栓,并且钝缘支OM1开口处仍有血栓,所以容易使回旋支近段闭塞以及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尤其植入支架后的造影看(最后一幅),钝缘支和左前降支已经显影,但回旋支显影不够理想,所以回旋支容易闭塞,由于回旋支相当于优势回旋支,所以很容易导致心源性休克,从心电图和临床看不支持左主干闭塞。
为什么这个患者的病情变化的那么快,很快就死亡呢?是那些原因导致呢?
多种因素导致:
1.回旋支近段闭塞以及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
2.气管插管可见声门周围口腔内大量血性液体,无泡沫,负压吸引后即刻大量涌出,……患者出现大量肺出血,导致呼吸困难、血氧低,加重冠脉缺血,酸中毒,加重心功能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考虑出血为心衰+用多种抗凝和抗血小板药有关(肝素、阿司匹林、玻立惟、欣维宁有关)
3.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
……
可惜当时植完支架后没有顺便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
网友[yf1971]:
患者病例特点:
1.行走后出现胸痛,位于胸骨后,呈持续压榨性疼痛,休息并含服丹参滴丸数粒症状无明显缓解,伴呼吸困难,大汗。
2.测血压:80/50mmHg,R:29,SPO2:100%,HR:60-70bpm,诊断“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给予拜阿司匹林300mg,波力维600mg嚼服,静推肝素10000u,吗啡10mg,23:00复查心电图(图)示下后壁导联ST段基本恢复正常。
3.23:10入导管室,Whisper导丝送入OM1远段,以Avi2.5*20mm球囊扩张OM1近段至远段病变后,造影示OM1近段大量血栓,远端血流TIMI2级,予rT-PA20mg冠脉内缓慢推注,于OM1近中段植入Excel2.5*24mm支架,近段植入Excel2.5*18mm支架,造影示支架内无残余狭窄,OM1开口30%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LCX中远段可见血栓,术中再灌注时出现室颤,300J非同步电除颤一次,转为窦性心律,HR:30bpm,予阿托品1mg静推,HR维持于90bpm,BP:120/80mmHg。
4..1:50,患者感喘憋加重,不能平卧,BP:90/60mmHg,HR:90bpm,SPO2:95%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心音低钝,考虑心源性哮喘可能性大,心电图示:V1-V5 ST段压低较前图明显,T波直立(图)。2:20患者意识丧失, BP:70/50mmHg,HR:141bpm,SP02:76%,R:20,立即给予EC法面罩吸氧,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SPO2逐渐下降至:30%, BP:60/40mmHg,HR:56bpm,气管插管可见声门周围口腔内大量血性液体,无泡沫,负压吸引后即刻大量涌出。
化验:
1)心肌酶电解质术前(21:00):CK-mb:9U/L,TNI:0.11ng/ml
2)心肌酶电解质术后(2:00):CK-mb:11.7U/L,TNI:0.01ng/ml
3)凝血功能(术前):PT:14.3s,APTT:60.5s,Fbg:0.3g/l,D-二聚体22320ug/l,FDP>20ug/ul
作者: 丁香园集体创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