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青年医师迅速成长之我见(2):通过科研加深疾病的理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7-01-08 11:32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神经内科 青年医师 点击次数:

我曾经讨论过神经影像的重要性,值得百分之百的钻研,并有可能达到比老专家还要专家。

这里要讨论一些别的东西。我们可以发现,众多知名的神经科学者都有一项专长,往往与实验室相关,郭玉璞和朱克的病理,汤晓芙的肌电图,吴立文的脑电图,黄一宁的TCD,吕传真和许贤豪的免疫实验室等等。对于一个临床医生这意味着什么?专业方向是一方面,方便积累相应病例是一方面,但是深层次的东西,我们要理解,就是通过实验室的研究来加深临床的理解,从而产生专长。

青年医生并不一定急于定专业,但是对各项实验室的自学钻研不可缺少,至少要了解一个大概,目的不是干这一行,而是是为了理解疾病。

我看到了一些关于涉及临床实验的帖子,许多人的理解值得商榷。比如说TCD关于动脉硬化和血管痉挛的诊断,如果你真正了解TCD,决不会这样诊断,因为TCD根本就不能诊断动脉硬化,也没有诊断的必要,因为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动脉硬化;只有少见的情况如SAH才能诊断血管痉挛。当你了解了TCD的操作原理和使用范围,特异度和敏感度,你自然会了解MRA、DSA、CTA的一些优缺点和使用技巧,也自然提高了你阅读血管影像的能力。因为这些东西是相通的,你阅读的文献必然将它们进行比较。你也自然会知道脑血管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分型,而不是来了就给丹参这么简单。

神经病理是住院医师必学的栏目。当你看到髓鞘被巨噬细胞撕裂的电镜图像,你会深刻的理解格林巴利的机制;看到肌细胞间浸润的淋巴细胞,和血管壁浸润的淋巴细胞,你会理解同样是免疫炎症,病生却是不同的,当你看到慢性神经元性损害和慢性肌源性都有的的成角细胞,你会知道原来其实病理学家也有时很难终审的,你以后就不会被病理报告签着走。如果你多动脑,你会在下意识里用病理机制研究临床征候,看一看新英格兰杂志的病历讨论,你就知道你可能走对路了。

脑电图有一大堆的图谱给你看,但是如果你不操作,你永远也辨别不了伪差,但是不要着急,我们不是要干脑电图行当。你看到失神癫痫的波形和一般颞叶癫痫的波形的不同,你会理解除临床外癫痫分型的潜在内涵。当你看到许多儿童良性癫痫的儿童非常聪明时,你又会产生一些对脑电放电的遐想。你也不会被许多外院的脑电报告牵着走,哪些时间不够,哪些有可能是伪差……如果你看到典型的癫痫患者没有在脑电图上发现迹象(很少见),你会理解癫痫临床病史询问其实是多么重要。

肌电图是最难的了,如果没有机会轮转权威的实验室,可能不容易理解或者有偏差。但是至少上面的检查我们要学习,因为从网络上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相关教育网站。只要我们努力,会初步了解的。我们上一代的人能否达到这一条呢?有的能,但有的却不能,所以我们又多了一招。

终了重申一句话:通过(自学)学习实验室检查来加深疾病的理解。


编辑:ache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风起的时候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