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专家解答(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7-15 08:56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HPLC 仪器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乳化现象 点击次数:

    网友[apple342]:
    我做体内药物分析,在用有机相提取血浆中药物时遇到一个乳化的问题。开始几天是1ml血浆,用二氯甲烷6ml提取,很容易乳化,加固体氯化钠或者冰冻都不解决问题,无法分层进样。后来用二氯甲烷加异丙醇不再乳化,但是提取率降低,尤其在低浓度勉强可达50%时。此时又想到用二氯甲烷试试,因为很多文献是用的二氯甲烷,而且据报道提取率可达90%以上。但奇怪的是结果竟然不乳化了,此时我只用了0.5ml血浆,3ml二氯甲烷。我很奇怪,不知道乳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不同的人的血浆有关吗?因为我用的空白血浆是一袋一袋做的,这一袋用完了用下一袋,虽然是另外一个人的,但肯定是健康人。与有机相和水相的比有关吗?我还能用二氯甲烷来提取并建立方法吗?因为做药代时会有很多不同人的血浆中。故若与不同人的血浆有关,我就不宜用二氯甲烷了。

    网友[HPLC专家]回答:
    用二氯甲烷提取,很容易乳化,所以一般不要激烈振摇。你奇怪的是,只用了0.5ml血浆,3ml二氯甲烷,竟然不乳化了。你不知道乳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乳化现象就是两相界面因表面张力受表面活性剂等影响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物理现象。二氯甲烷与三氯甲烷在提取血样时,常会发生乳化现象。不同人的血浆,其所含成分是会有差异的。至于你所说的:加固体氯化钠或者冰冻都不解决问题,无法分层进样。我估计是你萃取时激烈振摇所造成的。后一次的结果,可能是没有激烈振摇所获得的。用乙醚萃取时,相比就不易发生乳化现象。但要根据回收率决定选用。

    网友[apple342]:
    非常感谢HPLC专家在百忙之中给我的回答。我也用乙醚萃取过,因为杂质峰太多以及考虑到内标不溶于乙醚而放弃。现在我又遇到一个问题,应该也和萃取有关。请您指教。我用二氯甲烷提取做的空白时有干扰峰时没有,是什么原因?我现已排除了提取溶剂中的杂质干扰,也不是哪一根试管没有洗干净(因为我做了六个点的标准曲线,每个点的色谱图都有杂质峰影响),用的血浆是同一天从同一瓶血浆中取的。为了找原因,当时我做了四个空白。一个不调节pH,只用二氯甲烷,后三个pH分别为7、10、11。只有pH 10的空白很干净,但这却正是我做标准曲线的提取条件。而不调节pH只用二氯甲烷提取的空白却有杂质峰,出峰时间六分钟左右,与做标准曲线时的干扰峰相同。我的同事随后在相同条件下,不调节pH只用二氯甲烷,却没有杂质峰出现,色谱图很干净。这是怎么回事?您能提示一下吗?补充一下,测定波长302nm,杂质峰在此波长有吸收,而280nm没有,基线很平。 

    网友[HPLC专家]回答:
    我前次回答了你关于乳化现象的原因。今天我再补充几点,仅供参考。

    总体而言,血样中酸性杂质较碱性杂质多,所以在碱性条件下,血样有机溶剂提取物相比在酸性条件下的有机溶剂提取物要干净些。我不知你研究的是什么结构的药物。具体用什么pH,需要你分析所测药物的结构,并根据实验结果而定。还要说明的是,血样成分十分复杂,样本又是微量分析,不同人、不同时而操作不同都可能造成差异。所以一定要规范化、程序化。还有,进样针、进样器、洗脱方式、流动相等N多方面也会带来差异。

    
编辑:7100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HPLC专家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