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捷说书(四):“模范作家”沈嘉和她的《体外药物筛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7-08 07:51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阿捷说书 体外药物筛选 新药研发 中药研发 点击次数:

    《体外药物筛选》一书不到20万字。“阿捷说书”从200万的《药用辅料手册》到现在20万字的小书,一路高开低走,想想真是好笑。不过,作家和编辑对图书所付出的心血有时和字数没有关系,而图书的价值当然更不能以字数做简单的评判。

    见过不少介绍新药研究方法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首先,它提供了一种方法。体外筛选是将药物在体内作用的靶点——受体或酶,甚至酶系——保留在近似生理状态的环境(活细胞或细胞匀浆)中,而在体外进行针对性极强且效率极高的筛选,既适用于复杂的混合提取物,也适合结构明确的单体。书中通过对PAF受体拮抗剂、5-LO抑制剂、特异性 COX1、COX2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技术极为详细的介绍,使读者能很快掌握相关技术流程与要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思路。体外筛选在国外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就是欧洲的银杏叶提取物,从发现到药效评价到质量标准的制定,都是在体外筛选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这一点对于中药现代研究和中药新药的开发极具借鉴意义。

    许多研究已经发现,当中药成分提取到单体时,有时药效反而下降,与原复方的临床疗效相去甚远。而有时各种成分单独应用时无生理作用,但同样浓度的混合物却有确实的疗效。“从新药研发的效率而言,不追求单体的过度研究,而以混合物可控制的临床效果为指标设计药物,可能是复方中药开发更实际的途径。而书中对此有深刻的阐述。”(这一点是我自己看这本书后的感受,希望大师指教)

    本书的作者沈嘉老师分别在欧洲和日本作过相关研究,其多年的实践经验和长期对中药开发的思考,使得这本小书具备了特殊的参考价值。不过这些是对读者的意义,对编辑而言,沈老师意味着“模范作家”的标准。

    所谓“模范作家”,在这里是相对我这种“无赖编辑”而言的。首先,他要有“不知老之将至”的超凡心态,能从容面对编辑一拖再拖的出版进度;其次,他要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博大胸怀,对编辑不断提出的希奇古怪的要求和解释照单全收;第三,他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精神,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

    《体外药物筛选》一书的出版,历时四年。02年初,我刚到现在的单位,忙着找选题。原单位一个朋友给我电话,说他一个选题被社里枪毙,嫌太专了。因为和作家关系不错,想帮忙找个下家。我正饥不择食,立刻答应,就是《体外药物筛选》。我一看是沈药的作家,名门正派,又是选修课讲义的基础,内容应该经得起推敲,题目也新,很快就列选了。

    02年秋,初稿到,是油印讲义拼接删改加手写补充,比较乱,先忙别的稿子了。一晃过了年,赶紧请朋友帮忙初审。很快意见来了,一是原稿中大量引自外国原文献的图表需要翻译,二是有关中药研究方面希望进一步完善加强。于是退改。沈老师非常客气地表示感谢,并开始认真翻译和补充。03年秋天,再次交稿,内容更丰富了,再次排队。

    04年很特殊,先忙了一套教材16本,后面全搭给药典。耽误的稿子将近20本,很多作家非常不满,我和师傅四处灭火。但沈老师没有一句怨言,反而表示理解。05年,清欠积压稿件,照例发给加工中心。但过了一个多月,加工编辑忽然来找,说稿件句子太长,稿面也乱,实在难以完成,请我们自己解决,令我非常惊讶。因为加工中心从未退过我的稿子,看来人家实在为难。但我觉得更无法向沈老师解释:在社里一年多了,有问题早说呀。没办法,决定自己上。但这时我的工作已经偏于审稿和管理,基本上没有完整的时间加工稿件,就这样一直到了05年国庆节,终于用了5个假日,把稿子抢了出来。这一加工,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会被退稿。

    其实沈老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经常用一个超长的句子介绍一个大问题,里面从句套从句,一句话就是一段,但又没有什么废话,信息量比较大。这种稿子,除了做平其能先生的《现代药剂学》,是十年来的第二本。后来沈老师知道后,不但没有责怪我们的加工编辑挑剔,反而为我节日加班而反复致谢,又解释从小看家里的古籍,都是那种没有标点的,所以习惯一句到底不加标点的写法,反复说给我们添麻烦了。

    之后因为稿件中有些存留问题,沈老师又专门从沈阳来京,用三天时间仔仔细细的进行核对、统一、修补,并补充了新的研究进展(这倒是出版周期长的好处)。而对于我加工中发现的一点问题,沈老师给予了海量的肯定和感谢,令我非常惭愧。因为担心手写稿录入时差错较多,我多出了一份校样,请作家校对。沈老师极其认真地进行了复核,几乎是我所见过对校样最认真的作家。这很容易看出来:很多作家看校样开始认真,后来烦躁,所以前面改的多,后面改的少。一看校样中改动的分布就知道作家是否用心了。总之,在这个稿件的出版过程中,因为我的原因耽误了许多时间,增加了作家很多工作,而沈老师却毫无意见,反给我很多感谢,让我觉得很欠了沈老师一份人情,在此也想对她说声抱歉。

    沈老师对人极为客气,仅举一例:每次通电话,结束时她一定说:“您先挂,您先挂。”连挂断电话都要谦让,是我平生仅见。

    体外药物筛选:2006年4月沈嘉主编,大32开,平装,书号:7-5025-8226-6 ,化学工业出版社,29.00元。

编辑:7100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阿捷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