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室里的人文关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监护室里的病人首先是重病緾身,他可能想到的是凶多吉少,家属也是很少在身边陪护,当他听着呼吸机单调的打气声,看到身边忙忙碌碌的医护人员,看到窗外日出日落,或小鸟飞过,你是否想过,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我们曾给予他多少人文的关怀?
网友[m361b]:
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吧!
我们每个病人身边都有一个写字板,是那种按压出痕迹的,插管的病人大部分通过这个交流。不能写字或不会写字的,我们就专门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常见的几十种情况,如:心慌,憋气,胸痛,胃痛,心口痛,头痛,头晕,气不够用,有痰,想翻身,坐起来,拔管,大便,小便,喝水,找家人…….病人自己指就行了,或念一遍,病人点头时,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每张床上还有一个摇铃,并且声音不一样,病人有什么事要招呼,就摇动。有时根据声音就可判断是哪一床需要帮助。
你是否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先握住病人的手再与之谈话。在床边X-RAY检查时,是否挡病人的生殖腺及甲状腺了?
你是否留意,呼吸机的按钮有可能是耐药病菌的中转站?
虽然是危重病房,但我们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紧张,也可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网友[bigbiggirl]:
在监护室里呆了两年多了,深有同感,重病人很可怜啊……
1、有些清醒的病人,病情尚稳定的,精神状态还可以的,我们可以让家属给带个收音机,用耳塞,患者无聊的时候可以听听,不会老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忙碌的医务人员身上,多了点娱乐也多了点轻松。
2、旁边患者抢救或临终病人我们给予屏风遮挡,以免引起其他病人恐慌,并加强对其他病人的解释和安慰。这点我深有体会,一次一位转入ICU的重病人一过来就心跳骤停,我们急着抢救,没考虑到对旁边床位病人的影响。结果这边才抢救过来,旁边一位危重病人吓得心率失常……结果最终先死亡的是旁边那个被吓的。
3、其实我个人觉得,最好的人文关怀就是和患者聊天,以朋友似的聊,拍着他/她的肩膀,告诉她这几天病情、目前的治疗进展,家里人都在外面很关心她,希望她好起来回家,增加患者的信心。每次给药或操作都给予解释并征求患者的同意后再进行。
4、不能用言语交流的病人我们给予写字板,尽量让患者写出自己的担心和顾虑,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以上目前我们监护室基本还是能做到的,但是ICU患者的隐私问题还是比较头疼,今天我学生也问我:老师,为什么病人一过来就要给脱衣服?他们会不会很不适应?
1、新病人一转入监护室,我们通常马上给予上监护,这时一般患者自己的衣服、裤子都会换成我们病服,同时我们要观察全身皮肤有无破损或出血点等异常,而这时通常没有考虑到患者的隐私,家属、医生、护士很多人在场下给予更换,我想,也许我们可以做的更好的……
2、医生查房听诊、叩诊的时候,被子一掀,一大堆实习生围在旁边,感觉如果自己是病人的话,会不会也很不适应?
想起来以前有一篇手术室的护士写的文章:握住我的手,跟我一起做深呼吸……有点感动,作者提到,进入手术室的每位患者都很紧张,你跟她/他说:别紧张,深呼吸!患者做不到……直到有一次作者的一个朋友做手术,这位护士很自然的握住他的手说:握住我的手,来,跟我一起做深呼吸……结果病人就做的很好。
ICU的病人也一样,在一个仪器和噪音的世界里,亲人家属不在身旁,插管的患者更加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不适,那种无助和恐惧是我们永远体会不到的。多拍拍患者的肩膀,多握握患者的手,多跟他们说说话,多主动询问询问,无非是对他们的莫大支持,可是,有时候连这么简单的,我们却总是做不到。
还有就是千万不要在危重病患者床前,医护人员大声开玩笑,调侃等。
网友[刀客天涯]:
“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老杨是个离休干部(说是干部,其实家里只有个2室厅的普通房子,子女都在外面),近80岁。帕金森病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更因为战争肋骨缺了好几根,身体都站不直,小腿胫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 ICU多次出入。记得上次他在ICU躺了差不多8个月,当时我们康复接到会诊单的时候大家还是心里没底,每次治疗时,老杨都拒绝治疗,说是没有用,还费钱。当时跟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只要坚持就有希望,不然还给国家浪费钱……”这个他爱听(像他这样的老同志现在越来越少了……)。每次用力握着他的手,他都很开心。随着病情好转,气管切开处堵上后能暗着声音说两声,也喜欢跟大家说说笑话,聊聊天。带实习生进去的时候,几个实习生都会叫他“爷爷” ,老杨就好开心。治疗时能配合做些简单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床上肢体活动,不再拒绝了。
过年的时候,ICU 护士长给每个病人床前都挂了个红红的小灯笼,还给他前面多挂了个玩具猴子(那时候猴年),他可开心了;圣诞节的时候每个病人都有贺卡,老杨就坚持把贺卡挂在盐水的吊子边上,说是这样自己心里开心。ICU 的护士换班的时候还会跟他交代两句,带录音机给他听新闻和天气预报。我们的ICU病床是分成小房间2 床式的,每床之间有很厚的帘子隔着,每次护士都会给他准备些小彩色纸片和小孩子画的画。在他能下地后到康复科训练室练习平衡及步行时都还整天记着他的礼物。练了2个多月,终于可以独立步行了。
后转到下家医院,但是不到2个月又转回我们的ICU,再一次经历前面的事,控制了肺部感染之后,他竟然又背着氧气袋要到康复科继续锻炼,还说:我终于坚持住了,又推着轮椅过来锻炼了……
对于我们那的ICU有些护士确实感到很了不起,耐心、细致。对于病人想要喝水的要求就帮他润唇,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还帮涂些润唇膏;鼻饲或插胃管的,有知觉的病人,她们都会把杯子先用热水给热一下,感觉好体贴。
网友[芙蓉飘香]:
以上战友的做法深表赞同!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例如握着病人的手跟他交流;提供写字板给可以写字的病人通过写字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把呼叫铃放在病人触手可及的地方。当然,我们要求护士尽量留在病人床旁,随时观察。呼叫铃是为了万一正好在护士去配药或者别的事情时应急用的。对不能写字的病人,我们会让他用手示意,比如说当他示意腹部不适,我们可以问他:是肚子疼?肚子胀?肚子饿了?等等。
在为病人做治疗,检查或者护理时,都认真的向病人解释,告诉他这样做的目的,我们会怎样做,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他需要怎样配合,曾经有位已故病人家属向我们表示感谢,只因为他们尾随医生经过窗前,偶然发现我们护士在为他脑外伤后神志不清的母亲翻身时,跟其他神志清醒的病人一样地解释:阿姨,咱们翻翻身啊,并且翻完身后很轻柔的拉过她的手放到舒适的位置,他说那时侯他的眼泪都出来了。
在需要暴露病人身体时,象做心电图,床旁彩超,灌肠,会阴消毒等,我们把布帘拉上,很方便,病人也能很自然的接受。
对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当呼吸机出现报警时,我们告诉病人,这是什么声音,该怎样做可能避免报警发生,让他好好呼吸不要因此而紧张,对气管插管不耐受的病人,用鼓励的方法,告诉他只有放松并坚持,待呼吸好转才能尽早脱离插管的痛苦,帮他制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例如:再坚持三十分钟,咱们可以试着停呼吸机,然后能完全适应了就考虑拔管等等,让病人树立信心。
跟病人对话时弯下腰靠近病人,握着病人的手或拍着病人肩膀,可以让他情绪安定容易接受,尽量轻的声音跟病人交流,还可以减少病房内的噪音。
编辑:西门吹血
网友[m361b]:
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吧!
我们每个病人身边都有一个写字板,是那种按压出痕迹的,插管的病人大部分通过这个交流。不能写字或不会写字的,我们就专门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常见的几十种情况,如:心慌,憋气,胸痛,胃痛,心口痛,头痛,头晕,气不够用,有痰,想翻身,坐起来,拔管,大便,小便,喝水,找家人…….病人自己指就行了,或念一遍,病人点头时,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每张床上还有一个摇铃,并且声音不一样,病人有什么事要招呼,就摇动。有时根据声音就可判断是哪一床需要帮助。
你是否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先握住病人的手再与之谈话。在床边X-RAY检查时,是否挡病人的生殖腺及甲状腺了?
你是否留意,呼吸机的按钮有可能是耐药病菌的中转站?
虽然是危重病房,但我们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紧张,也可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网友[bigbiggirl]:
在监护室里呆了两年多了,深有同感,重病人很可怜啊……
1、有些清醒的病人,病情尚稳定的,精神状态还可以的,我们可以让家属给带个收音机,用耳塞,患者无聊的时候可以听听,不会老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忙碌的医务人员身上,多了点娱乐也多了点轻松。
2、旁边患者抢救或临终病人我们给予屏风遮挡,以免引起其他病人恐慌,并加强对其他病人的解释和安慰。这点我深有体会,一次一位转入ICU的重病人一过来就心跳骤停,我们急着抢救,没考虑到对旁边床位病人的影响。结果这边才抢救过来,旁边一位危重病人吓得心率失常……结果最终先死亡的是旁边那个被吓的。
3、其实我个人觉得,最好的人文关怀就是和患者聊天,以朋友似的聊,拍着他/她的肩膀,告诉她这几天病情、目前的治疗进展,家里人都在外面很关心她,希望她好起来回家,增加患者的信心。每次给药或操作都给予解释并征求患者的同意后再进行。
4、不能用言语交流的病人我们给予写字板,尽量让患者写出自己的担心和顾虑,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以上目前我们监护室基本还是能做到的,但是ICU患者的隐私问题还是比较头疼,今天我学生也问我:老师,为什么病人一过来就要给脱衣服?他们会不会很不适应?
1、新病人一转入监护室,我们通常马上给予上监护,这时一般患者自己的衣服、裤子都会换成我们病服,同时我们要观察全身皮肤有无破损或出血点等异常,而这时通常没有考虑到患者的隐私,家属、医生、护士很多人在场下给予更换,我想,也许我们可以做的更好的……
2、医生查房听诊、叩诊的时候,被子一掀,一大堆实习生围在旁边,感觉如果自己是病人的话,会不会也很不适应?
想起来以前有一篇手术室的护士写的文章:握住我的手,跟我一起做深呼吸……有点感动,作者提到,进入手术室的每位患者都很紧张,你跟她/他说:别紧张,深呼吸!患者做不到……直到有一次作者的一个朋友做手术,这位护士很自然的握住他的手说:握住我的手,来,跟我一起做深呼吸……结果病人就做的很好。
ICU的病人也一样,在一个仪器和噪音的世界里,亲人家属不在身旁,插管的患者更加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不适,那种无助和恐惧是我们永远体会不到的。多拍拍患者的肩膀,多握握患者的手,多跟他们说说话,多主动询问询问,无非是对他们的莫大支持,可是,有时候连这么简单的,我们却总是做不到。
还有就是千万不要在危重病患者床前,医护人员大声开玩笑,调侃等。
网友[刀客天涯]:
“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老杨是个离休干部(说是干部,其实家里只有个2室厅的普通房子,子女都在外面),近80岁。帕金森病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更因为战争肋骨缺了好几根,身体都站不直,小腿胫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 ICU多次出入。记得上次他在ICU躺了差不多8个月,当时我们康复接到会诊单的时候大家还是心里没底,每次治疗时,老杨都拒绝治疗,说是没有用,还费钱。当时跟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只要坚持就有希望,不然还给国家浪费钱……”这个他爱听(像他这样的老同志现在越来越少了……)。每次用力握着他的手,他都很开心。随着病情好转,气管切开处堵上后能暗着声音说两声,也喜欢跟大家说说笑话,聊聊天。带实习生进去的时候,几个实习生都会叫他“爷爷” ,老杨就好开心。治疗时能配合做些简单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床上肢体活动,不再拒绝了。
过年的时候,ICU 护士长给每个病人床前都挂了个红红的小灯笼,还给他前面多挂了个玩具猴子(那时候猴年),他可开心了;圣诞节的时候每个病人都有贺卡,老杨就坚持把贺卡挂在盐水的吊子边上,说是这样自己心里开心。ICU 的护士换班的时候还会跟他交代两句,带录音机给他听新闻和天气预报。我们的ICU病床是分成小房间2 床式的,每床之间有很厚的帘子隔着,每次护士都会给他准备些小彩色纸片和小孩子画的画。在他能下地后到康复科训练室练习平衡及步行时都还整天记着他的礼物。练了2个多月,终于可以独立步行了。
后转到下家医院,但是不到2个月又转回我们的ICU,再一次经历前面的事,控制了肺部感染之后,他竟然又背着氧气袋要到康复科继续锻炼,还说:我终于坚持住了,又推着轮椅过来锻炼了……
对于我们那的ICU有些护士确实感到很了不起,耐心、细致。对于病人想要喝水的要求就帮他润唇,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还帮涂些润唇膏;鼻饲或插胃管的,有知觉的病人,她们都会把杯子先用热水给热一下,感觉好体贴。
网友[芙蓉飘香]:
以上战友的做法深表赞同!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例如握着病人的手跟他交流;提供写字板给可以写字的病人通过写字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把呼叫铃放在病人触手可及的地方。当然,我们要求护士尽量留在病人床旁,随时观察。呼叫铃是为了万一正好在护士去配药或者别的事情时应急用的。对不能写字的病人,我们会让他用手示意,比如说当他示意腹部不适,我们可以问他:是肚子疼?肚子胀?肚子饿了?等等。
在为病人做治疗,检查或者护理时,都认真的向病人解释,告诉他这样做的目的,我们会怎样做,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他需要怎样配合,曾经有位已故病人家属向我们表示感谢,只因为他们尾随医生经过窗前,偶然发现我们护士在为他脑外伤后神志不清的母亲翻身时,跟其他神志清醒的病人一样地解释:阿姨,咱们翻翻身啊,并且翻完身后很轻柔的拉过她的手放到舒适的位置,他说那时侯他的眼泪都出来了。
在需要暴露病人身体时,象做心电图,床旁彩超,灌肠,会阴消毒等,我们把布帘拉上,很方便,病人也能很自然的接受。
对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当呼吸机出现报警时,我们告诉病人,这是什么声音,该怎样做可能避免报警发生,让他好好呼吸不要因此而紧张,对气管插管不耐受的病人,用鼓励的方法,告诉他只有放松并坚持,待呼吸好转才能尽早脱离插管的痛苦,帮他制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例如:再坚持三十分钟,咱们可以试着停呼吸机,然后能完全适应了就考虑拔管等等,让病人树立信心。
跟病人对话时弯下腰靠近病人,握着病人的手或拍着病人肩膀,可以让他情绪安定容易接受,尽量轻的声音跟病人交流,还可以减少病房内的噪音。
编辑:西门吹血
作者: m361b 等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 |||
Copyright 2000-2025 DX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