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碰到吃半片药的情况,但是有些药由于制药工艺的原因不能掰开吃,那么不能掰开吃的药有哪些呢?
网友[hhd2 ]:
我觉得对于缓释类药物和肠溶片来说,不能掰开吃。由于缓释类药物的药片中含有速释和缓释两种成分,所以药片中有控释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维持血药浓度。当药片被掰碎后,控释膜会被破坏掉,就达不到缓释和长效的目的了。有时,这种快速释放还可导致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引起药物中毒。
肠溶片外有肠溶衣的保护,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片在胃部被溶解,无法抵达肠道起效。
波依定是非洛地平,是属于缓释类的钙离子拮抗剂,每天一次口服,可以持续释放以控制血压,掰开吃就一下子全释放了,也就失去了QD口服的意义了。
网友[北星之光]:
缓释、控释、肠溶片等都不能掰开吃。
主药有异味,口腔粘膜刺激性等的包衣片药品也不能掰开吃。
网友[daliuying ]:
缓释与控释制剂是指利用适当辅料或采用特殊工艺,比如先将药物制成小的颗粒,分作数份,少数不包衣为速释部分,其它分别包上厚薄不同的衣为缓释部分。取上述颗粒以一定比例混合,达到延长作用时间目的。肯定不能掰开分半吃!但是,有的药物,比如北京降压0号,他不是缓释制剂,是由五种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在制剂工艺方面和普通片剂一样,各成分均匀分布,所以可以掰开吃,不影响药物疗效。
网友[lylyl ]:
这个跟制剂有相当的联系:根本制剂学一点浅薄的知识,来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是包衣片,包衣片又可以分成很多种,糖衣,薄膜衣,它们也是为了实现一些独特的释药目的才包衣的。如肠溶,结肠靶向,美观,防止药物氧化及吸潮等。如是因为美观等包的糖衣,一般来说分开吃没有事。如果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基质型药物,分开吃就会破坏药剂的释药模型。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二是压制片,没有经过包衣处理,这种药物一般是可以分开吃的,如前面提到的将微囊、微丸等药物与辅料压制成片,它们的释药是通过微囊、微丸或是其它本身已具有缓释作用的剂型来压制,你掰开的过程不会影响到药物的释放,所以也就可以分开吃了!
另外,有特殊注明的药物就可以掰开吃的,如咀嚼片、含片、分散片、口崩片等,这些类型的药物你掰开绝对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的。可以分开吃。但是也些药物是为了盖味,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不然真的会苦不堪言!
如果你要具体找某一种药物可不可以分开吃, 这一点你最好是查药物的说明书,看是不是上面提到的。现在一种药物的剂型很多,不用说不同产商的剂型不同,就是同一产商也有可能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剂型,这样要提出某一种具体的药物就困难了。如果不是情况相当特殊,就不要分开吃吧。
网友[antoinezhao ]:
包衣片最好都不要掰开服用,如肠溶片、膜控缓释片,掰开后即破坏了药物,影响药物释放,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苦味掩盖片掰开不影响药效,就是让你好好苦一把。骨架缓释片掰开后可能对药物释放影响较小,但缓释品种本身比较复杂,也不好说。其实每种药物的剂型设计都有它的道理,为什么非要破坏呢?除非儿童用药,擅自将剂量减半服用,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吗?
网友[fjhsyf09 ]:
有些药物从药效学来说,也是应避免掰开吃的,否则不能使药物获得最佳疗效,反而还加大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像四环素、硫酸亚铁、强力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片等,这些药物对胃黏膜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就不能掰开吃。
另外如上面战友提到的缓释、控释、肠溶等固体制剂,如氨茶碱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掰开吃,就没有了衣膜的保护,在胃里就被溶解,无法安全抵达肠道。不仅不会发挥药物的疗效,还会刺激胃黏膜。所以在服用时要保持药物的完整性并多饮水,以免药物接触胃酸而降低疗效或刺激胃黏膜。
网友[jflyvictor ]:
制剂发展到现在,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如楼上很多提到的,缓释不能掰开吃,其实很多厂家已经研发了许多缓释制剂也可掰开服用:维拉帕米片(缓释异搏定片)、己酮可可碱缓释片、长效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丙戊酸ö丙戊酸钠缓释片、卡比多巴ö左旋多巴(息宁控释片)、盐酸曲马朵缓释片和咪唑斯汀缓释片。
这些药物有刻痕,因此可以掰开服用。
网友[ccrose ]:
对于某些药物来说,可能掰开服用对药效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胶囊来说,这样的服药方法会破坏药物原有的效果,影响药效的发挥。肠溶片外有肠溶衣的保护,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片刚进胃部就被溶解,无法安全抵达肠道。这不仅会影响药物正常发挥药效,还会刺激胃黏膜。缓、控释类药物的药片中含有速释和缓释两种成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入特殊材料制成的隔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缓释、控释的目的。当药片被掰碎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会被破坏掉,于是药物迅速释放出来,这样就达不到缓释和长效的目的了。有时,这种快速释放还可导致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引起药物中毒。胶囊拆散服用则失去了保护功能,味苦、刺激性药物可致恶心呕吐或被胃酸溶解药效下降。
网友[dycyx ]:
需完整吞服的制剂及药物:
肠溶制剂:红霉素、呋喃妥因、甲砜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柳氮磺吡啶、盐酸左旋咪唑、双氯芬酸钠(扶他林)、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氨糖美辛、酮洛芬、己酮可可碱、蚓激酶(普恩复)、血管舒缓素(胰激肽释放酶)、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泮托拉唑、双歧三联活菌胶嚢(培菲康)、沙雷肽酶(达先)、锯齿酶(释炎达)、胰酶(胰酶片、得每通)、比沙可啶。
控释制剂:布洛芬(芬尼康)、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吲哚美辛(意施定、美达新)、盐酸吗啡(美菲康)、硫酸吗啡(美施康定、路泰)、硝苯地平(拜新同)、氨茶碱(安释定)、沙丁胺醇(全特宁)、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息宁)、格列吡嗪(瑞怡宁)、氯化钾(补达秀)、硫酸亚铁(福乃得)、氨水杨酸(美沙拉嗪、艾迪沙)
缓释制剂:硫酸庆大霉素、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钠(英太青、奥尔芬)、曲马多(奇曼丁)、酮洛芬、盐酸吗啡、己酮可可碱(巡安泰、潘通)、吡贝地尔(泰舒达)、盐酸维拉帕米(缓释异博定)、地尔硫卓(恬尔心)、乌拉地尔(优匹敌)、硝苯地平(艾可地平、弥心平)、吲哒帕胺(钠催离)、单硝酸异山梨醇酯(臣功再佳、德明、依姆多)、硝酸异山梨醇(长效消心痛、易顺脉)、桂利嗪(脑力隆)、氨水杨酸(颇得斯安)、苯扎贝特(必降脂)、非诺贝特(美利普特)、甲磺麦角碱(培磊能)、氨茶碱、茶碱(舒弗美)、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硫酸亚铁、氯化钾、碳酸锂。
双层片: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
其 它:红霉素、交沙霉素片、头孢呋辛(西力欣)、尼莫地平(尼莫同)、普鲁帕同(心律平)、环孢菌素A 、稀化粘素、苯佐那酯(退嗽)、盐酸苯丙哌林(咳快好)
网友[chance0410 ]:
这个主要和制剂因素有关,胶囊一般不能掰开吃,片剂来说有包衣的一般不能掰开吃,素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片子表面有没有划痕,有划痕的可以掰开吃。具体原因:(1)微丸包衣技术。把有效成分做成微丸,在分别进行包衣,然后均匀 混合,压片或制成胶囊,通过包衣厚度不同,可以实现立即释放(无包衣),2小时释放(包衣薄),6小时释放(包衣厚)。eg:新康泰克。(2)表面打空技术。用一种特舒的材料制成片状,然后用激光在表面打空,让药物缓慢溶解释放道胃液,从而起效,最后壳从大便排出。很多病人还以为是药片没溶解,其实是缓释技术。
网友[bravepaul ]:
缓控释制剂能否掰开吃,关键看其所采用的释药技术路线和释药原理,如采用膜包衣技术、渗透泵技术、多层片技术做成的缓释或控释片,多不能掰开使用;而采用骨架技术、胶囊小丸技术或小丸压片技术制成的缓控片,则可能掰开使用,例如拜心痛不能掰开吃,而优喘平就可以。
另外,缓控释制剂的含药量一般大于普通制剂,在服用中要求完整咽下,不能嚼服。若在制备或贮存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破碎或在服用中嚼碎,则会增加吸收表面积,而有导致毒性加大,血药浓度超出安全上限的危险。因此要求对缓控释制剂进行“破碎安全性”检查。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将缓控释片研碎,或分成若干等份,分别进行体外溶出和体内血药浓度测定,观察其释药情况和体内血药浓度是否在安全限度以内。例如对羟丙茶碱骨架片的破碎安全性试验。
编辑:蓝色幻想
作者: 丁香园集体创作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