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如何麻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5-08-06 12:23 文章来源: 麻醉疼痛专业讨论版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麻醉 点击次数:

女,53yr,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入院准备手术。
既往无其他疾病病史。
入院ECG: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彩超:左心室扩大,左室收缩明显减弱,主动脉轻度返流,EF0.20%;胸片:未见心脏增大。术前行Holter检查:(1)窦性心律(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拌ST-T改变(3)偶发性房性早搏(4)偶发性室性早搏。
术前UCG:舒张期左室前后径65mm,收缩期前后径57mm,室间隔厚9mm,左室后壁厚10mm。左室 收缩功能测定:FS12(>25%)%.EF0.26(52-80)%,SV55(30-90)ml。
内科会诊:扩张型心肌病。
病人入院前无心脏病症状,活动能力无受限,无晕厥史。能上4楼,心功能估计有2级。
(1)该病人麻醉有无危险性,主要的危险是什么,术中可能出现那些并发症。
(2)术前如何准备?
(3)麻醉如何选择?术中如出现心衰、心律失常等情况如何处理?

手术及麻醉经过:
病人手术过程顺利.
入室血压135/80mmHg,HR69bpm.硬膜外L2-3穿刺置管,2%lidocaine5ml试验量无腰麻征象后,静脉给予力月西3mg,同时瑞芬太尼(REM)Cp 5ng/mlTCI,5min后未入睡再给力月西3mg,病人入睡,给予仙林8mg,诱导后连续测量BP,其SBP最低95mmHg,插管顺利,插管后SBP最高不超过基础血压.然后REM改为2ng/mlTCI,颈内静脉穿刺和挠动脉穿刺输液和测动静脉压.麻醉维持用异氟醚吸入,根据血压调整吸入浓度,吸入刻度在0.8%~1.5%.肌松用仙林4-8mg每1h静注。切皮前硬膜外0.75%布比5ml,然后每1h给予5ml。术中血压SBP在90-105mmHg,HR在50-65bpm。手术历时5h,术中输液2500ml,RBC4u和血浆200ml。静脉压10-9-9mmHg波动。没有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PECA。手术结束时停异氟醚和REM,送PACU,到PACU后病人呼吸马上恢复,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吸氧,监测2h,血压呼吸平稳。送回病房,继续ECG监测和吸氧。术中血气:Na141 K3.5 iCa1.27 HCT0.32 Hb10.9 pH:7.4 PCO233 PO2365 BE-3。

总结:
DCM病人主要的特点是心肌收缩力减弱,最典型的表现是EF明显严重降低。5年存活率20%~40%。病人容易卒死。 EF 与严重心衰无相关性。有心衰病史、心功能不好( NYHA 评级 )和术前未能诊断者是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麻醉前的评估主要以上三方面进行评估,最主要的是病人心脏储备功能怎样。本例病人术前没有心衰,心功能2级,术前已明确诊断和进行内科治疗。因此,该别人在严密的监护下是可以耐受手术和麻醉的。DCM病人对洋地黄类药物治疗不敏感,且易出现中毒。对于麻醉药敏感,易造成严重的循环抑制。因此麻醉药物的选择尽可能用对心肌抑制的药物。本例选择全麻+硬膜外麻醉是合理的:(1)减少全麻药的应用从而减少对心肌的抑制。(2)减低前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2)少量的硬膜外用药平面不是很广,避免了单纯硬膜外麻醉平面过广而使血压严重降低。DCM病人麻醉中的严重并发症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衰。很多病人卒死是在剧烈运动时,同样麻醉中的严重应激反应也可能导致病人出现重的心律失常和心衰,而麻醉中最强的伤害刺激是气管插管、切皮和拔管等。在麻醉诱导时应用REM短效,对心肌抑制轻,且可控性好,能有效的防止诱导后的低血压和诱导后的血压、心率升高。切皮和手术中加用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阻断伤害刺激的传入,减少麻醉药物的应用。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麻醉陈勇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