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simin728』
患者,女性,77岁,70Kg。因股骨颈骨折入院,拟手术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耳聋,神萎,一般情况较差。EKG示:QRS低电压,ST-T改变。糖尿病以D860纠正。术前询问病人诉不存在冠心病,未作任何准备。(患者卧床两月)
患者入室时BP21/16kPa,神清,反应迟钝,反复大声问话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00AM给予左侧卧位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部位L1,2↑穿刺顺利,气泡搏动明显,置管3.5cm。改平卧位后开放静脉,平衡液点滴。首次给药2%利多卡因4ml,5分钟平面平脐,BP18/12kPa,HR100bpm;二次剂量2%利多卡因3ml,5分钟后测平面未有改变,BP、HR不变,询问患者无不适主诉,测得SpO294%。给予常规面罩吸氧,患者足趾可移动;三次剂量予2%利多卡因3ml。初始量10ml,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即给予左侧卧位,左胸部垫枕,手术开始于9:30,手术顺利。
患者术中给予补液平衡液、海脉素,70分钟入量600ml,术中无不适主诉。手术至10:15时,患者呼吸困难,呼吸由14bpm增至25bpm左右,表情痛苦,即时BP16/10kPa,HR120bpm,SpO296%给予面罩加压给氧,抽掉胸部垫枕,在此测血压12/6kPa。予以麻黄素15mg静滴,1分钟后患者血压即15/9kPa,呼吸减慢至10bmp,未出现呼吸窘迫,血压急速下降,HR减慢。此时BP9/6kPa,SP0288%,HR60bmp。给予麻黄素15mg、肾上腺素0.5mg静注,HR45bmp,给予阿托品0.5mg×2静注,无效。在此给予肾上腺素1mg推注,同时给予气管插管,胸外CPR,呼吸内科协助心脏复苏,给予胸外除颤,患者心率25bpm,予以胸外按压,胸外起搏无效,10:50患者死亡。
死亡讨论:
1. 术前准备充分与否?
2. 对EKG报告认识充分否?
3. 麻醉处理正确否?
4. 导致心律紊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 麻醉过程不足之处。
『xq_zhong888』
本人认为,此例不能排除肺梗塞。但为了更好分析病情,请楼主补充以下资料:
1.术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电解质、血脂等数值是多少?
2.术中有没有ECG监护?发生变症时的心律正常吗?ECG除了心率慢之外,还有什么变化?
3.发生变症时手术在什么步骤?如果用了骨水泥,离用骨水泥的时间有多久?变症后的肺部听诊有何变化?
4.手术出血多少?一瓶海脉素输完了吗?
5.术前病人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征象(如体检,D二聚体)?
6.如有尸检,请说明一下(但结果可以最后公布)。
『wypyjw』
老年患者、一般状况差、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而且卧床俩月,这类患者一般存在明显的血容量不足,有时会有下肢静脉血栓,尤其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率明显提高。
我认为本例患者很可能是发生了肺栓塞i。
从本病例报告来看,存在明显的术前准备欠充分,对患者的病情缺乏明确的了解,只是初略的描述。术中对病人的循环稳定也未有足够的重视,明显有容量的不足,70分钟600ml的入量都不够术前进食量。在患者手术进行了45分钟时,出现呼吸加速、血压16/10kp(相对于试验量后的血压,变化不明显)、心率120次/分,说明患者首要症状以呼吸急促为主,而且患者对麻黄碱的反应尚好、说明心功能不是很差。之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开始下降、血氧饱和度在加压吸氧的状态下也开始降低,而血压仍然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随着病情的恶化,之后出现了心率、血压的降低,最后死亡。
我认为此病例的处理中,存在以下的疑问:呼吸急促、氧饱和度降低没有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没有进行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抢救时间太短,不应该这么快宣布患者死亡,有人工通气、同时进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尽快明确患者的血气和电解质,我觉得患者并不是没有希望。因为这个患者的心脏功能似乎不是很差,心率和血压的降低可能是继发于缺氧或肺栓塞的反应性变化,而对于麻醉医生,呼吸功能不全不像心功能不全那么可怕,只要有呼吸机,完全可以支持更长的时间,而且在整个的抢救过程中,也没用补充跟更多的血容量,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任何的药物均难以奏效,这也是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琉琉』
我也同意大家得意见,肺栓塞可能性大,老年病人卧床2月,术前应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而且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
我觉得外科大夫术前应该查D二聚体,下肢的血管彩超。
脂肪栓塞也有可能,但大家没有提及治疗
其治疗:以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功能,改善循环,保护肺、脑等重要器官为主。①高浓度给氧,血氧饱和度低并持续不升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压给氧,无自主呼吸,用呼吸机维持呼吸;②脱水、降颅压、头部降温;③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④激素治疗;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昏迷者鼻饲;⑥预防并发症,防治应激性溃疡出血;⑦病情稳定后高压氧治疗;⑧早期应用白蛋白;⑨出现DIC时予肝素化等治疗。
此病例短时间出现呼吸循环衰竭,个人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性较大
『iamjoking』
同意肺栓塞的可能,这是全髋置换病人有着一定的发生率,做为一名麻醉一生首先要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
1。认识到这种手术有着麻醉管理特别重要,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其血管弹性一般较差,不能耐受血压的突然降低,术前应该给予足够的液体,显然这个病人的补液是不够的,我们的做法是在硬膜外麻醉给诱导剂量之前,快速输入500-1000ml胶体液,使病人有足够的循环储备,然后在给药,这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低血压。
2。术前常规备好血管活性要,抽好贴上标签备用,以免发生以外无法及时给药,可以备新福林10mg分别稀释到1mg/ml、100ug/ml、和10ug/ml根据情况选择用药,在给骨水泥是麻醉大夫应尤为小心,务必将病人的生理状态调节为最佳,这样可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率。
3。应该准备好全麻的所有器械,必要是很快插管,控制病人呼吸,减少机体缺血缺氧时间。也有助于复苏成功。
4。有条件的话,尽量能做有创动静脉压力监测,合理指导术中输液。
5。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手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就可以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cloudy_2005』
WHO将75-89岁定为老年,该患者属典型的“老年人”麻醉范畴。
1.老年病人各个系统都存在与年龄有关的衰老的改变,又有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各脏器功能之间的平衡非常脆弱,就该患者来说,一般情况差,长期卧床,有并存多种其他疾病,麻醉风险很大,术前应有把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做好相应的物质伤的准备;
2.术中管理,该患者能开放中心静脉,似乎更好一点;
3.小剂量多巴胺升压比麻黄素要好;
4.老年人皮质功能低下,应激能力差,适当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维持循环稳定有利;
5.对病情判断不足,导致相应抢救措施不能及时跟上。
6.曾记得我的老师在给我们上麻醉意外一课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我至今念念不忘。她是这样说的:“我的老师庄心良曾说过:对一个麻醉医生来说,没有什么麻醉意外,出了麻醉意外,肯定是我们某些地方还没做得更好。”
这句话促使我立志一生小心谨慎,对生命负责、对自己负责。
『wzm11998』
我个人认为抢救的过程中似有不及时之处,
1、未及时插管,对于病人表现的呼吸困难,表情痛苦,以及后来的氧饱合度下降,应该尽早行气管插管,有助于从根本有解决呼吸的问题。
2、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过于保守,血压下降过快,且对麻黄素无反应,因此应及时应用间羟胺、去甲及肾上腺素等药物。
3、总体来看,对此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恶性并发症预先考虑及认识不足。
当然,我本人曾经处理过一股骨头置换后数天的病人,当时基本是考虑脂肪栓塞,虽然插管很及时,抢救也很得力,但最终病人也还是走了。我所说的不足,只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改正后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xq_zhong888』
对本例术中变症的几种可能性的猜测:
1.急性心梗(AMI):病人77岁高龄,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术前EKG显示QRS低电压,ST-T改变,加之创伤、手术、麻醉等引起的循环干扰和病人的应急反应等均可成为AMI的诱因。AMI时常伴有突然呼吸困难,心绞痛,心律失常,低血压,呼吸渐渐变慢等,严重者可在30min内猝死,本例均有相似的表现。ECG对术中AMI的拟诊有重要价值,但楼主未曾提供术中的ECG资料,也未回应站友进一步提供资料的要求,故无法做出中肯的分析,AMI诊断也仅仅是猜测。
2.急性血栓性肺栓塞(APE):APE是骨科病人围手术期内严重并发症之一,起病急,病死率高,由于许多医生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常被误诊为急性心梗、心绞痛、哮喘等。有关引发APE的基础病变和诱因,前面wypyjw站友 和琉琉站友已有很到位的分析,不赘述。同样的是缺乏术中ECG的资料和进一步的诊断依据(如术前提示深静脉血栓的下肢B超,D-二聚体检查,以及最后的尸检报告等)。
术中仔细的临床观察对AMI和APE的鉴别也有一定帮助:APE在突呼吸困难的同时常有右心负荷增加,颈静脉怒张;而AMI时首先是左心负荷增加,呼吸困难为急性肺充血和肺水肿表现,常不伴颈静脉怒张。但资料中并未提及。
3.脂肪栓塞:应是肺栓塞中的一种,有学者将其分为爆发型、完全型和不完全型。死亡原因多为脂肪栓子分解,释放游离脂酸,导致出血性肺炎。最严重的爆发型常在栓塞后1-3天死亡。楼主提供的例子中虽有发生脂肪栓塞的可能性,但引起猝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脂肪栓塞可能不是本例的突然死亡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本例术中猝死的可能性是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血栓性肺梗塞,最后诊断有赖以尸检结果。
作者: <a href="http://www.dxy.cn/bbs/post/page?bid=51&sty=1&age=0">麻醉疼痛专业讨论版</a>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