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仇教案”看妖魔化医生【小慕说医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0-08 09:50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小慕说医史 天津仇教案 妖魔化 医生 医患关系 点击次数:

编者按:对医生的妖魔化,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当时社会开化程度不够,百姓蒙昧,再加上以讹传讹,发生“天津仇教案”也在情理之中。但在21世纪的今天,屡屡发生的“妖魔化医生”已经不能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了。我们看到确实有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眼球效应”而炮制出一些所谓的“新闻”,已经完全把事实抛于脑后,恶意对医生群体进行诬蔑和指责,误导大众。

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医学科学目前在国内大都仍处于经验摸索阶段,这不是一门真正的精密科学,这一领域充满未知数,人类仍有大批疾病尚未攻克,现有医疗水平远远达不到人们所期待的程度,每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都还需要医学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和验证。但由于医学知识普及传播不足,患者治病心切,往往难以理解医学的未知性,在效果不好的时候往往迁怒于医生,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针对医生的暴力流血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负责任的媒体更应该积极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与尊重,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发行量而制造耸人听闻的标题、事件,如果是故意而为就更加可耻了。如笔者所说,对于“妖魔化医生”的现状,真正的主流媒体不会参与,丁香园所接触到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健康报》等主流媒体的许多记者都在认真思考“妖魔化医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希望丁香园网站能够积极树立和倡导健康向上的医生形象,大家共同努力,真正解决目前“医生妖魔化”的尴尬与无奈。正如那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一根蜡烛。


就“妖魔化”你了,怎么着?


在GOOGLE里键入“妖魔化”和“医生”进行搜索,令人震惊的是,相关结果竟然有11万多条。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医生的公众形象正在经历着一场严重的危机。有报道说:有的患者看病时,居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 “妖魔化”医生的现象愈演愈烈,极大地伤害了医务工作者的自尊和感情,使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恶化。

其实,中国是有“妖魔化”医生的历史的,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医来华之初,一个典型的事件就是“天津仇教案”。在当时的天津有一个恶劣的习俗,贫苦人家经常把无力抚养的孩子丢弃在道边,或者扔到河里淹死。天主教的医生僧侣,可怜这些无辜的生命,专门收养这些弃儿,养在医院,有病的加以治疗。这本来是一项慈善事业,却被一些无知者以讹传讹,最终竟然在社会上传说,教会中的医生收取弃儿,藏在医院及教堂中,把小孩用来配药剂或者作为祭祀的贡品等。在1870年6月21日,天津人民聚众到教堂“说理”,最终群众打死教会医院的僧侣多名,焚毁教堂。

当年的传教士医生被“妖魔化” ,他们有着先天条件:侵略中国,在情感上民众不接受;西医外科,“鲜血淋漓”,心理上民众无法接受;洋人 “赤发蓝眼”,符合民众心目中“妖魔鬼怪"的形象。当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众的认识程度有限,产生误会才引发的。

当今医生被“妖魔化”,除了我们医生自身应该反省的原因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进入了“草根文化”时代造成的。君不见,绝大多数“妖魔化”内容的文章都是网友的帖子,真正的主流媒体并不多。一个小小的事件一经热炒,便能引出“惊天大案”,网络的“言论自由”、“宣泄自我”的特性,给了所有人表达自我的空间,前几天铺天盖地追杀犯下滔天大罪的“铜须”便是一例。

去年“超女”热时,一评委问一跑调的女生:唱歌跑调怎么还来参加“超女”?女生弓虽的回答:跑调和参加超女有关吗?

同样道理,面对大多数无辜的医生,网友睥昵:就“妖魔化”你了,怎么着?


编辑:西门吹血

请点这里参加丁香园论坛讨论 >>

   作者: 小慕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