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受体理论的实际应用
尽管大家都知道受体理论有数种,正如前面所介绍的,但是占有理论因为更能够便于理解,且能够解释多数受体现象,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应用受体理论前,一些基本的理论构架应该非常熟悉,很多人也是很熟悉的。
(1)完全激动剂能够产生最大反应,不同的完全激动剂之间效能是有差别的,这反映在在同一测试体系中的量小曲线,high potent 的药物曲线在左边,low potent 的药物曲线在右边。
(2) 部分激动剂只能产生部分反应,且与完全激动剂联合使用时会拮抗完全激动剂的作用。
这最基本的知识应该是谁都了解的,但是实际应用中不是如此简单。
首先,所谓完全激动剂与部分激动剂,这定义本身就不太正确,因为是否能够产生最大反应,这完全取决于测试体系的规定,如果你规定的“门槛”比较低,所谓的部分激动剂也能够达到最大效应,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是完全激动剂,同样,如果提高门槛,完全激动剂也可以成为部分激动剂。所以,最好的说法是以efficacy 来分类,high efficacy,low efficacy 激动剂。efficacy 就与测试体系无关了,这是药物本身的特性。
举例说明:
阿片受体激动剂中,吗啡、芬太尼等都是high efficacy,而buprenorphine 是low efficacy 所谓部分激动剂或者激动/拮抗剂。在热板实验中,通常稳定为50或55摄氏度,cut off 时间如果为30秒,前者能够产生非常漂亮的量效曲线,后者其实也能够产生相当程度的镇痛作用,不过再提高剂量会达到所谓天花板效应,然后最大效应会降低。这样可以区分出high efficacy、low efficacy。如果将温度提高,比如80度,cut off 时间延长,比如100秒,这时可能所有药物都不能够到达到100%最大效应(在100秒内动物不舔后足),这就是激动剂的situation-specific!!。
如果想研究buprenorphine 的拮抗作用,直接buprenorphine + fentanil 就可以了吗?就能够观察到fentanil dose-effect curve 右移吗?很可能不是的,甚至可能左移。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又成了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激动剂也是要激动受体起作用的,只不过是因为激动单个受体所引起的效应太小,所以需要比完全激动剂激动更多的受体,然后spare receptor就比较少了。如果简单与完全激动剂联合使用,很可能只是看到了相加作用。如果有时间读读这篇文章[J Pharmacol Exp Ther 1995 Jun;273(3):1345-52],就会学到很多东西。提前一段时间给与部分激动剂,然后等部分激动剂代谢(部分激动剂一般解离速度比较慢)至不产生效应(比如在热板实验中不产生阵痛作用,这需要做buprenorphine 的时程曲线)但仍占有相当数量的受体的 情况下,再加用full efficacy 激动剂,才可能观察到最大拮抗效应。
当然,如果部分激动剂在某测试体系中本身不产生最大效应,也可以直接与全激动剂直接和用,这时的量效曲线可能会出现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比较下面的部分左移,但最大效应部分可能会右移。这也是拮抗作用。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很多情况,需要仔细分析。
编辑:7100
作者: morriselee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