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模型评价抗心肌缺血药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5-29 11:14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心肌细胞模型 评价 抗心肌缺血 点击次数:


    各位战友,本人正在进行一个项目,如题中药xx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药物的动物实验都做过了。我现在的任务是想在离体原代培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上建立缺氧缺血模型,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现在的问题是,在细胞模型上做不出药效,就连阳性药物也是如此。

    现在我把实验过程简述如下,请各位多多指教:

    1. 细胞的分离

    取初生24h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剪取心尖组织,充分剪碎后用0.1%的胰酶和0.1%胶原酶消化的方法获得单细胞悬液,差速贴壁法一小时取上清,获得心肌细胞,在含有Brdu的DF12培养液中培养待用。

    2. 缺氧缺血模型的建立

    24h后将细胞培液更换成无血清的DF12(此时没有Brdu)后放入自制的双层带循环水的有机玻璃盒子中,采用抽气,并灌入95%N2和5%CO2的混合气体,多次交换后获得一个低氧环境,缺氧一定的时间,期间还不断的通人混合气体(速度很慢)。完成后测定细胞的存活率。

    3. 药物与对照
 
    缺氧前更换培液时就同时加入待测药物(浓度梯度)和阳性药物,缺氧完成后我是采用MTT的方法来测定细胞的OD值来间接反映药物是否对心肌细胞有保护效果。

    4. 现象 

    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包括不同的氧气含量(5%;1%);缺氧不同时间,使用不同的药物浓度,使用完全培养基,无血清(FBS)培养基,以及不含糖的无血清DMEM等,以及这些因素的各种组合都试过,总是没有看到药物有较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的作用。甚至包括文献中人家用过的有保护效果的药物,都无法看到保护作用;还有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常氧条件下的无血清无糖DMEM培养的心肌细胞和相同培养条件下的缺氧环境中的心肌细胞的OD竟然一样,而且我测试过我的缺氧装置确实是可以缺氧的(O2 含量在1%左右)。

    5. 问题

    (1)选择这样的模型进行药效测定是否合适?
    (2)用MTT法来评价药效是否正确?
    (3)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可以在细胞模型上测定药物的保护效果?
    (4)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5)有相关的实验环境介绍么?

    希望各位战友多多指点,项目都快作了一年了,没有任何进展,万分着急,谢谢大家!



编辑:ljf90012000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ttdcs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