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燕南教授: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并发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3、瑞芬太尼:不用于硬膜外或鞘内给药(含甘氨酸对神经有毒性)。
4、butorphanol nalbuphin 椎管内给药,可引起神经组织病理学及行为学改变。临床上椎管内应用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镇痛堪称安全,但不宜超常规剂量给药;而晚期癌性疼痛患者椎管内长期、大剂量应用吗啡,则需注意其神经毒性损害。
5、椎管内给予可乐定无神经毒性损害证据。
6、新斯的明(含或不含保质剂),无脊髓毒性反应,不影响脊髓血液供应。
7、椎管内注射氯胺酮0.3、0.6、2.5mg/kg,如其含氯化苄甲乙氧鞍等杀菌或保质剂,可引起部分动物脊髓或神经根、星状神经节细胞脱髓鞘损伤、空泡形成、变性、坏死,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人体椎管内应用此药麻醉或镇痛,与神经毒性损害相关的研究报道目前虽甚少。
8、咪唑安定:自身低张性外,对椎管内神经具有毒性作用亦应予以考虑。无足够的临床资料说明咪唑安定对椎管内神经毒性损害。
9、动物与人类均无充分依据说明NSAIDs椎管内给药安全。
10、甲基强的松龙、氟羟强的松龙 含有聚乙烯二醇或苯甲醇赋形剂相关。
11、葡萄糖可能与其高渗透压与比重有关,故临床应用浓度不宜超过7.5%。
局部麻醉神经并发症——短暂性神经综合征(Transient neurologic syndrome,TNS)
发病率4~33%,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局麻药的脊神经毒性,特别是利多卡因脊麻,利多卡因刺激神经根引起的神经根炎。
2、穿刺损伤。
3、神经缺血。
4、手术体位使坐骨神经过度牵拉。
5、穿刺针尖位置或增加葡萄糖使局麻药分布不均或再次分布。
6、患者早期活动和脊髓背根神经元兴奋引起的肌肉痉挛和肌筋膜扳击点。
7、穿刺针尖可能为骶尾部局麻药的敏感部位。
临床表现:
有人把TNS称为亚临床神经毒性的表现,在脊麻后4~5h出现腰背痛向臀部、小腿放射或感觉异常,通常为中等度或剧烈疼痛,查体无明显运动和反射异常,持续3~5天,一周之内可恢复。无后遗运动感觉损害,脊髓与神经根影象学检查和电生理无变化。
治疗:
激素及营养神经药或氨丁三醇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有效。
局部麻醉神经并发症——马尾综合征(Caude equina syndrom,CES)
原因:
是由于硬膜外或脊麻后下部脊神经根受损伤引起,有人认为与TNS是同一机制介导,但也有人认为与TNS是不同机制介导。
1、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局麻药的脊神经毒性。
3、大剂量高浓度局麻药和药液的高渗透压。
4、防腐剂对神经的损伤。
马尾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
1、病人原有疾病(脊髓炎症、肿瘤等)。
2、穿刺或导管损伤(腰硬联合阻滞)。
3、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及糖尿病等。
4、局麻药的浓度过高或局麻药的神经毒性(5%利多卡因)。
5、脊髓动脉缺血(骨质增生)。
6、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
主要表现:
S2~S4的损伤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主,如膀胱、直肠功能受损和会阴部知觉障碍,当L5,S1受累时可表现为鞍型感觉障碍。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下肢特别是膝以下部位的运动障碍,膝跳反射、足底反射等也可减弱或消失。
局部麻醉神经并发症——延迟性骶神经感觉障碍
1、有可能比CES发病率更高。
2、主要表现为会阴部感觉异常。
3、病程可能迁延。
4、即使用常规剂量的局麻药,发病率比预想的要多很多。
编辑:ache
4、butorphanol nalbuphin 椎管内给药,可引起神经组织病理学及行为学改变。临床上椎管内应用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镇痛堪称安全,但不宜超常规剂量给药;而晚期癌性疼痛患者椎管内长期、大剂量应用吗啡,则需注意其神经毒性损害。
5、椎管内给予可乐定无神经毒性损害证据。
6、新斯的明(含或不含保质剂),无脊髓毒性反应,不影响脊髓血液供应。
7、椎管内注射氯胺酮0.3、0.6、2.5mg/kg,如其含氯化苄甲乙氧鞍等杀菌或保质剂,可引起部分动物脊髓或神经根、星状神经节细胞脱髓鞘损伤、空泡形成、变性、坏死,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人体椎管内应用此药麻醉或镇痛,与神经毒性损害相关的研究报道目前虽甚少。
8、咪唑安定:自身低张性外,对椎管内神经具有毒性作用亦应予以考虑。无足够的临床资料说明咪唑安定对椎管内神经毒性损害。
9、动物与人类均无充分依据说明NSAIDs椎管内给药安全。
10、甲基强的松龙、氟羟强的松龙 含有聚乙烯二醇或苯甲醇赋形剂相关。
11、葡萄糖可能与其高渗透压与比重有关,故临床应用浓度不宜超过7.5%。
局部麻醉神经并发症——短暂性神经综合征(Transient neurologic syndrome,TNS)
发病率4~33%,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局麻药的脊神经毒性,特别是利多卡因脊麻,利多卡因刺激神经根引起的神经根炎。
2、穿刺损伤。
3、神经缺血。
4、手术体位使坐骨神经过度牵拉。
5、穿刺针尖位置或增加葡萄糖使局麻药分布不均或再次分布。
6、患者早期活动和脊髓背根神经元兴奋引起的肌肉痉挛和肌筋膜扳击点。
7、穿刺针尖可能为骶尾部局麻药的敏感部位。
临床表现:
有人把TNS称为亚临床神经毒性的表现,在脊麻后4~5h出现腰背痛向臀部、小腿放射或感觉异常,通常为中等度或剧烈疼痛,查体无明显运动和反射异常,持续3~5天,一周之内可恢复。无后遗运动感觉损害,脊髓与神经根影象学检查和电生理无变化。
治疗:
激素及营养神经药或氨丁三醇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有效。
局部麻醉神经并发症——马尾综合征(Caude equina syndrom,CES)
原因:
是由于硬膜外或脊麻后下部脊神经根受损伤引起,有人认为与TNS是同一机制介导,但也有人认为与TNS是不同机制介导。
1、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局麻药的脊神经毒性。
3、大剂量高浓度局麻药和药液的高渗透压。
4、防腐剂对神经的损伤。
马尾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
1、病人原有疾病(脊髓炎症、肿瘤等)。
2、穿刺或导管损伤(腰硬联合阻滞)。
3、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梗及糖尿病等。
4、局麻药的浓度过高或局麻药的神经毒性(5%利多卡因)。
5、脊髓动脉缺血(骨质增生)。
6、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
主要表现:
S2~S4的损伤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主,如膀胱、直肠功能受损和会阴部知觉障碍,当L5,S1受累时可表现为鞍型感觉障碍。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下肢特别是膝以下部位的运动障碍,膝跳反射、足底反射等也可减弱或消失。
局部麻醉神经并发症——延迟性骶神经感觉障碍
1、有可能比CES发病率更高。
2、主要表现为会阴部感觉异常。
3、病程可能迁延。
4、即使用常规剂量的局麻药,发病率比预想的要多很多。
编辑:ache
分页:
[1 ]
[2]
作者: 杭燕南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